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與全祖望的又一樁學術(shù)疑案
本文選題:戴震 + 全祖望 ; 參考:《文史哲》2013年03期
【摘要】:方以智的《通雅》,《四庫提要》評價是一部"考據(jù)精核"的著作,在明代考證家中"卓然獨立",清代的考據(jù)學因此"沿波而起"。然而乾嘉考據(jù)學派的代表人物卻很少稱引。戴震的《聲韻考》只字不提,卻突出地征引了其子方中履的著作。這些內(nèi)容竟是《通雅》中的學術(shù)要點。如此不合著述征引文獻常理的現(xiàn)象,證明戴氏對《通雅》有所忌諱,同時又顯露了對其關(guān)注和欣賞的心理。全祖望在《經(jīng)史問答》中批評《通雅》"不能審別偽書","所引多無稽",對其產(chǎn)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乾嘉時代的學人視偽書如仇。征引偽書為學者大忌!锻ㄑ拧妨粝铝擞矀,理應(yīng)被學人輕視。這就是梁啟超難以索解的"乾嘉諸老"為什么"很少征引"、"很少稱道"《通雅》的真正原因。戴震礙于全氏之說,不滿其偏激之評,又出于對鄉(xiāng)賢的愛護和對自身的保護,于是才有迂回征引而傳揚方氏學術(shù)之舉,并因此影響其弟子以及學人的著述,形成了乾嘉前后學術(shù)界對《通雅》征引冷熱不均的極大反差現(xiàn)象。
[Abstract]:Fang Yizhi's "Tongya", "Siku Abstracts" is a work of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core". In the Ming Dynasty, "Zhuo Ran independence", so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Qing Dynasty "started along wave". However,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Qianjia textual School seldom cited. Dai Zhen's rhyme test did not mention a word, but prominently cited his son in the book. These contents are the academic points in Tongya. It is proved that Dai has a taboo on Tongya, and at the same time shows his psychology of concern and appreciation. Quan Zuwang criticizes Tongya in Questionaire of the Classic History, which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it. Scholars in the Qianjia era regarded fake books as feuds. Citing false books is a great taboo for scholars. Tong Ya left a hard injury, should be despised by the scholar. This is the real reason why "Qianjia Laozi", which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by Liang Qichao, is "rarely cited" and "seldom praised". Because Dai Zhen was not satisfied with his extreme comments, and because of his love for the Xiang Xian and his protection of himself, Dai Zhen made a detour to introduce Fang's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thus influenced his disciples and scholars' writings. Formed before and after Qianjia academia to "Tongya" the phenomenon of uneven disparity between cold and heat.
【作者單位】: 成都師范學院中文系;
【分類號】:K249;G25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世光;戴震哲學與《幾何原本》關(guān)系考辨[J];史學月刊;2002年07期
2 黃愛平;乾嘉漢學治學宗旨及其學術(shù)實踐探析——以戴震、阮元為中心[J];清史研究;2002年03期
3 楊太辛;實心求是 實學求是 實事求是——全祖望的學術(shù)精神及其實踐[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5期
4 李發(fā)耀;乾嘉時期儒學思想的轉(zhuǎn)型——以戴震為個案分析[J];貴州社會科學;2003年06期
5 王俊義;;全祖望《小生堂祁氏遺書記》有涉呂、黃關(guān)系史實辨正[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6年03期
6 潘務(wù)正;;姚鼐辭四庫館探因[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7 潘承玉;;神話的消解:詩史互證澄清一樁文化史公案[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李秉猹;唐代的文偷公[J];閱讀與寫作;1996年03期
9 蔡錦芳;;錢載與戴震交惡之緣起[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10 盧佑誠;;姚鼐與漢學[J];安徽史學;2007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方祖猷;;“天崩地陷”時代的真實寫照——全祖望《續(xù)甬上耆舊詩》中保存的晚明文獻[A];明史研究第3輯[C];1993年
2 林存陽;;全祖望與《永樂大典》的利用及其影響[A];浙東學術(shù)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周山;;全祖望與《永樂大典》的利用及其影響[A];浙東學術(shù)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劉巍;;錢穆與胡適梁啟超關(guān)于清代學術(shù)史整理的思想交涉——以戴震研究為例[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1999年卷[C];1999年
5 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摘要)[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6 趙伯雄;;《周禮》中的正月為夏正說[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7 陳寶良;;明初心學鉤沉[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8 方向gq;;《大戴y畩》kw代校懰辨姢(2)[A];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楊善群;;古文《尚書》研究——學術(shù)史上一宗嚴重的冤假錯案[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10 王樹民;;曲折發(fā)展的《南山集》案及其余波[A];第一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和敬;寂寥戴震墓[N];安徽日報;2006年
2 歐陽禎人;戴震:中國文化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先行者[N];光明日報;2007年
3 杜維運;浙東史學之特色[N];光明日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王路;帶你走近甬城新增“國寶”[N];寧波日報;2006年
5 陳祖武;漫談清代學術(shù)[N];光明日報;2005年
6 趙洛;翰林院的故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7 本報記者 鄭大中;江永:不仕不商終身教書著書[N];上饒日報;2011年
8 劉鐵軍;鹽商與揚州[N];中國文化報;2005年
9 陳爾俊;歷代匯帖述略[N];中國文物報;2004年
10 姜濤;歷史學的科學底蘊[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符云輝;《諸儒鳴道集》述評[D];復旦大學;2007年
2 侯步云;北宋《春秋》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3 夏令偉;南宋四明史氏家族及其文學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4 邵明華;邵雍交游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5 張?zhí)旖?蕺山學派與明清學術(shù)轉(zhuǎn)型[D];湖南大學;2012年
6 楊朝明;舊籍新識[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劉建臻;清代揚州學派經(jīng)學研究[D];揚州大學;2003年
8 吳增禮;清初江南遺民生存境況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冬;全祖望經(jīng)史觀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何玉文;試論戴震與西學[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3 丁強;胡適的清代哲學史研究敘論[D];安徽大學;2012年
4 胡偉;《鮚Wぜ沸6獵荹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劉增麗;宋代私學教育管理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6 胡婷;明清之際浙東人士與西學[D];浙江大學;2008年
7 朱宏秋;東萊呂氏《左傳》學發(fā)微[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李新民;東漢孔氏家學及《孔叢子》偽書公案[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9 陳小輝;李紱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10 薛娟;清初江南文人士大夫的政治選擇與義利取舍[D];蘇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391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03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