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婦女貞操觀芻議
本文選題:貞操觀 + 渤海�。� 參考:《北方文物》2013年03期
【摘要】:渤海是唐朝冊封的藩屬國,渤海婦女的貞操觀念既有梲棬族自身固有的民族特點,同時在上層社會又更多地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有與唐代婦女貞操觀趨同的一面。從渤海建國前、渤海國時期以及渤海滅亡后三個階段,闡述渤海婦女在貞操觀念上的一些特點及變化。
[Abstract]:Bohai Sea is a vassal country canonized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concept of chastity of Bohai women has its inheren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more influenced by the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in the upper class society, and has a side that converges with the view of women's virginity in the Tang Dynasty. From the three stages before the founding of Bohai Sea, the period of Bohai State and the perishing of Bohai Sea, this paper expounds som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the conception of chastity of women in Bohai Sea.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博物館;
【分類號】:K242;C913.6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曉東;;張建章《渤海記》卷目及其相關問題[J];北方文物;1990年04期
2 王海鵬;渤海婚俗考[J];黑龍江史志;1995年02期
3 楊小平;;簡論渤海妒婦[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4 程妮娜;遼金時期渤海族習俗研究[J];學習與探索;200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世英;;略談原始社會的婚姻形態(tài)[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2 廖建新;;“氏族”研究綜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3期
3 桑扎;貢保扎西;;論唐代的和親政策和民族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4 張道升;試析漢字婚俗現(xiàn)象[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陸勤毅;和縣猿人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1990年02期
6 江三良;;資本屬性、公平分配與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7 孫海洲,孫瑋;從地下考古看華夏文明的起源[J];安徽史學;2004年05期
8 周海燕;關于“集體責任”的思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9 王曉琴;濃得化不開的中華文化情結——1949年前后赴臺女作家小說透視[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10 石云孫;女性世界的展示——女部字抉微[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薛寧蘭;;一夫一妻制是人類社會的文明選擇——學習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札記[A];中國社會科學院黨校第33期進修班中國社會科學院黨校辦公室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邊境地區(qū)國情調(diào)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2 呂靜;;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婦女解放[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3 王曉嶸;;聚焦中國農(nóng)村婦女的土地權利[A];中國社會學會2007年會“社會建設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周淑真;武建強;;當代中國政黨關系結構與廉政建設[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5 虞崇勝;鄭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務型政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6 王鳳仙;;北京家庭與性別關系30年變遷[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上卷)[C];2008年
7 王宇信;;炎帝神農(nóng)氏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與民生[A];炎帝·姜炎文化與民生[C];2009年
8 王貴民;;申論炎帝文化與黃帝文化之關系[A];炎帝·姜炎文化與民生[C];2009年
9 陳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創(chuàng)性[A];中國佤族“司崗里”與傳統(tǒng)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章娟;巨東紅;;社會性別視野下的職業(yè)女性人力資源開發(fā)困境——基于廈門市210名職業(yè)女性的調(diào)查[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晶;希臘古典時期訴訟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馮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叢海平;元代軍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淡樂蓉;藏族“賠命價”習慣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楊芳;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武漢大學;2010年
6 程郁儒;民族文化傳媒化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7 李龍海;亞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姚曉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孫赫;論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人才引進[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豆海鋒;長江中游地區(qū)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潔;離婚后扶養(yǎng)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倫春族文化變遷研究(1895-1915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蔣鸝然;論“疾病”在婚姻關系中的法律效果[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劉進;西遼河流域史前文化與國家起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變[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郭小苗;《歡喜冤家》中的性倫理思想探微[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唐國榮;淺談我國計劃生育立法的完善[D];蘇州大學;2010年
8 王育文;論配偶權[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郭軍燕;《格薩爾》中的生產(chǎn)資料所有制現(xiàn)象探析[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10 申志兵;論儒家“以孝治天下”孝道理論的形成[D];吉林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渤海貞孝公主墓發(fā)掘清理簡報[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陽光;唐代婦女的貞節(jié)觀[J];文博;2000年04期
2 焦杰;談唐代婦女名字的特點[J];中國史研究;2001年03期
3 趙聯(lián)穩(wěn);篳路藍縷 努力開拓——評《唐代婦女地位研究》[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4 張金桐,苑汝杰;唐人婦女觀與唐代婦女命運概述[J];固原師專學報;2002年05期
5 賈艷紅;唐代婦女離婚類型淺析[J];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2年02期
6 蘇士梅;從墓志看佛教對唐代婦女生活的影響[J];史學月刊;2003年05期
7 楊小敏;唐代婦女與佛教[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湯蓉嵐;論唐代婦女生活的悖反現(xiàn)象[J];臺州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9 田苗;唐代婦女眉妝演變考論[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10 郭海文;反叛傳統(tǒng) 挑戰(zhàn)男權——試論唐代婦女服裝[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鄭寶艷;唐代婦女的服飾[N];吉林日報;2004年
2 ;從劉旦宅《唐人擊鞠圖》看唐代婦女的社會地位[N];美術報;2014年
3 向景安;唐代婦女的社會地位及其愛情生活[N];各界導報;2006年
4 石明慶;鮮活的身影與心靈[N];光明日報;2004年
5 孫章峰;應是綠肥紅瘦 還看唐風胡韻[N];中國文物報;2013年
6 馮健;洛陽唐三彩中的霓裳麗人[N];中國文物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莉媛;從法律規(guī)范和現(xiàn)實生活看唐代婦女地位的變化[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孫紅;唐代婦女教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3 見世君;從《太平廣記》看唐代婦女與民間信仰[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麗;唐代婦女素質(zhì)探析[D];山東大學;2008年
5 吳永芳;唐代婦女守節(jié)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6 海琛;唐代婦女服裝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金成榮;唐代婦女行為規(guī)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蘇士梅;唐墓志與唐代婦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9 趙娟寧;唐代婦女與道教[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李佳蔚;唐代婦女出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456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845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