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明代地緣交通與江西小說的關系
本文關鍵詞:論明代地緣交通與江西小說的關系
【摘要】:明代江西小說受地緣交通影響,小說作者大多分布于東部、北部等交通相對便利,與鄰省福建、南京(南直隸)等地緣接近的府縣內(nèi)。江西籍小說作者向福建建陽、南京等地規(guī)律性群體流動,并與小說讀者及相關群體共同作用于小說文本,小說文本因此呈現(xiàn)不同特質。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明代 地緣交通 江西 小說
【分類號】:I207.41;K248
【正文快照】: 。現(xiàn)代小說研究者戴不凡在其《小說見聞錄》中稱“明代戲曲小說恒多贛東人編撰,而刊印者則在就近之閩北建陽”1。戴氏緣何會有明代小說“恒多贛東人編撰”的印象,事實又是否如其所判斷,“刊印者”在“就近之閩北建陽”呢?宜對此進行一番系統(tǒng)地考察。一明代江西小說之地理分布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文革紅;;清代江西的小說刊刻業(yè)[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2 潘建國;;晚明七種爭奇小說的作者與版本[J];文學遺產(chǎn);2007年04期
3 程國賦;;明代小說作家吳還初生平與籍貫新考[J];文學遺產(chǎn);2007年04期
4 潘建國;;海內(nèi)孤本明刊《新刻全像五鼠鬧東京》小說考——兼論明代以降“五鼠鬧東京”故事的歷史流變[J];文學遺產(chǎn);2008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稔穰,姜良存;蒲松齡對兩種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與整合[J];蒲松齡研究;2000年Z1期
2 伏滌修;寓神學的自為于文學的自覺——蒲松齡《聊齋志異》神道觀評判[J];蒲松齡研究;2002年04期
3 常金蓮;世情與狐鬼——從《金瓶梅》到《聊齋志異》[J];蒲松齡研究;2002年04期
4 黃晶;“異史氏”的“心靈史”——論《聊齋志異》中的壓抑與幻想[J];蒲松齡研究;2004年01期
5 史少博;《聊齋志異》借“鬼怪”之妙[J];蒲松齡研究;2004年03期
6 王慧;《聊齋志異》敘事時間[J];蒲松齡研究;2004年04期
7 閆月英;《聊齋志異·嫦娥》對嫦娥形象的重寫[J];蒲松齡研究;2005年02期
8 劉富偉;;女性造型:理想寄托與詩意拯救——明清才子佳人小說與《聊齋》情愛小說比較研究之二[J];蒲松齡研究;2006年02期
9 周振雯;王恒展;;《淞濱瑣話》中末世文人的感傷情緒[J];蒲松齡研究;2006年02期
10 楊玉軍;;從《申屠澄》和《苗生》的對比談蒲松齡對精怪形象的成功塑造[J];蒲松齡研究;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憲亮;;論《三國演義》之“白帝城托孤”[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樊寶英;;金圣嘆“腰斬”《水滸傳》、《西廂記》文本的深層文化分析[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型[C];2008年
3 譚紅艷;;西學傳播與晚明學術風尚——以郭子章為中心的考察[A];明代國家與社會——明史研究論叢(第十一輯)——明代國家與社會研究專輯[C];2013年
4 萬麗瑤;;《動物農(nóng)場》中豬的象征形象與《西游記》中豬八戒象征形象的比較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5 蔣春紅;;王翠翹的形象與女性命運——兼論《金云翹傳》在亞洲的傳播和影響[A];東方叢刊(1998年第3輯 總第二十五輯)[C];1998年
6 馬麗敏;;俞樾的俗文學觀及其接受芻議[A];第二屆江南文化論壇——江南都市與中國文學[C];2013年
7 于光榮;;《金瓶梅》——明代商人群像圖[A];水滸爭鳴(第十四輯)[C];2014年
8 汪祿應;;從“荒漠里”尋找“普遍的光明”——瞿秋白“革命時期”對白話寫作的探索[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8輯)[C];2014年
9 萬秀鋒;;貢茶在清代宮廷中的使用考論[A];清宮史研究(第十一輯)——第十一屆清宮史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10 馮保善;;論明清江南通俗小說中心圈的形成[A];江蘇社科界第八屆學術大會學會專場應征論文論文集[C];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艷清;《史記》與魏晉南北朝文學[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荷艷;《螢窗異草》敘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詹偉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李敏;《杜騙新書》新論[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巍;《清平山堂話本》副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路明靜;北宋醫(yī)學分科對《圣濟總錄》病證分門的影響[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7 徐靜;鏡像與真相[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官文娟;明代建陽書坊的科考用書[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華穎;《鏡花緣》稱謂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徐文翔;《聊齋志異》酒文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輝;;地域文化與區(qū)域文學史的建構——試評周曉風主編的《20世紀重慶文學史》[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吳春明;福建秦漢墓葬文化類型及其民族史意義[J];東南文化;1988年Z1期
3 陳慶元;區(qū)域文學與地理環(huán)境[J];涪陵師專學報;1999年01期
4 章培恒;關于現(xiàn)存的所謂“宋話本”[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5 霍松林 ,鄧小軍;韓PS年譜(下)[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6 周曉薇;《東游記》天門陣故事抄襲《楊家府演義》考辨[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4期
7 凌郁之;《太平廣記》的編刻、傳播及小說觀念[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袁志成;唐朝暉;;地域文學興起的原因與表現(xiàn)形式[J];天府新論;2009年04期
9 蔡湘江;閩南《拍胸舞》探源[J];舞蹈;1996年03期
10 蕭相愷,宋時;宋元市人小說輯佚[J];文教資料;1997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悅;茶卷拂塵訴性靈——茶事小說雜談[J];農(nóng)業(yè)考古;2002年02期
