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金代賜姓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3-15 22:35

  本文選題:金代 切入點:賜姓 出處:《古代文明》2013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金代后期的賜姓現(xiàn)象與其他朝代有很大的不同。金代賜姓所賜皆女真姓氏,而受賜者均為非女真人,且有具體的賜姓格法。賜姓在金代后期具有與官爵相似的獎勵軍功的作用。金代的賜姓現(xiàn)象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為在金代民族歧視政策之下,女真人特殊的政治地位及其所享受的多種特權。賜姓的實質是賜予非女真人一種虛擬的族群身份以及這種族群身份所承載的種種特權,賜姓現(xiàn)象是金代民族關系和民族歧視政策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方式,同時也說明金代女真人與非女真人有著明確的界限,女真人民族身份已經(jīng)明晰化。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giving surname in the late Jin Dynast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in other dynasties.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Jin Dynasty, it has the function of rewarding military merit similar to that of the official viscount. The reason why the phenomenon of giving surname in Jin Dynasty is so special is that it is under the policy of ethnic discrimination in the Jin Dynasty. The special political status of a real woman and the many privileges she enjoys. The essence of the granting of a surname is to grant a virtual ethnic identity to a non-real person and the privileges that this ethnic identity carries, The phenomenon of giving surname is a special manifestation of ethnic relations and ethnic discrimination policy in Jin Dynasty. It also shows that there are clear boundaries between real women and non-real people in Jin Dynasty, and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real women has been clarified.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K820.9;K246.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夏宇旭;;金代契丹人賜姓略議[J];東北史地;2010年02期

2 張中政;漢兒、簽軍與金朝的民族等級[J];社會科學輯刊;198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茂莉;金代東北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與地區(qū)開發(fā)[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2 韓茂莉;遼金時期西遼河流域農(nóng)業(yè)開發(fā)核心區(qū)的轉移與環(huán)境變遷[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3 李浩楠;;論金代的忠孝軍[J];北方文物;2008年02期

4 周峰;;金代北疆地區(qū)的開發(fā)[J];博物館研究;2007年02期

5 陳喜波;;金代北京地區(qū)糧食物流實踐研究[J];中國儲運;2011年10期

6 張濤;;金代法制略探[J];東北史地;2008年02期

7 孫孝偉;;金朝宰執(zhí)輔政制度沿革初探——以“天眷官制”為中心[J];東北史地;2012年01期

8 王淑蘭;;金政權對遼代上京道州縣省并原因初探[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9 胡金明,崔海亭,李宜垠;西遼河流域全新世以來人地系統(tǒng)演變歷史的重建[J];地理科學;2002年05期

10 韓茂莉;遼代西拉木倫河流域聚落分布與環(huán)境選擇[J];地理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董耀會;;金長城的建置、戍防及后勤保障之探討[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6年第4期(中國·齊齊哈爾金長城學術研討會?C];2006年

2 崔允精;;大蒙古國時期鰥寡孤獨救濟與常平倉[A];蒙古史研究(第七輯)[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2 孫昊;女真建國前社會組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金寶麗;蒙古滅金史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王保寧;氣候、市場與國家:山東耕作制度變遷研究(1560-1960)[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5 解丹;金長城軍事防御體系及其空間規(guī)劃布局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6 王淑蘭;歷史地理視角下的遼代城市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徐潔;金代祭禮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孫孝偉;金朝宰相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王善軍;遼代世家大族研究[D];河北大學;2001年

10 張維慎;寧夏農(nóng)牧業(yè)發(fā)展與環(huán)境變遷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運剛;論金朝的括地政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啟慧;試論遼代契丹貴族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與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聶瑩;民國江西茶葉地理[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姜賓;金中都地區(qū)軍事地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陶莎;遼朝上京、中京地區(qū)農(nóng)業(yè)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王尚;金代招討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邱江;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初爪哇農(nóng)業(yè)地理初探(1602-1816)[D];暨南大學;2011年

