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后期北京城市治安惡化與保甲制的建立
本文選題:明代 切入點:北京 出處:《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明初政府建立了五城兵馬司、巡城御史、錦衣衛(wèi)等衙門共同維護京城治安。宣德時朝廷開始在京城原有的坊廂體制下增設巡警鋪,其下的火夫、總甲(火甲)是城市居民承擔的徭役,至此北京城形成了主要由兵馬司等督率火甲來負責城市管理職能。成化、弘治間,火甲不堪重負,坊鋪制遭遇重大危機,城市治安惡化,明末保甲制終在北京城推行,但帶有軍事色彩的保甲制也無法阻止城市治安的頹敗之勢。
[Abstract]: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the government established five cities of soldiers and horses, touring the city's imperial history, Jin Yi Wei and other Yamen to maintain public order in the capital.When Xuande court began to add patrol police shop under the original square car system of the capital, the fireman under it, the total fire armour (fire armour) was the corvee undertaken by the city residents, so that the Beijing city was mainly led by soldiers and horses to take charge of the city management function.At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Baojia system was carried out in Beijing, but the military style of Baojia system could not prevent the deterioration of urban public order.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K24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小林;清代順治朝北京城區(qū)房契研究[J];中國史研究;1999年01期
2 金鐘博;明清時代鄉(xiāng)村組織與保甲制之關系[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2年02期
3 楊業(yè)進;;明代北京的治安[J];紫禁城;198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黃永;;明代北京的盜賊及其防御與懲治[A];明史研究(第十一輯)[C];2010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勃;;《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及其揭示的明代宮廷節(jié)日生活[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袁嬋;李莉;李飛;;生態(tài)文明視野中的明清采木[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趙世瑜;京畿文化:“大北京”建設的歷史文化基礎[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李真瑜;關于昆腔傳入北京的時間問題[J];北京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5 舒習龍;;明末宮廷史事研究的力作——《酌中志》評介[J];長江論壇;2007年03期
6 徐祖瀾;;鄉(xiāng)紳之治與國家權力——以明清時期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為背景[J];法學家;2010年06期
7 黎俊祥;;史料筆記與地方史研究——以晚清史料筆記為例[J];池州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8 熊遠報;周志國;成淑君;;清代至民國時期北京的賣水業(yè)與“水道路”[J];城市史研究;2012年00期
9 吳美鳳;;明代宮廷繪畫史外一章——從慈圣皇太后的“繪造”談起[J];故宮學刊;2013年02期
10 李二苓;;明清北京義地分布的變遷[J];城市史研究;2011年0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熹;;明代庶民服飾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2 張晉光;;皇木采辦對明代社會生態(tài)的影響[A];徐霞客研究(第19輯)[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翠玲;晉商票號的信用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朱俊玲;昆曲在北方的流傳與發(fā)展[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3 徐蔚;男旦:性別反串[D];廈門大學;2007年
4 段建宏;戲臺與社會:明清山西戲臺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張志云;禮制規(guī)范、時尚消費與社會變遷:明代服飾文化探微[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余清良;明代鈔關制度研究(1429-1644)[D];廈門大學;2008年
7 王曉光;晚明休閑文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8 袁嬋;明清時期閩贛地區(qū)山林產品流通與貿易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9 柴玲;水資源利用的權力、道德與秩序[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10 董雁;明清戲曲與園林文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文保;明代基層防衛(wèi)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2 楊晗;清代保甲權力的演變[D];河南大學;2011年
3 周惠;晚明江南地區(qū)妓女服飾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2年
4 吳樺;中國古代男風視野下的《品花寶鑒》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1年
5 丁敏;清代華北地區(qū)田房契約文書粘連結構及其契約觀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吳紅艷;我國古代擔保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01年
7 郭云濤;明清時期一個宗族村落的日常生活空間及其嬗變[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呂靜;明清時期鄂豫皖交界山區(qū)的社會動蕩與社會控制[D];武漢大學;2005年
9 李俊麗;明代前期北方地區(qū)流民成因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樊莉娜;環(huán)境與制度運行[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明朝城管應對“犯夜者”[J];民間傳奇故事(A卷);2013年09期
2 窺花寶典;;鋒利的碎片[J];雜文選刊(中旬版);2011年06期
3 窺花寶典;;鋒利的碎片[J];新一代;2011年07期
4 ;新識[J];看歷史;2010年12期
5 王子今;;秦漢統(tǒng)治者害怕農民進城[J];國學;2012年12期
6 王欲然;蔡喬伊;彭健;;“紫荊俠”神秘名媛的俠肝義膽[J];人物畫報;2011年13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陽土福;于志葵;;運用未來學思維方法構建未來生態(tài)城市治安系統(tǒng)[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一卷)[C];2010年
2 葉海輝;靳占陽;;試論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城市治安警務[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國航;民意是評價城市治安好壞的權威標準[N];法制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周仲輝邋實習生 肖江琪 歐華英;城市治安防控系統(tǒng)開通[N];衡陽日報;2008年
3 特約記者 馮喜成;秦安城市治安監(jiān)控系統(tǒng)投入使用[N];天水日報;2009年
4 趙蓓蓓;城市治安:不治理,何以安?[N];人民日報;2009年
5 艾文慶;做好城市治安防控工作的思考[N];人民公安報;2005年
6 記者 盧躍 通訊員 周浪波 劉奕蕓;盡快健全和完善城市治安電子防控系統(tǒng)[N];益陽日報;2011年
7 吳銘銘;浙江溫州城市治安物聯(lián)網保一方平安[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4年
8 錢戈 梁肖肖 胡玫;黃山移動為城市治安裝“防護眼”[N];人民郵電;2006年
9 記者 楊杰;為十七大勝利召開營造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N];甘孜日報(漢文);2007年
10 陜公治;陜西出臺加強城市治安防控工作意見[N];人民公安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葉晟;我國城市治安服務的有效供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2 魏崢;我國城市治安工作績效評價與對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3 邱彬;城市治安防控體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4 楊海曼;流動人口對城市治安影響的經濟學分析[D];浙江大學;2007年
5 李淼;中國城市治安秩序供給的多中心治理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6 尚子翔;城市治安違法行為的社會學分析[D];西北大學;2012年
7 莊忠慶;城市治安的多中心治理研究[D];華僑大學;2014年
8 李群;福州市城市治安綜合管理信息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7125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712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