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央財權(quán)的分割及其變遷——以內(nèi)藏財政為中心的考察
本文選題:宋代 + 中央財政 ; 參考:《求索》2015年08期
【摘要】:元豐改制之后,宋代中央財權(quán)被御前、戶部、朝廷三方分割,北宋朝廷所管的元豐庫、大觀庫,以及南宋朝廷所管的左藏南庫、左藏封樁庫,一度侵及中央財權(quán),但內(nèi)藏財政并沒有因中央財政三足鼎立而有所弱勢化。元豐庫、大觀庫賦入上盡管接近內(nèi)藏庫,但財政性質(zhì)更多體現(xiàn)在朝廷或宰相財庫上;左藏南庫、左藏封樁庫名義上由朝廷主管,但支助內(nèi)藏或近乎內(nèi)藏的財政支出,則突顯出內(nèi)藏財政的性質(zhì)。從北宋中央第三類財庫的出現(xiàn),到南宋中央財庫三足鼎立的弱化,恰恰與內(nèi)藏財權(quán)不斷膨脹的脈絡一致。
[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of the Yuan Feng system, the central financial power of the Song Dynasty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imperial court, the household ministry and the imperial court. The Yuan Feng and Daguan warehouses controlled by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s well as the left Tibet and South Tibet libraries and the left seal piles storehouses managed by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once invaded the central financial power. However, internal finance has not been weakened by the three-step central finance. Although it is close to the inner treasury, the financial nature of the treasury is more embodied in the imperial court or the prime minister's treasury; in the left Tibetan south bank, the left Tibet seal pile bank is nominally in charge of the court, but it supports the fiscal expenditure inside or near the inner storage. It highlights the nature of the fiscal reserves. From the emergence of the third kind of treasury in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the weakening of the three pillars of the Central Treasury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it is exactly in line with the expanding context of the fiscal power in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作者單位】: 成都師范學院史地與旅游系;
【分類號】:K24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丹丹;;宋代諫官制度分期考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2 王曉龍;;論宋代提點刑獄官在地方官員薦舉中的作用[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3 郭志安;王曉薇;;論北宋黃河治理中的民眾負擔[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4 諸葛憶兵;;范仲淹變革思想論——兼論與王安石變革之異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廖寅;;宋琪與宋太宗朝政治散論[J];北方論叢;2011年04期
6 董文靜;;南宋臺諫取代執(zhí)政政治模式的形成——以董德元為線索的考察[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唐元;張靜;;南宋狀元姚勉年譜[J];四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郝明;孟凡云;;宋樞密院實際地位之弱化考[J];長江論壇;2009年01期
9 裴一璞;;宋蒙(元)之戰(zhàn)中的夔州[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宮超;儲蓉蓉;;論南宋的公使苞苴及其責任追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2 杜芝明;宋朝邊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石瑞麗;宋代官營工商業(yè)競價機制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高凡;宋代明堂禮制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5 常德榮;南宋中后期詩壇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6 張曉紅;宋代帖子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文書;宋代借貸業(yè)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8 沈明春;北宋時期東亞區(qū)域體系的轉(zhuǎn)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9 董灝智;儒學經(jīng)典結(jié)構(gòu)的形成及其在近世日本的變遷[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徐潔;金代祭禮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靜;韓m蚴柚械幕庋芯縖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滿榮;夏竦及其駢文創(chuàng)作[D];南昌大學;2010年
3 賈連港;宋代內(nèi)禪政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張鳳閣;宋代城市環(huán)境衛(wèi)生初探[D];河南大學;2011年
5 李書永;宋代保密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郭偉;論南宋儒臣曹彥約[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一意;《嶺外代答》的人類學解讀實驗[D];西南大學;2011年
8 李中會;元代典賣人口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9 宋香川;宋代城市的政府救濟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丹;兩宋時期的銅錢外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茂芝;;海[J];山東文藝;1979年05期
2 ;韓國全羅北道 賞楓正當時[J];風景名勝;2013年11期
3 石順義;楊建勛;;浪漫十六、七[J];黃河之聲;1994年01期
4 ;Longines 糅合優(yōu)雅與創(chuàng)新[J];明日風尚;2010年12期
5 陳玉生;;小孩童智斗新縣官[J];對聯(lián)(民間對聯(lián)故事);2007年11期
6 Lydia;;與貓同行[J];跨世紀(時文博覽);2011年11期
7 李榮;微型霓虹燈泡[J];藝術(shù)科技;1999年02期
8 潘向黎;;我的華麗 不要你知道[J];星火;2005年19期
9 趙光華;;關于評選市花原則之我見[J];中國花卉盆景;1987年01期
10 王宜振;;畫里的魚[J];延安文學;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曹萬林;常衛(wèi)華;張建偉;趙長軍;盧智成;;內(nèi)藏鋼桁架混凝土組合核心筒抗震研究[A];第16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7年
2 張建偉;曹萬林;王志惠;;高軸壓比下內(nèi)藏桁架的混凝土組合中高剪力墻抗震性能研究[A];第17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8年
3 丁玉坤;張耀春;;無粘結(jié)內(nèi)藏鋼板支撐剪力墻受力性能分析[A];慶祝劉錫良教授八十華誕暨第八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趙智強;內(nèi)藏筋骨 含而不露[N];中國商報;2002年
2 張達偉;盜竊內(nèi)藏錢款的音箱如何認定?[N];江蘇法制報;2006年
3 ;小房間的簡潔美[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0年
4 記者石涌、通訊員次旺;西藏:販毒手法翻新 利用物流寄遞[N];人民公安報;2010年
5 譚德波;消委會:牙膏盒內(nèi)藏大獎多數(shù)是騙局[N];商務時報;2008年
6 陳偉孝 實習記者 胡鑫;財神像內(nèi)藏玄機 官兵火眼查毒品[N];邊防警察報;2012年
7 記者 王炳坤 陳光明;小心劣質(zhì)電熱毯內(nèi)藏禍患[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8 本報記者 張莉;“做空中國”擾動股市 夸大風險內(nèi)藏玄機[N];中國證券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陶軍平;內(nèi)藏鋼桁架混凝土組合低剪力墻抗震性能試驗及理論分析[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6年
2 王志惠;高軸壓比下內(nèi)藏鋼桁架組合中高剪力墻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張靜娜;內(nèi)藏鋼桁架混凝土中高剪力墻抗震性能試驗及理論分析[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6年
4 鄭同亮;內(nèi)藏鋼桁架混凝土組合剪力墻抗震性能試驗及理論分析[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024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00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