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中興”中的朝廷人事格局
本文選題:弘治中興 + 朝廷人事格局。 參考:《中州學刊》2013年03期
【摘要】:"弘治中興"在明代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影響。而此時的朝廷人事格局既是這一"中興"局面的表現,也是其至關重要的根源之一。從體制層面看,弘治時期的三人內閣及部、院分司要職的制衡互補格局有利于平衡和穩(wěn)定局勢。從人事情形看,弘治君臣具有共同的致政意識與追求,彼此又以其不同的個性及為政風尚形成互補協(xié)作的局面。其時朝廷要職任用得人,君臣之間、閣臣及諸卿之間較為協(xié)調的風尚。由此弘治時期一改成化以來朝臣紛爭、朝政混亂的局面而形成俊賢登用,朝政相對穩(wěn)定清明的局面。
[Abstract]:"Hongzhi Zhongxing" had important political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Ming Dynasty. At this time, the court personnel structure is not only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ZTE" situation, but also one of its vital roots. From the system level, the balance and complementarity pattern of the three-member cabinet, department and department in Hongzhi period is beneficial to bala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situation. From the personnel situation, Hongzhi monarch and minister have the sam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pursuit, and form a complementary and cooperative situation with their different personality and political style. At that time, the court appointed people, between monarchs, between cabinet ministers and Zhuqing more coordinated fashion. Thus the period of Hongzhi changed into the court dispute, the chao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Junxian use,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the Qing dynasty situation.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洛陽理工學院社會科學系;
【分類號】:D691;K24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朱子彥;論明孝宗與“弘治中興”[J];求是學刊;1989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振豐;;論明朝的一種特殊刑罰——廷杖[J];滄桑;2009年02期
2 孟修;;明蒙朝貢體制與土木之變[J];大連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3 王平;;葉向高之《四夷考》及其史學價值[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4 孟凡明;王齊;馮彩云;;從宰相制度的演變看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以材料為主探究《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J];傳承;2011年06期
5 陳其泰;屈寧;;故國之思與信史精神——萬斯同、溫睿臨與《南疆逸史》的編纂[J];河北學刊;2009年02期
6 孟修;;土木之變新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7 吳曉璐;;明代輿論活動的社會歷史背景簡析[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8 周瑛;;明代河南府、州、縣廟學建筑平面與規(guī)制探析[J];中國建筑史論匯刊;2010年00期
9 陽正偉;吳曉斌;;明代天啟皇帝三題[J];昆明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10 杜洪濤;;空位危機、女主干政與嘉靖議禮[J];史林;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孟修;;土木之變與庚戌之變比較研究——朝貢體制框架下的明蒙關系新探[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謝茂松;;行錢法與屯守遼東、罷朝鮮兵——晚明經學家郝敬(1558—1639)的奏疏中所見經世主張[A];明史研究論叢(第九輯)[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軍;顧憲成與晚明東林運動——傳統(tǒng)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儲著炎;晚明戲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牟邵義;明代東北亞地區(qū)陸路信息傳播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李佳;論明代的君臣沖突[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謝萌;王鐸藝術思想的心學基礎及其實踐[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6 熊沛軍;王世貞書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易;屠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李樹軍;明代詩歌文體批評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9 黃勇軍;帝制中國權力網絡的重構[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10 趙旭;謝榛的時代及其詩學[D];遼寧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輝;《明史·職官志一》箋證[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琳琳;明代《遼東志》與《全遼志》述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林欣華;明代疫災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曹鴻杰;楊一清《關中奏議》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馬德權;夏燮《明通鑒》論贊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肖詠芳;湯顯祖與袁宏道之尺牘比較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7 朱曉艷;明代兩京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馨鑫;程嘉燧詩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婷婷;明初政治與文人心態(tài)及文學演變[D];西南大學;2011年
10 林得雨;宋濂詩文理論述略[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永翔;;關于“弘治中興”之評價問題[J];河西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2 李克;;明朝閣臣何時取得票擬權[J];黑龍江史志;2010年07期
3 沈鵬;;明孝宗與“弘治中興”[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程軍;;淺議明代的閣臣[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5 洪早清;;明代閣臣代皇帝起草遺詔和即位詔書的政治功能[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蔡明倫;;明代言官與嚴嵩[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7 蔡明倫;;明代言官與閣臣關系述論[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吳琦;晚明社會的一個特殊經世群體[N];光明日報;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程軍;明代閣臣述論[D];青海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456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04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