論古代蒙古族古列延思維
[Abstract]:"Guliyan" has many meanings in modern Mongolian language, such as courtyard, fence, scope, field, frame, circle, camp, etc. It deeply influences the way of thinking that the ancient Mongols knew things and guided their behavior. It plays a special role in the thinking world of ancient Mongols. " Guliyan's thinking is fully embodied in the nomadic organization, military organization, hunting and folk customs of the ancient Mongols.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哲學系;內蒙古民族大學蒙古學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古代蒙古族邏輯思想研究”(項目號:13BZX06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C95;K24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劍;;游牧社會視角下的滿蒙歷史:清代族群問題再思考[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10年03期
2 劉楊;;草原地理環(huán)境對蒙古族民居、服飾及飲食的影響[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12期
3 楊強;;論清代蒙古族婚姻法的變遷[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楊強;;論林丹汗的敗亡[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黃治國;;蒙古族水文化的歷史記憶及意義分析[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6 關曉武;李迪;;蒙古包的源流、制作工藝與文化內涵[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S2期
7 馬冬梅;任玉鳳;;蒙古包建筑:生活技術和文化符號[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S2期
8 阿拉坦寶力格;;論干旱戈壁地區(qū)游牧生活方式的歷史文化定位[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9 陳·巴特爾;;試論蒙古民族傳統(tǒng)游牧文化知識形態(tài)及其教育形式[J];貴州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10 王力;;清代蒙古僧侶貴族述論[J];貴州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潘照東;;草原文化對中華文明的歷史貢獻[A];中國·內蒙古首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寶力格;盛明光;黃金;;論草原文化[A];中國·內蒙古首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曉克;;北方草原民族侍衛(wèi)親軍制初探[A];中國·內蒙古第四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草原文化研究課題組;;草原文化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二論蒙古族文化在草原文化發(fā)展史上的地位與作用[A];論草原文化(第六輯)[C];2009年
5 斯欽朝克圖;;蒙古語五畜名稱與草原文化[A];論草原文化(第六輯)[C];2009年
6 易華;;逐鹿中原——東亞文化中的蒙古式狩獵傳統(tǒng)[A];論草原文化(第七輯)[C];2010年
7 薄音湖;;關于察哈爾史的若干問題[A];蒙古史研究(第五輯)[C];1997年
8 希都日古;;《蒙古秘史》和17世紀蒙古編年史的淵源初探[A];蒙古史研究(第八輯)[C];2005年
9 徐新建;;牧耕交映:從文明的視野看夷夏[A];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人類學高級論壇2009卷[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金寶麗;蒙古滅金史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梁智勛;中國少數(shù)民族工藝美術的實用性及其特點[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王颯;中國傳統(tǒng)聚落空間層次結構解析[D];天津大學;2012年
5 長山;滿蒙書面語詞匯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6 白玉雙;十八至二十世紀初東部內蒙古社會變遷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7年
7 金山;清代蒙古地區(qū)地方立法問題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7年
8 姜東成;元大都城市形態(tài)與建筑群基址規(guī)模研究[D];清華大學;2007年
9 王力;清代蒙古與西藏格魯派關系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10 圖雅;樺樹皮律令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錦;葉向高《四夷考·北虜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2 斯琴;那音克鄉(xiāng)蒙古族文化變遷[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趙彥風;元代官牧場及相關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樊志強;林丹汗敗亡原因探析[D];內蒙古大學;2011年
5 陳滿達胡;從1913-1918年《現(xiàn)行法律》管窺博格多汗時期外蒙古法律制度[D];內蒙古大學;2010年
6 胡金丹;論新時期以來蒙古族題材電影中的悲劇意識[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7 周烏云;從《理藩院則例·喇嘛事例》探析清政府對蒙古實行的喇嘛教政策[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8 于潔;元代蔭敘研究三題[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查汗;論衛(wèi)拉特貴族聯(lián)姻策略[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10 范雅黎;帖木兒朝若干問題辨析[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汝企和;兩漢時期之相人術與漢代社會[J];齊魯學刊;2005年05期
2 烏日圖;;論古代蒙古族杰出女政治家——唆兒忽黑帖尼[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3 成英麗;;論劉禹錫柳宗元結局不同之原因[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王福革;;古代蒙古汗國經濟治國思維方式研究[J];求索;2009年01期
5 韓宇;王敏;;《黑韃事略》“換盞”考[J];語文學刊;2011年09期
6 郝宜今;再論《蒙古秘史》的社會倫理思想[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7 寧稼雨;;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思維方式和處世態(tài)度的嬗變[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8 潘富恩,東方朔;探賾索隱 鏡攝眾流[J];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03期
9 趙玉祥,李健勝;否定式思維方式與《老子》“三論”[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10 李景屏;;和孝公主與公主府之謎[J];文史知識;2006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屓孴};;論先秦疇期的禁忌[A];中國古典文獻學叢刊(第七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進昌;論成吉思汗對文化的關注和貢獻[N];錫林郭勒日報;2007年
2 田青;守護精神家園[N];文藝報;2006年
3 ;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N];中國文化報;2006年
4 劉光金;開門“變臉”也是保護[N];人民日報;2006年
5 ;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N];人民日報;2006年
6 鄭任釗;朱鴻林:明代思想史的空間與進路[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7 方舟;法律:為保護文化遺產筑起屏障[N];人民日報;2006年
8 ;國務院關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N];中國文化報;2006年
9 邊家珍;經學傳統(tǒng)與中國古代學術形態(tài)[N];光明日報;2006年
10 ;國務院關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N];人民日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志民;古代蒙古習慣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馬驍;春秋戰(zhàn)國時期“象思維”的發(fā)展[D];四川大學;2007年
3 杜娟;從突董事件看唐朝與回紇的關系[D];新疆大學;2005年
4 張雷;王安石的變法教育及現(xiàn)代價值[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5 肖平;試論災異與萬歷政局[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烏云;成吉思汗的創(chuàng)新思維[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7 馮玲玲;元朝蒙古族動物保護意識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2315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23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