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遼朝經略平州考

發(fā)布時間:2018-06-02 00:07

  本文選題:遼朝 + 平州; 參考:《社會科學輯刊》2015年04期


【摘要】:在911—928年間,遼朝先后與燕地劉氏集團、晉王李氏勢力和后唐軍隊進行了多次較量,最終將平州納入其版圖。平州雖僅為一節(jié)度州,卻是軍事重鎮(zhèn),其軍政、民政歸朝廷直轄,遼朝經略平州二百年,在該地駐有歸諸宮提轄司管控的大量騎兵,平州長期與遼南京共同承擔防御宋朝的重任,故平州的軍政長官遼興軍節(jié)度使的選任亦多見載于史籍。遼金鼎革之際,平州的戰(zhàn)略地位繼續(xù)受到金朝的重視,并一度升格為金的南京。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911-928, the Liao Dynasty successively competed with Yandi Liu Group, Jin Wang Li's forces and the post-Tang army for many times, and finally brought Pingzhou into its territory. Although Pingzhou is only one section of the state, it is a major military town. Its military and civil affairs are under the direct jurisdiction of the court. In the Liao Dynasty, two hundred years after Pingzhou,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cavalry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Diocestic Division of the Palaces. Pingzhou and Liao Nanjing took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defending the Song Dynasty for a long time. During the Liao and Jin dynasties, Pingzhou's strategic position continued to be valued by the Jin Dynasty, and it was once upgraded to Jin Nanjing.
【作者單位】: 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BZS083)
【分類號】:K246.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辛德勇;論宋金以前東北與中原之間的交通[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2期

2 李桂芝;遼朝提轄司考[J];學習與探索;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高鑫;;論“通經致用”的經學傳統(tǒng)[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孔祥軍;;曹操政治戰(zhàn)略核心研究——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李德新;;唐代火災及防治措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4 王善軍;遼代世家大族的軍事勢力[J];安徽史學;2005年04期

5 方勝;羅芳芳;;“九華四俊”考[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雷靜;;歷史時期新疆地區(qū)農業(yè)災害發(fā)展述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8期

7 高楠;宋燕鵬;;墓田上訴:一項南宋民間訴訟類型的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王成勝;;漢靈帝私斂考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田志光;;宋朝士大夫“以法治國”觀論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沈世培;;《資治通鑒》唐建中元年兩稅法材料辨誤[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凱;;御正與納言——兼論中書門下體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陳新海;;北魏初期的都城——平城[A];中國古都研究(第七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1989年

3 胡曉明;;西晉后期嗣君之爭考論[A];漢唐社會經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張士尊;;“遼水”原為“潦水”考[A];當代中國遼寧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諧——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9年

5 薛正昌;;須彌山石窟佛教藝術東傳與草原絲綢之路[A];論草原文化(第五輯)[C];2008年

6 張國慶;;論佛教對遼代經濟的負面影響[A];論草原文化(第五輯)[C];2008年

7 張國慶;;論遼人佛教信仰的功利性特征[A];論草原文化(第六輯)[C];2009年

8 霍宏偉;;隋唐洛陽東城形制布局的演變[A];文化傳承與歷史記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鄔國義;;關于墨海書館一首詩的詮釋[A];近代中國(第十六輯)[C];2006年

10 趙立新;;梁代的聚書風尚——以梁元帝為中心的考察[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樂;宋代書籍編輯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7 常昭;六朝瑯邪顏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鄖在廷;西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賈文麗;漢代河西軍事地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李桂峰;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理論品質與現代轉型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方浩然;韓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劉昌頂;以人為本的哲學視角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魏蔚;關于契丹建遼的幾個重大史實問題[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一;契丹西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吳啟慧;試論遼代契丹貴族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與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成學;呂夷簡評傳[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凌源西八間房舊石器時代文化地點[J];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73年02期

2 林汀水;;遼河平原的沼澤[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康松;遼朝夷夏觀的演變[J];中國史研究;2001年02期

2 田廣林;遼朝上京的營建及其劃時代意義[J];尋根;2001年05期

3 葛華廷;中元節(jié)與遼朝皇帝的“迎節(jié)”、“送節(jié)”[J];北方文物;2002年04期

4 楊福瑞;遼朝移民問題研究[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5 韓光輝,張清華;關于遼朝戶口類型考察[J];北方文物;2003年03期

6 張志勇;;遼朝選任官吏的方式考述[J];東北史地;2004年08期

7 崔明德;遼朝和親初探[J];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8 姜歆;馬麗娟;楊永芳;;伊斯蘭教在遼朝的傳播與發(fā)展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9 王德忠;論遼朝社會階層間的流動及其意義[J];東北師大學報;2005年02期

10 劉建麗;西夏與遼朝關系述論[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廣林;;遼朝上京的營建及其劃時代意義[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霍宇紅;;淺談遼朝的歷史作用[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王學勤;;從扎蘭屯出土的遼代窖藏錢幣談遼朝對北疆地區(qū)的開發(fā)[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八輯)[C];2006年

4 李桂芝;;遼朝最高決策機構的職能及其演變[A];蒙古史研究(第六輯)[C];2000年

5 顧婭麗;;外國使節(jié)使遼相關問題淺析[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王青煜;;契丹傳統(tǒng)袍服及遼朝樂舞人物服飾淺探[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郭康松;吳琦;;中原典籍的入遼及其貢獻[A];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韓生存;馬志強;;論西京大同在遼宋貿易中的地位[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二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1994年

9 關樹東;;遼朝州縣制度中的“道”“路”問題探研[A];宋史研究論文集第十輯——中國宋史研究會第十屆年會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王學勤;;從扎蘭屯出土的遼代窖藏錢幣談遼朝對北疆地區(qū)的開發(fā)[A];“中國北方地區(qū)錢幣發(fā)現與研究”學術研討會專集(一)[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董宏;遼朝的賦稅[N];江蘇經濟報;2002年

2 江竹;遼朝五京[N];吉林日報;2001年

3 田廣林;草原與大海的對話[N];光明日報;2007年

4 吉林社科院 周惠泉;遼朝議政的獨特方式——捺缽制度[N];社會科學報;2006年

5 記者 蘇麗萍;河北平泉縣打造契丹文化產業(yè)集群[N];光明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高福順;遼朝科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孫偉祥;后族與遼朝政治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3 楊浣;遼夏關系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戴立軍;論遼朝的契漢通婚[D];吉林大學;2008年

2 郭滿;遼朝軍隊后勤保障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楊柏怡;遼朝酒文化與民族文化交流[D];吉林大學;2008年

4 孫瑋;遼朝東京海事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宏利;遼朝中京地區(qū)海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偉祥;遼朝帝王陵寢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宋丹;遼朝漢族官員政治地位變遷分析[D];渤海大學;2012年

8 趙瑞;遼朝戍邊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9 劉科劍;遼朝中期朝官系統(tǒng)漢官探討[D];內蒙古大學;2013年

10 周潔;遼朝的宴飲活動[D];內蒙古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196633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96633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6b1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