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紳互動與地方救災:明代潮州的自然災害應對
本文選題:明代潮州 + 自然災害 ; 參考:《江漢論壇》2014年06期
【摘要】:明代潮州在社會發(fā)展、經濟繁榮、文化興盛的同時,盜匪的盛行和自然災害的肆虐也日益加劇,嚴重干擾了當?shù)卣5纳鐣刃?影響了百姓正常的生產生活。由于受到"小冰期"的影響,潮州社會中后期有兩次氣候變冷的時期,氣候變冷使得自然災害發(fā)生的頻次顯著增加,其中尤以水災、旱災和風災為多,并且危害也日益嚴重。面對各種自然災害肆虐,當?shù)厣鐣A層積極應對。在救災過程中,潮州的各級官員與地方士紳大多采取積極合作的方式,共同維護了地方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Abstract]:In the Ming Dynasty Chaozhou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prosperity, cultural prosperity, the prevalence of banditry and natural disasters are also increasingly intensified, seriously disturbed the local normal social order, affected the normal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people.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Little Ice Age", there are two periods of cold climate in Chaozhou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of society. The frequency of natural disasters, especially floods, droughts and wind disasters, i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the cold climate, and the har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the face of various natural disasters, the local social strata actively respond. In the disaster relief process, Chaozhou officials at all levels and local gentry took active cooperation to jointly maintain loc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
【基金】:國際潮學研究會“潮汕歷史文化研究博士論文資助計劃”的資助
【分類號】:X43;K24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胡衛(wèi)偉,劉利平;明前期民間賑濟的初步考察[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2 鄭向東;;明代海禁與潮州府進士登科的關系探析[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3 謝行焱;謝宏維;;明代沿海地區(qū)的風暴潮災與國家應對機制[J];鄱陽湖學刊;2012年02期
4 黃挺;16世紀潮州士大夫的家族建構與家史重寫——以翁萬達的舉丁翁氏家族為例[J];汕頭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5 王日根;;明清時期社會管理中官民的“自域”與“共域”[J];文史哲;2006年04期
6 陳春聲;明末東南沿海社會重建與鄉(xiāng)紳之角色——以林大春與潮州雙忠公信仰的關系為中心[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7 楊向艷;;明代潮州的水災與國家及社會應對[J];學術研究;2012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敏波;;簡述僑批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潮商精神[J];八桂僑刊;2009年01期
2 鄭永華;;清代北京業(yè)緣商館宗教民俗的社會功能試探[J];北京歷史文化研究;2007年02期
3 孫旭;話本小說與江南文化[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4 馬桂菊;;明清時期襄陽府書院初探[J];成功(教育);2007年07期
5 薛積彬,鐘巍;歷史時期廣東地區(qū)旱澇災害與氣候變化關系[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5年05期
6 薛積彬,鐘巍,趙引娟,彭曉瑩;歷史時期廣東省旱澇時空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J];地理科學;2005年04期
7 竇竹君;;打造食品安全長效機制應注重幾個“結合”[J];黨史博采(理論);2011年07期
8 謝重光;;宋明理學在客家地區(qū)的傳播[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9 蘇全有;王宏英;;民國初年災荒史研究綜述[J];防災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10 李曉方;;客家文化特質研究三題[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櫘屸亮;;社會變動與地方行政:清代江南的客民控制[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六輯)[C];2009年
2 鄭永華;;清代北京業(yè)緣商館宗教民俗的社會功能試探[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北京史專題研究[C];2007年
3 吳榕青;;閩南粵東婦女服飾“文公兜(帕)”考辨[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4 傅宅國;肖湘雄;;農村基層社會管理理念創(chuàng)新思考——基于湖南省湘潭市農村地區(qū)的調查[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東部地區(qū)的宗族與地方社會[D];南開大學;2010年
2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包國滔;宋元明時期歸善縣民族融合與社會變遷[D];暨南大學;2011年
4 李曉方;縣志編纂與地方社會:明清《瑞金縣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程森;明清民國時期直豫晉魯交界地區(qū)地域互動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馮玉新;界域變動與地方社會[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趙建飛;中國電影中的江南影像[D];上海戲劇學院;2011年
8 龍先瓊;近代湘西的開發(fā)與社會變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管治國;日本參與國際環(huán)境制度的績效研究[D];外交學院;2011年
10 張海新;張岱及其詩文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家惠;國民政府時期青島慈善事業(yè)研究(1929-1937)[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2 崔永勝;旱魃為虐,如`勻綬賉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林欣華;明代疫災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林萍;南宋江西地區(qū)民間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5 陳漢元;明清時期饒平客家人遷臺及兩地互動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6 聶建順;人文關懷:民間信仰之本[D];中原工學院;2011年
7 唐雅敏;晚清吳地鄉(xiāng)土藝人行會組織機制與作用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8 楊春君;清康熙朝之強盜案及其司法實踐[D];西南大學;2011年
9 向紅梅;區(qū)域水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林煥鵬;清代廣州府自然災害與防治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倪根金;明代廣東社倉、義倉考[J];廣東史志;2002年02期
2 肖文評;明末清初粵東北的山林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以大埔縣《湖寮田山記》研究為中心[J];古今農業(yè);2005年01期
3 冷東;戚繼光視野下的明代潮州社會[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黃挺;明代海禁政策對明代潮州社會的影響[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01期
5 王日根;習禮成俗:明清東南海洋區(qū)域社會控制的一種路徑[J];江海學刊;2005年01期
6 安維雅;曹新宇;劉希付;;臨汾方志傳記中的災害體驗1600—1900[J];清史研究;2009年01期
7 王元林,劉強;明清時期潮州糧食供給地區(qū)及路線考[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年01期
8 吳滔;明代蘇松地區(qū)倉儲制度初探[J];中國農史;1996年03期
9 張兆裕;明代萬歷時期災荒中的蠲免[J];中國經濟史研究;1999年03期
10 陳春聲;明末東南沿海社會重建與鄉(xiāng)紳之角色——以林大春與潮州雙忠公信仰的關系為中心[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崇旺;明清時期自然災害與江淮地區(qū)社會經濟的互動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2 鞠明庫;災害與明代政治[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900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09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