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減貧合作:特點及深化路徑
本文關鍵詞:中國—東盟減貧合作:特點及深化路徑
【摘要】:東盟部分國家存在不同程度的貧困,農業(yè)人口的貧困、高失業(yè)率、貧富差距大是相對集中的問題,基礎設施不完善、科技及教育水平落后是致貧的主要原因。中國—東盟減貧合作一直側重于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yè)發(fā)展等方面。與美日相比,中國的減貧項目不附帶任何政治、經濟條件,推動了受援國的減貧和經濟發(fā)展。但與此同時,中國的減貧項目主要通過政府推進,在直接惠及受援國民眾方面略顯不足。面向未來,"一帶一路"倡議必將為中國—東盟減貧合作帶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應充分發(fā)揮亞投行、絲路基金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等多種機制在減貧合作中的作用,加強對直接惠及貧困民眾和社會團體的項目的投入。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關鍵詞】: 中國—東盟減貧合作 周邊外交 “一帶一路”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南海問題主張的國際傳播戰(zhàn)略與國際話語權體系研究”(項目號14ZDB164) 暨南大學領航計劃“我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在南海地區(qū)的經濟、社會及地緣安全基礎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814.1;D822.3
【正文快照】: [1]新世紀以來,中國對東盟國家開展了一系列減貧國際合作項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面向未來,“一帶一路”倡議將進一步深化中國—東盟減貧合作,為東盟部分國家的貧困群體帶去福音。一、東盟部分國家貧困的狀況與原因在東盟十國中,柬埔寨、老撾、緬甸、菲律賓、越南、印度尼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任娜;;美國介入大湄公河次區(qū)域與中國的應對[J];東岳論叢;2014年12期
2 謝來輝;;試析美國重返亞太的戰(zhàn)略“軟”維度:湄公河區(qū)域氣候合作的意義與挑戰(zhàn)[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3 劉舸;;日本ODA政策發(fā)展階段及其外交目標分析[J];日本問題研究;2006年03期
4 張蕓;崔計順;楊光;;緬甸農業(yè)發(fā)展現狀及中緬農業(yè)合作戰(zhàn)略思考[J];世界農業(yè);2015年01期
5 葛建廷;;日本對東南亞的經濟外交:歷史與現實[J];歐洲研究;201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史蒙;老撾農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任娜;;美國介入大湄公河次區(qū)域與中國的應對[J];東岳論叢;2014年12期
2 張云蓮;李福建;;從美國亞太戰(zhàn)略看云南省橋頭堡建設中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問題[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3 謝來輝;;試析美國重返亞太的戰(zhàn)略“軟”維度:湄公河區(qū)域氣候合作的意義與挑戰(zhàn)[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4 劉洪鐘;孫英楠;;中、日、韓與東盟自由貿易區(qū)貿易擴大效應的比較——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5 宋效峰;;湄公河次區(qū)域的地緣政治與公共產品供給[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6 李益波;;“從試探性滲透”到“全面巧接觸”——淺析美柬關系的新變化[J];南洋問題研究;2014年04期
7 朱慧;;東盟氣候外交的“小國聯盟”外交邏輯及其功能性分析[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8 宋效峰;;湄公河次區(qū)域的地緣政治經濟博弈與中國對策[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3年05期
9 黃河;;公共產品視角下的“一帶一路”[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馬競歐;冷戰(zhàn)后中日對老撾援助的比較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2 王昕;關于二戰(zhàn)后日本政府開發(fā)援助的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建華;日本入常外交戰(zhàn)略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4 邵夢婕;對外戰(zhàn)略視角下日本ODA角色研究[D];國際關系學院;2013年
5 蘆凱凱;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與東盟關系新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6 孟瑩;中日韓自貿區(qū)建立對我國吸引FDI的影響模擬分析[D];遼寧大學;2014年
7 華蕓萱;我國核心領導者的對美“首腦外交”及其戰(zhàn)略意義[D];東華大學;2015年
