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白鹿種群的分布與數量——兼論白鹿皮幣
本文關鍵詞: 漢代 白鹿 生態(tài) 皮幣 出處:《農業(yè)考古》2013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漢代白鹿分布的地域有限,數量也很少,這除了與自然環(huán)境、人口密度與經濟生產方式有密切的關系外,還與白鹿自身的繁殖特點與基因遺傳等因素有很大關系。"皮幣薦璧"禮儀中白鹿皮幣的高價及幣、壁間巨大的價格差異與政府的強制干預、制造它們原材料的豐寡和產量的高低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Abstract]: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limited number of white deer, rarely, in addition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economic mode of production, but also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the White Hart's own reproductive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factors. "The high price and currency coins in leather etiquette recommended Bi white buckskin coins, mandatory price intervention a huge difference with the government between the walls, making them abundant raw materials and yield are closely related.
【作者單位】: 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韓國又松大學大學院;
【基金】:2012年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東漢列侯的分封與爵位繼承研究”(項目編號:2012Y306) 2012年云南民族大學引進人才科研項目“東漢侯爵繼承制度研究”(項目編號:2012RC16)
【分類號】:S8-09;K23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利方,梁宏德,王平利,焦喜蘭,丁利;麋鹿腎上腺的組織學觀察[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5年04期
2 汪志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生態(tài)環(huán)境史研究綜述[J];古今農業(yè);2005年03期
3 何德章;六朝南方開發(fā)的幾個問題[J];學海;2005年02期
4 王碩民;《韓詩外傳》新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5 張光全;司馬遷、班固“實錄”精神異趣探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胡秋銀;南朝士人隱逸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7 莊華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開發(fā)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沈晉賢;從巫祝用“土”到以“土”為藥論——兼論馬王堆醫(yī)書巫祝用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9 汪高鑫;;論漢代公羊學的大一統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10 莊華峰;北朝時代鮮卑婦女的精神風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余茂輝;;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中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fā)展的歷史考察[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楊華;;說“舉禱”——兼論楚人貞禱的時間頻率[A];第二屆傳統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堅;《齊民要術》中農產品加工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4年
2 陳珉;不同種群獐的遺傳多樣性及保護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韓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論[D];西北大學;2001年
4 陶磊;《淮南子·天文》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黃黎星;《易》學與中國傳統文藝觀[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6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7 劉振生;海南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赤麂(Muntiacus muntjak)生態(tài)學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3年
8 劉學東;中國鹿類動物線粒體12S rRNA基因序列的比較分析及分子系統發(fā)育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3年
9 費榮梅;中國野生動物和自然保護區(qū)合理開發(fā)利用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3年
10 李春雷;清末民初刑事訴訟制度變革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邢孝平;自首制度的理論與實踐[D];河南大學;2003年
2 張小講;《法苑珠林》與佛教的民間化——簡論兩晉南北朝佛教的發(fā)展[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3 高海鈺;鹿科動物毛及毛角蛋白的分析及應用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1年
4 劉萍;張華文學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張秀玉;儒道人性論與治國理論的關系[D];西北大學;2001年
6 王勇茂;中國古代宇宙論的若干問題[D];西北大學;2000年
7 李霞;評唐代詠史詩人的歷史觀[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8 藺淑琴;人工馴養(yǎng)馬麝哺乳期和哺乳期后體重、采食量和營養(yǎng)物質消化率[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2年
9 孔亞慧;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種內核型多態(tài)、對環(huán)境因子的易感性及屬間進化關系[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10 劉凡鎮(zhèn);秦漢告奸法初探[D];鄭州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謝成俠;中國古代鹿類的生物學史[J];中國農史;1986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文甫;漢代閹牛圖[J];黃牛雜志;1985年01期
2 魏仁華;陳長山;;南陽漢畫象石中的閹牛圖[J];河南農業(yè)科學;1981年09期
3 何同昌;;我國歷代畜牧獸醫(yī)專著(從漢代——清代)[J];上海畜牧獸醫(yī)通訊;1987年01期
4 李勇;;豬膏發(fā)煎加味治牛前胃病[J];中獸醫(yī)學雜志;1990年03期
5 羅運兵;;試論我國早期家豬飼養(yǎng)的方式與規(guī)模[J];農業(yè)考古;2008年04期
6 李文軍;;話說“相豬”[J];農村養(yǎng)殖技術;2009年17期
7 張仲葛;;我國豬種的形成及其發(fā)展[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1980年03期
8 孫壽峰;;漫話毛驢[J];現代農業(yè);1982年10期
9 劉亞學;傅占元;;滄海桑田話養(yǎng)豬[J];養(yǎng)豬;1988年01期
10 周宗運;;《元亨療馬集》中的“煮散”[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1988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張愛虎、實習生 趙國強;全國鹿業(yè)發(fā)展研討會舉行[N];湖北日報;2006年
,本文編號:15025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502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