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唐代落第士人著述的動機與特點
[Abstract]:There are many scholars in the Tang Dynasty who are engaged in writing, and their motive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scholars in other times. They have the common character, the difference and the stro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ts motivation is generally summed up as works aimed at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official service, works aimed at social interaction, and works aimed at self-expression and interest, and their writing is characterized by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 trend of popularization. There are certain utilitarian and speculative.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古籍所;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唐宋時期落第士人群體研究;項目號:11BZS019
【分類號】:K242;D691.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馬曉虹;張樹武;;論四大名著影視改編與傳播的當代性[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楊卓;張樹武;;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不同傳播形態(tài)演變中吸引受眾的主要因素[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馬曉虹;張樹武;;四大名著在日、韓的傳播與跨文化重構(gòu)[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3 薛海燕;趙新華;;圖像傳播時代的中國古典小說傳承——以《紅樓夢》為例[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彭亞娟;田有余;;中學生四大名著閱讀現(xiàn)狀及對應(yīng)教學策略[J];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研究叢刊;2010年00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左巖;近二十年《三國演義》影視傳播及價值實現(xiàn)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徐彩軍;《聊齋志異》文學形象的影視傳播變異[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3 劉澎珊;從小說到影視。弘p重文本的對話[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4 鄭行忠;“‘四大名著’文化”產(chǎn)業(yè)化的符號學功能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2年
5 張鴦;87版與2010版《紅樓夢》電視劇比較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德祥;“名著”改編中存在的問題[J];文藝評論;2005年03期
2 王兆勝;《紅樓夢》與20世紀中國文學[J];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汝泉;唐代地方運使述略[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2 劉曉云;;唐代女官的特點[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S2期
3 徐志斌;;論唐代儻駱道的特點與價值[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韓鶴進;黃梅;;唐代落第士人心態(tài)探微[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5 閆素娥;;唐代帝王官宦的擇婚特點[J];滄桑;2008年06期
6 張勁輝;惠煥章;;開放的唐代婚姻[J];書摘;2004年07期
7 趙振;;試論唐宋家訓文獻的轉(zhuǎn)型與特點[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8 尚永亮;鄒運月;;唐五代貶官規(guī)律與特點綜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任敬;;論宋代恩蔭制度的特點和影響[J];文教資料;2011年02期
10 俞鋼;;唐代制舉的形成及其特點[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郭聲波;;唐代河西九曲羈縻府州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A];中國邊疆考古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5年
2 杜永毅;;唐代詩人賀知章故里考——故里在蕭山史家橋村[A];公共文化服務(wù)與圖書館實踐的創(chuàng)新——浙江省圖書館學會第十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彭瓊英;;唐代都市娛樂文化與都市文體的發(fā)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六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馮金忠;;唐代河朔藩鎮(zhèn)武職僚佐的遷轉(zhuǎn)流動——以與中央朝官間的流動為中心[A];董仲舒與河北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葉世昌;唐代的信用立法[N];國際金融報;2002年
2 言實;唐代的醫(yī)藥機構(gòu)與“醫(yī)科大學”[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3 張峽;石島灣 唐代對外開放的窗口[N];中國海洋報;2000年
4 王長豐;唐代后宮“湯印大寧”玉印考識(下)[N];中國文物報;2001年
5 李舉綱;昭陵六駿:唐代浮雕傳世之作[N];中國藝術(shù)報;2001年
6 陸蔚;唐代云南的儒學傳播[N];云南日報;2001年
7 記者 董振國;博山 顏文姜祠被確定為唐代木建筑[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8 李翔德;康熙的老師及皇城相府[N];山西日報;2001年
9 熊元正;大理國的京都大理城[N];云南日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小紅;唐代家禮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2 楊曉斌;顏延之生平與著述考[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李青淼;唐代鹽業(yè)地理[D];北京大學;2008年
4 陳艷玲;唐代城市居民的宗教生活:以佛教為中心[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張勃;唐代節(jié)日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高明;陳繼儒研究:歷史與文獻[D];復旦大學;2008年
7 孫雅芬;桂馥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8 李維才;唐代糧食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郭曉燕;王惲著述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10 趙喜惠;唐代中外藝術(shù)交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琳;論唐代對官吏的處罰[D];南昌大學;2007年
2 白茹冰;論唐代牡丹的引種、推廣與興盛[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馬志立;唐代勛官制度若干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4 曲洋;唐代山東士族家庭文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5 李偉;唐代連坐制度初探[D];山西大學;2006年
6 趙娟寧;唐代婦女與道教[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謀娜;唐代士兵生活相關(guān)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侯濤;唐代外交使節(jié)略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袁芳馨;唐代長安城治安管理制度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10 林莉;唐代山水意識的歷史變遷[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174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21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