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在莒”:莒國及莒文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15 09:11
本文關鍵詞:“勿忘在莒”:莒國及莒文化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東夷 莒國 莒文化 “勿忘在莒” 文化產業(yè)開發(fā)
【摘要】: 莒國位于山東省東南部,是東夷少昊部落后裔建立的古國之一。宏觀地說,其根源可上溯至舊石器時代,歷經數十萬年至夏、商而西周。周初,周王朝“封少昊后茲輿期于莒”,承認莒國的合法地位,莒國正式建國。春秋早期,莒國實力漸強,或盟或伐,“爭衡齊魯,雄踞東夷”,發(fā)展至其鼎盛期。春秋晚期,莒國國勢衰微,戰(zhàn)國初年(前431年)為楚所滅,莒國歷史就此終結。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以莒國正式立國至莒國滅亡約六百余年的莒國歷史為主要考察對象,適當前后延展考察時段,在梳理莒國歷史演變的基礎上,對莒文化的淵源、成就及特征進行考察,進而探索莒文化產業(yè)化開發(fā)的基本思路,發(fā)掘莒文化的當代價值,弘揚“勿忘在莒”莒文化精神。 莒文化是典型的東夷文化,是東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先莒文化是先齊文化、先魯文化的前奏和土壤。莒文化與齊文化、魯文化應并稱山東三大文化。我們弘揚莒文化,一是要繼承和發(fā)揚莒人的強項精神;另外就是彰顯和力行“勿忘在莒”的精神。我們應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下,對莒文化進行產業(yè)開發(fā)和利用,更好地發(fā)掘和利用莒地的歷史文化遺產,為本地區(qū)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yè)服務。 本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莒國的淵源和歷史演變。從莒國的族源、建立、姓氏、疆域以及春秋時期莒國盛衰和滅亡進行論述。第二部分主要從考古學的角度介紹了春秋時期莒國的文化。第三部分從莒文化和東夷文化的關系、莒文化和齊魯文化的關系以及莒文化的華夏化三方面闡述了莒文化的歷史價值。第四部分從弘揚莒文化和開發(fā)莒文化兩個方面論述莒文化的當代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K22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建華;新夷夏東西說商榷[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2 馬興;春秋時期山西境內北狄的華夏化及其對華夏族的影響[J];貴州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3 劉云濤,李安平;莒文化專題學術研討會綜述[J];管子學刊;2001年02期
4 劉愛敏;《左傳》所見春秋初期齊魯關系[J];管子學刊;2002年03期
5 孫敬明;《考古發(fā)現與莒史新征》序[J];管子學刊;1999年02期
6 李云泉;夏夷之辨觀念的嬗變及其時代特征[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7 葉修成;梁葆莉;;黃帝神話傳說與東夷文化[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吳圣剛;文化資源及其特征[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9 黃盛璋;;山東出土莒之銅器及其相關問題綜考[J];華夏考古;1992年04期
10 劉敦愿;;記兩城鎮(zhèn)遺址發(fā)現的兩件石器[J];考古;1972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吳東黎;春秋時期諸夏戎狄沖突與融合之原因初論[D];吉林大學;2005年
2 胡奇博;莒國歷史和文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1891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18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