8 王浩宇;基于多學科手段的歷史時期墾殖綠洲重建方法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9 聶傳平;遼金時期的皇家獵鷹—海東青(矛隼)[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麗娟;遼述律后史跡初探[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軍;;金代馬球散論[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2 武玉環(huán);論金代女真的宗教信仰與宗教政策[J];史學集刊;1992年02期

3 蘭婷;;金代宮廷教育[J];東北史地;2007年06期

4 夏宇旭;;初探金代契丹人猛安謀克組織[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5 姜宏宇;;金代雕塑之社會生活考[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6 賀亮;;論我國金代文化的發(fā)展史[J];黑龍江史志;2008年11期

7 陳曉燕;;簡論金代服飾的特點[J];黑龍江史志;2009年23期

8 王德朋;;論金代女真人的民族傳統(tǒng)教育[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張?zhí)┫?呂和詠,康波;論金代女真族與漢族之間的文化交流[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3年03期

10 韓世明;金史女真史研究的新進展——第三屆全國金史女真史學術研討會綜述[J];北方文物;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智文;;明季對中南、西南地區(qū)的民族政策和民族關系[A];少數(shù)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8年

2 吳鳳霞;;金代直臣路鐸[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3 喬幼梅;;金代貨幣制度的演變及其對社會經(jīng)濟的影響[A];中國錢幣論文集[C];1985年

4 王冬芳;;明朝對女真人的羈縻政策、文化歧視及對后世的深遠影響[A];明史研究第9輯[C];2005年

5 白翠琴;;明代前期蒙古與女真關系述略[A];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3)[C];1983年

6 彭占杰;;論金東北路長城及金長城線出土之官印[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6年第4期(中國·齊齊哈爾金長城學術研討會?C];2006年

7 李秀蓮;;亞溝摩崖石刻族屬考釋[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8 董耀會;;金長城的建置、戍防及后勤保障之探討[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6年第4期(中國·齊齊哈爾金長城學術研討會專刊)[C];2006年

9 姚宏杰;;金代“六學”考辨[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朱風;;后金征明戰(zhàn)爭的正義性[A];中國蒙古史學會成立大會紀念集刊[C];197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金源文化 千年文脈余韻長[N];哈爾濱日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叢明宇;“半拉城子”出土完整“金代青磚”[N];哈爾濱日報;2006年

3 黑龍江大學 霍明琨;簡論二十世紀的俄羅斯女真學研究[N];光明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李信;阿骨打與“大金碑”[N];吉林日報;2005年

5 書玉;三塊見證黑龍江歷史的女真文古碑[N];黑龍江日報;2006年

6 魯商;粘姓,出自完顏粘罕乃女真貴族[N];西部時報;2010年

7 周惠泉;滿族說部與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N];中華讀書報;2006年

8 馬洪;中書門下之印[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9 程巖 本報記者  唐小清;打擊盜掘文物刻不容緩[N];黑龍江日報;2006年

10 雷依群;西魏北周制度是隋唐制度的重要一源[N];光明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宏;金代后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徐潔;金代祭禮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3 劉曉飛;金代漢族家庭形態(tài)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4 宋立恒;金代社會等級結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李玉君;金代宗室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賈淑榮;金代武將群體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蘭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王雷;金代吏員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王耘;走向共同文明[D];復旦大學;2008年

10 夏宇旭;金代契丹人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對萍;金代女性政治生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周淑蕓;論明朝對西北邊境的經(jīng)略[D];寧夏大學;2005年

3 張猛;金代水利機構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4 盛剛;從《西域圖志》看乾隆時期清朝與準噶爾蒙古的關系[D];新疆大學;2008年

5 張鑫;金代女真進士研究[D];渤海大學;2013年

6 肖成剛;北魏太后干政現(xiàn)象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7 陳麗;五代時期北方少數(shù)民族與中原王朝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趙越;前秦民族關系初探[D];煙臺大學;2009年

9 高志超;劉興祚事跡考[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忠芝;金代完顏氏世婚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61716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61716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9d3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