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民間與聯(lián)姻畎畝:洪武朝宮廷政治史之一面
本文關鍵詞: 朱元璋 洪武 選秀民間 聯(lián)姻畎畝 宮廷政治 出處:《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洪武朝早期,選秀民間與聯(lián)姻畎畝含義并不等同。選秀民間最初所選女子雖也有后妃儲備之意,但更主要是作為女官存在。其后女官與后妃職能分離,選秀民間便單純是后妃預備而施行。不過,因洪武初確立的聯(lián)姻勛舊政策的存在,選秀民間在洪武時期并不會被輕易施行,其每一次實施都與內外廷政治發(fā)展密切相連。從選秀民間與聯(lián)姻畎畝二者含義的融合過程,可窺視出洪武朝宮廷政治史發(fā)展的整體線索。
[Abstract]:In the early Hongwu Dynasty, the draft folk and the marriage were not the same. Although the women who were originally chosen by the draft folk had the intention of storing their wives, they mainly existed as female officials. Later, the female officials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imperial concubines' functions. Draft folk will simply be prepared for the imperial concubine to carry out. However, due to the Hongwu early establishment of the old marriage policy, draft folk will not be easily implemented in the Hongwu period. Each implementation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urt politics. From the fusion process of the two meanings, the author can see the overall clu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Hongwu court.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2AZD093)
【分類號】:K248
【正文快照】: 在洪武朝歷史中,如何處理與功臣勛舊的關系,一直是貫穿洪武朝國家政治中最關鍵最重要的一環(huán)。洪武初年,為保持與功臣勛舊在當時及后世同盟關系的持續(xù)穩(wěn)固,朱元璋采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聯(lián)姻勛舊政策。其后,隨著朱元璋與功臣勛舊關系的日漸惡化,及出于防止宮廷隱患的考量,朱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明;試論洪武朝對國子監(jiān)生的使用、原因及影響[J];貴州文史叢刊;2004年03期
2 李憲章;;來自初尚齡家鄉(xiāng)的洪武通寶厭勝錢[J];安徽錢幣;2007年02期
3 司馬周;禁錮的環(huán)境 怵禍的心態(tài)──論洪武文字獄下的文學創(chuàng)作[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4 周松;;洪武時期明朝在寧夏地區(qū)的經略[J];寧夏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5 李文杰;;把明代文學帶入地獄的陰魂——洪武文字獄[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6 冉春桃 ,范植清;明洪武朝南方各族人民的反抗斗爭[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8年04期
7 劉揚;劉永興;;略論洪武朝的對外關系——質疑“厚往薄來”說[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周松;;明與北元對峙格局中的洪武朝之東勝衛(wèi)變遷[J];史學月刊;2007年05期
9 高松年;;明代洪武瓷鑒識要點[J];藝術與投資;2007年04期
10 周松;;明初察罕腦兒衛(wèi)置廢考[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紅春;;明洪武朝首三科浙江舉人題名考補[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2 萬明;;明代詔令文書研究——以洪武朝為中心的初步考察[A];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C];2010年
3 趙現(xiàn)海;;明初甘肅的地緣政治與西北疆界的形成——由洪武五年馮勝棄地事件引發(fā)的思考[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林麗月;;明初的察舉(1368—1398)[A];明史研究論叢(第五輯)[C];1991年
5 余三樂;;明洪武朝與高麗(朝鮮)關系簡論[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6 陳時龍;;明代詔令的類型及舉例[A];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C];2010年
7 ;北京市延慶縣長城保護行動綱要[A];中國長城博物館暨中國長城學會優(yōu)秀文集[C];2005年
8 萬明;;編者的話[A];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C];2010年
9 伍丹戈;;明代周忱賦役改革的作用和影響[A];明史研究論叢(第三輯)[C];1985年
10 張泉;;明初南京城的規(guī)劃與建設[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C];198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本報記者 阮富春;洪武瓷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N];中國文物報;2010年
2 山西 郭海力;元代釉里紅玉壺春瓶[N];中國文物報;2002年
3 吳正倫;元青花曾被朱元璋“清剿”過?[N];中國文物報;2007年
4 高 學 訓;永樂青花誰與爭鋒[N];中國商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豐姣;洪武至宣德時期明朝對蒙古的經略[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汪小虎;明代頒歷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3 陳清慧;明代藩府刻書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王琳峰;明長城薊鎮(zhèn)軍事防御性聚落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5 胡世_7;明代十五世}\0文[x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6 吳斌;守望的距離——黔中屯堡的歷史與文化觀察[D];云南大學;2010年
7 胡克誠;明代江南逋賦治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郭明友;明代蘇州園林史[D];蘇州大學;2011年
9 盧百可(Patrick Lucas);屯堡人:起源、記憶、生存在中國的邊疆[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10 王偉;明前期士大夫主體意識研究(1368-1457)[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年旭;洪武朝明·日交涉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2 李健;洪武時期明·琉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3 伍春輝;從洪武到嘉靖:明朝軍隊控制制度的變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4 張光輝;明初禮制建設研究——以洪武朝為中心[D];河南大學;2001年
5 周松;明洪武朝河套周邊經略與防務初探[D];西北民族大學;2005年
6 吳琴峰;明洪武永樂時期對河西地區(qū)的經營[D];蘭州大學;2011年
7 胡珀;明代前期總兵制度形成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8 王玉峰;明代基層社會里老人理訴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9 于龍;明朝洪武至嘉靖年間河套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10 秦博;明代勛臣政治權力的演變[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年
,本文編號:14700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47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