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朝清理錢糧虧空中的艱難抉擇——兼論君臣在地方財政整飭中的不同認(rèn)識
本文選題:錢糧虧空 + 地方財政 ; 參考:《中州學(xué)刊》2013年05期
【摘要】:嘉慶朝清理地方錢糧虧空的施政方針,是建立在不損官不害民的理想政治目標(biāo)的基礎(chǔ)上,但卻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施政方針,以故,各直省督撫大都主張按照國家法令法規(guī)予以嚴(yán)行追補,在執(zhí)行過程中與嘉慶帝的理想目標(biāo)發(fā)生了抵牾。清查的結(jié)果是不斷出現(xiàn)新虧,迫使嘉慶帝不得不進行政策的調(diào)整。嘉慶帝與各省疆臣之間在整飭地方財政上的不同認(rèn)識,是由其各自的立場所決定,而立場背后當(dāng)是利益的驅(qū)動。
[Abstract]:The policy of the Jiaqing Dynasty to clean up the deficit of local money and grain was based on the ideal political objective of not harming officials and not harming the people, but it was an unrealistic policy objective. Most of the governors of the provinces advocated strict recours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tate, and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ere were contradictions with the ideal goals of the Emperor Jiaqing. The result of the inventory is the emergence of new losses, forcing Jiaqing Emperor to carry out policy adjustments.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emperor of Jiaqing and the ministers of various provinces in rectifying local finance is determined by their respective positions, which should be driven by the interests behind the position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xué)清史所;
【基金】:本文的研究得到了中國人民大學(xué)985工程新時期經(jīng)費的資助
【分類號】:K249.3;F812.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鳳云;;康熙朝的督撫與地方錢糧虧空[J];清史研究;2009年03期
2 ;山西省地方財政暫行供給標(biāo)準(zhǔn)(草案)[J];山西政報;1951年02期
3 王躍生;;關(guān)于明清督撫制度的幾個問題[J];歷史教學(xué);1987年09期
4 閆愛民;讀《明朝總督巡撫轄區(qū)研究》[J];歷史教學(xué);1996年12期
5 劉詠梅;論清初漢軍旗人督撫的歷史作用[J];海淀走讀大學(xué)學(xué)報;2001年04期
6 苗月寧;;清代督撫保舉藩臬現(xiàn)象探討[J];理論學(xué)刊;2008年01期
7 王萬盈;;北魏存在地方財政說質(zhì)疑——兼與渡邊信一郎先生商榷[J];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2008年03期
8 張榮強;;南朝的臺傳機構(gòu)[J];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06期
9 白景石;清前期督撫“滿人為多”質(zhì)疑[J];社會科學(xué)輯刊;1984年01期
10 林乾;乾嘉督撫與清中葉的政治危機[J];吉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199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若亞;;《明督撫年表》校補(二)[A];明史研究第6輯[C];1999年
2 若亞;;明督撫年表校補〈一〉[A];明史研究第6輯[C];1999年
3 若亞;;明督撫年表校補(三)[A];明史研究第6輯[C];1999年
4 黃圓晴;;清代滿漢官制:以侍衛(wèi)的升遷為中心[A];滿學(xué)論叢(第一輯)[C];2011年
5 張德信;;明薊遼總督年表校補——《明督撫年表》校補之一[A];明史研究論叢(第七輯)[C];2007年
6 郗鵬;;清代拔貢生錄取制度述評[A];紀(jì)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楊帆;;戚繼光隆慶元年北來原因探析[A];明史研究第9輯[C];2005年
8 顧建娣;;嘉慶朝山陽冒賑案始末[A];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xué)術(shù)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9 若亞;;總理河道年表校補(一)[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10 常越男;;清代官員考課中的“四格八法”[A];清代政治制度與民族文化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胡維革;清朝反貪第一案[N];吉林日報;2003年
2 史館文;川楚白蓮教起義,清朝由盛變衷[N];中國檔案報;2004年
3 史館文;和s諾梗,嘉庆硢TN];中國檔案報;2004年
4 雁旭;歷史上的總督與巡撫[N];中國檔案報;2002年
5 高言華;康熙嚴(yán)懲納賄污吏[N];中國檔案報;2006年
6 張玉芬;嘉慶帝整治怠惰矯飾之風(fēng)[N];中國文化報;2010年
7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教授、學(xué)報編輯部原副主編、編審 李尚英;天理教徒攻襲紫禁城[N];中國文化報;2010年
8 劉文智;清朝大案 偽孫嘉淦奏稿案[N];中國檔案報;2002年
9 吳曉英;中國牌坊匯隆昌[N];中國檔案報;2004年
10 朱玉寶;清代官員的任用制度(四)[N];中國人事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許穎;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程序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2 鄒建達;清前期云南的督撫、道制與邊疆治理研究[D];云南大學(xué);2011年
3 李霞;清前期督撫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6年
4 王燕飛;清代督撫張允隨與云南社會[D];云南大學(xué);2002年
5 林涓;清代行政區(qū)劃變遷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4年
6 肖啟榮;明清時期漢水中下游的水利與社會[D];復(fù)旦大學(xué);2008年
7 江玉勤;明代課程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xué);2008年
8 苗月寧;清代兩司行政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09年
9 張振國;清代文官選任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10 張玉娟;明清時期河南省級官員施政研究[D];河南大學(xué);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理想;清季西北督撫研究(1862-1911)[D];蘭州大學(xué);2010年
2 李鑓;論清嘉慶帝以德為先用人思想[D];遼寧大學(xué);2011年
3 常冰霞;嘉慶朝廣興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2年
4 匡小燁;清代存留制度與地方社會——以湖北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4年
5 吳海麗;明代貴州督撫的設(shè)立及其區(qū)域軍事調(diào)控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xué);2003年
6 王品;太上皇體制與乾嘉之際權(quán)力運行軌跡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0年
7 韓曉廣;論嘉慶朝的“咸與維新”[D];內(nèi)蒙古大學(xué);2007年
8 周融冰;嘉慶治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7年
9 秦良美;嘉慶帝整飭吏治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8年
10 靳麗;明代御史制度探微[D];貴州大學(xué);2008年
本文編號:20081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008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