2 聶付生;甘把金針度與人——評張兵《宋遼金元小說史》[J];云夢學刊;2002年06期
3 劉軍;試論先秦的“準小說”[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3年06期
4 史月;林豐民;;文學的政治與政治的文學——20世紀巴基斯坦小說概覽[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3年04期
5 黃勇;方士小說向道士小說的嬗變——以古小說中漢武帝形象的演變?yōu)槔齕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劉永文,吳瀟;晚清報刊中的小說寶藏——以《神州日報》為個案[J];明清小說研究;2005年01期
7 俞頌雍;;試析唐前小說之偽托[J];中文自學指導;2006年06期
8 劉保昌;;長江小說史寫作的題材、結構與視角——《長江小說史略》評介[J];江漢論壇;2006年01期
9 陳遼;;文化小說:明清集大成[J];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02期
10 劉莉;;清代教育小說鳥瞰[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榮林;;現(xiàn)、當代農(nóng)民小說史“猜想”[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鄒理;;評董之林關于當代中國“十七年”小說史論[A];紀念姚雪垠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新文學學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程國君;;敘事:視角的獨特和小說技法的探索[A];郭沫若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C];2000年
4 王震亞;;千山外,水長流——北美華文小說的回顧與前瞻[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5 王平;;小說·文化·人——評寧稼雨近著三種[A];東方叢刊(1996年第3輯 總第十七輯)[C];1996年
6 劉火;;堅守鄉(xiāng)村圖景書寫的意義[A];改革開放30年中國文學與文學批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興安;;恐怖小說在中國[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6)[C];2006年
8 周臘生;;《燕山外史》不可全盤否定[A];水滸爭鳴[第七輯]——2002中國水滸學會聯(lián)會暨全國明清小說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劉火;;堅守鄉(xiāng)村圖景書寫的意義[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10 王衛(wèi)平;;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小說史論[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9-2010年度][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小說的前世今生[N];解放日報;2012年
2 參加者 李敬澤 徐坤 紅柯 謝挺 荊歌 雪漠 孫惠芬 潘靈 金甌 北北;小說的可能性與寫作者的危機感[N];文學報;2003年
3 ;將小說進行到底[N];文藝報;2003年
4 張紅超 編譯;好小說 爛結尾[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2年
5 徐江;小說的長度與生存理由[N];北京日報;2013年
6 朱雙一;2011年臺灣小說創(chuàng)作的亮麗風景[N];文藝報;2012年
7 外文所 陳眾議;西方小說、類小說的一種縱向概括方式[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8 鐘興永;從商賈小說視角研究中國商業(yè)和商人文化[N];文藝報;2005年
9 劉建華;讀——《美國夢,,美國噩夢:1960年以來的小說》[N];文藝報;2006年
10 王曉瑜;十一篇小說史[N];文學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愛華;亂世與古小說[D];南開大學;2010年
2 郝軍啟;1980年代小說的家庭倫理敘事[D];吉林大學;2009年
3 李莉;論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新時期鄉(xiāng)族小說[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韓永勝;中國現(xiàn)代教育小說概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肖敏;文革主流小說的話語形態(tài)及其延伸[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6 木村淳哉;中國明代四大小說在日本的傳播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7 董定一;明清游歷小說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8 施戰(zhàn)軍;中國小說的現(xiàn)代嬗變與類型生成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王守亮;漢代小說史敘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房偉;艱難的生成與曖昧的整合[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岱;清末民初短篇滑稽小說初探[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馬小康;敘事、市場、悖論——論當下諜戰(zhàn)小說[D];蘇州大學;2010年
3 周宜智;明末清初小說中的儒商形象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7年
4 林細嬌;“十七年”農(nóng)業(yè)合作化題材小說中農(nóng)民與土地關系的表述[D];西南大學;2008年
5 石志剛;論肖亦農(nóng)的小說創(chuàng)作[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6 金英蘭;新時期朝鮮族小說中的倫理意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7 孫向陽;當代抗戰(zhàn)小說英雄敘事的轉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劉琳;明清教師階層與小說的人物塑造[D];西南大學;2011年
9 陽海洪;十七年小說歷史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10 秦翠翠;唐代豪俠小說中的俠客形象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052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105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