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潛士對清代德育教育的貢獻與影響
本文選題:余潛士 + 清朝; 參考:《蘭臺世界》2013年30期
【摘要】:余潛士,清代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其深得道光、咸豐兩位皇帝的賞識。其教書育人30多年,桃李遍布八閩及臺灣。咸豐皇帝還特賜進士出身,授文林郎。本文就余潛士對清代德育教育的貢獻與影響進行淺顯的闡述。
[Abstract]:Yu Chaosi, a famous Neo-Confucianism, educator and thinker in Qing Dynasty, was appreciated by the emperors of Xianfeng and Daoguang. Its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for more than 30 years, peach and plum throughout the eight Fujian and Taiwan. Xianfeng emperor also gave special Jin Shi origin, awarded Wen Lin La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tribution and influence of Yu latent to moral education in Qing Dynasty.
【作者單位】: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
【分類號】:K249;D0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田曉紅,高春平;明代的學校制度及其警示[J];滄桑;2000年05期
2 畢誠;明代的教育制度[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4期
3 高春平;明代教育監(jiān)察制度述略[J];晉陽學刊;1997年05期
4 王凱旋;;論明代社學與學校教育[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趙映林;明代的教育制度[J];文史雜志;1988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金瀅坤;;論唐五代宋元的社條與鄉(xiāng)約(二)——以呂氏鄉(xiāng)約、龍祠鄉(xiāng)社義約為中心[J];敦煌研究;2008年01期
2 譚甲文;;從黃觀到吳應(yīng)箕——明代科舉的歷史變遷[J];池州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3 殷奎英;;清代教育制度的變化[J];菏澤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李良品;;明清時期烏江流域民族地區(qū)社學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5 孔華;;明代歷史教育述論[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年01期
6 張靜;;明清時期蒙學教育組織形式多樣化考察[J];蘭臺世界;2012年03期
7 邱雪梅;徐君;;古代社學的發(fā)展對我國農(nóng)村教育的啟示[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0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甄洪永;明初經(jīng)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2 朱仰東;朱有q裳芯縖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珊珊;明代遼東的教育與科舉[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段建軍;明代洪武時期國子監(jiān)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梁爾銘;明代巡按御史監(jiān)察職權(quán)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袁森林;《明實錄》所見明代的語言文字政策[D];吉林大學;2006年
5 沈秋紅;明清私塾管理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麗紅;明嘉隆萬時期都察院堂上官若干問題初探[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7 孔華;明代歷史教育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8 吳繼軍;明代學校教育及其功能的拓展[D];西南大學;2009年
9 薛曉麗;明代江浙地區(qū)府州縣學藏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10 魏玲麗;對農(nóng)村學校與鄉(xiāng)村文化關(guān)系的重新解讀與思考[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尼瓦爾·艾依提;論高校素質(zhì)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2 劉成,李秀華;論德育教育的4個層次及體育教育干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3 張峰;;英語教學改革中的德育教育[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陳紅梅;;換種方法,柳暗花明——對高中生德育教育的個案分析及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5 李明蔚;劉春萍;;語文教育中應(yīng)有德育教育[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6 李江;;淺論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的關(guān)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7 田磊;;翩翩起舞的白天鵝——關(guān)于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8 張亞君;;試論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15期
9 駱利華;;論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S1期
10 王維;;淺談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2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齊文援;;德育為先,努力培養(yǎng)合格中職技能人才[A];中國職教學會德育教育工作委員會德育教學研究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張世平;;一場辯論帶來的思考——淺談?wù)Z文課德育教育的滲透[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3 張新興;付家祥;;加強德育教育 提高學生素質(zhì)[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4 李淑慧;;淺談德育教育的幾種有效途徑[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5 張孝禮;;強化德育教育 培育一代“真人”[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二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選集[C];1989年
6 周小燕;;加強德育教育 培養(yǎng)良好習慣[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曾學紅;;淺談體育教師在德育教育中應(yīng)扮演的角色[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李樹娟;劉劼懿;;科技活動是加強德育教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高素質(zhì)人才的有效載體[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9 李多海;徐化剛;;樹立大德育工作觀引領(lǐng)時代人文風貌——談如何搞好社會、學校、家庭三結(jié)合德育教育[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李積國;;淺談如何發(fā)揮學校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段紹康 王從軍;注重德育教育 促使孩子健康成長[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4年
2 廊坊衛(wèi)校 王學松 劉亞萍;新形勢下,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初探[N];廊坊日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孫濱;身邊英雄何時走進青少年德育教育[N];華興時報;2008年
4 榆中縣和平教育辦 趙和祥;談德育教育中的幾個問題[N];甘肅日報;2008年
5 鄱陽縣雙港鎮(zhèn)樂亭小學 王立公;加強農(nóng)村小學德育教育[N];上饒日報;2008年
6 山西朔州市六中 李玉蘭;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學中[N];科學導報;2010年
7 熊江龍 楊學龍;太平中學“德育教育反思日”顯成效[N];銅仁日報;2010年
8 記者 代羅新;“三結(jié)合”加強青少年德育教育[N];云南政協(xié)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蔣國華 夏雪;德育教育需加強 應(yīng)試教育待破題[N];黑龍江日報;2010年
10 山南地區(qū)第二高級中學教師 宗吉;淺談在中學實施德育教育[N];西藏日報(漢);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春陽;德育教育的社會化探討[D];蘇州大學;2010年
2 劉樹船;中美兩國學校德育教育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3 常所;《經(jīng)濟常識》課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4 李春波;論中學生的德育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艷芬;民辦初中德育教育管窺[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6 管甜甜;青少年德育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4年
7 蘇志勇;高職德育教育探析[D];蘇州大學;2009年
8 付廣娟;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的整合[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梁海宗;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中學基于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下的德育教育的方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10 羅小霞;社會工作介入初中德育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8479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84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