8 陳慶;日本對東南亞的經濟外交[D];天津師范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美華;“白色農業(yè)”是21世紀農業(yè)發(fā)展的新途徑[J];安徽農業(yè);1998年01期
2 胡怡夢;;從氣候與環(huán)境問題入手 構建東亞共同體[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 蔣和平;宋莉莉;;美國的現代農業(yè)模式[J];中國科技投資;2008年09期
4 嚴立冬;崔元鋒;;綠色農業(yè)概念的經濟學審視[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徐延春;;談老撾經濟及其發(fā)展戰(zhàn)略[J];東南亞縱橫;2006年12期
6 李霞;;中國參與的大湄公河次區(qū)域環(huán)境合作[J];東南亞縱橫;2008年06期
7 李同;;東亞區(qū)域氣候合作淺析[J];東南亞縱橫;2011年10期
8 方蕓;老撾農業(yè)發(fā)展現狀及前景[J];東南亞;2005年01期
9 黎爾平;;大湄公河次區(qū)域經濟合作政治信任度研究[J];東南亞研究;2006年05期
10 徐美銀;;日本農地制度的演化與特點及啟示[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9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梅;東盟-日本關系發(fā)展演變中東盟的認知轉變[J];東南亞研究;2005年02期
2 王馨;茅鋒;;地區(qū)聯盟牽動大國格局——評2006年東盟外長年會[J];東南亞縱橫;2006年09期
3 王士錄;;東盟合作機制與原則改革的爭論及前景[J];當代亞太;2007年08期
4 馬[F;;東盟成立四十周年回顧[J];當代亞太;2007年08期
5 張學剛;;終于召開的東盟系列峰會[J];世界知識;2009年22期
6 ;中國與東盟商企代表熱議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建成[J];當代廣西;2010年03期
7 于臻;;冷戰(zhàn)后東盟對西方人權壓力的反應及其影響[J];東南亞研究;2011年01期
8 馬[F;;東盟與印度“10+1”合作機制的發(fā)展[J];東南亞縱橫;2012年04期
9 馬燕冰;;中國—東盟:打造“鉆石十年”[J];世界知識;2013年21期
10 安東尼·羅利;黃丁蘭;;東盟按日本的示意行事[J];南洋資料譯叢;197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曉林;;東盟國家留學生學習醫(yī)古文課程的困難及對策[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六屆醫(yī)古文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黃桂香;潘介春;何新華;;枇杷產業(yè)在中國——東盟水果貿易中的地位(摘要)[A];第五屆全國枇杷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程道品;易豐;;泛珠-東盟背景下的廣西高端旅游市場開發(fā)探析[A];旅游業(yè):推動產業(yè)升級和城市轉型——第十三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梁振芳;;積極參與廣西—東盟農業(yè)合作 推進沿邊農業(yè)產業(yè)化發(fā)展[A];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建設與沿邊經濟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唐農;;加強中國-東盟國際合作,促進傳統(tǒng)醫(yī)藥發(fā)展[A];2013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三屆中國藥師周報告集[C];2013年
6 張雪;;東盟政治安全共同體建設與中美因素[A];東南亞地區(qū)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朱新光;齊峰;;中國與東盟的氣候合作機制[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8 王勤;;東盟區(qū)域一體化的發(fā)展及東盟主要成員國間的雙邊關系[A];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50周年慶暨“當代東南亞政治與外交”學術研討會大會手冊[C];2006年
9 陳道超;李晟;;論中國農機參與東盟自由貿易[A];第三屆(2003年度)中國農機論壇文集[C];2003年
10 陸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對廣西與東盟經貿關系的影響及對策[A];合作與共榮——廣西發(fā)展生產力和東盟經濟合作研究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徐庭婭;中國-東盟自貿區(qū):“破浪”還需“防險”[N];中國經濟導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王婧;中國與東盟再走近一步[N];中國經濟導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徐庭婭;五大因素影響中國-東盟經貿合作[N];中國經濟導報;2005年
4 ;廣州中小企業(yè)如何到東盟賺錢?[N];證券日報;2003年
5 鶴鵬;東盟旅游業(yè)遭遇3大威脅[N];中國旅游報;2001年
6 陳富鋼;東盟國家調整促銷戰(zhàn)略本地區(qū)旅游成為重點[N];中國旅游報;2002年
7 鄺偉楠;廣西迎來二十萬東盟游客[N];中國旅游報;2004年
8 仲欣;東盟擬以單一簽證吸引中國游客[N];中國旅游報;2004年
9 呂文;中國—東盟旅游研討會在上海舉行[N];中國旅游報;2005年
10 廣西記者站 鄺偉楠;廣西與東盟旅游合作碩果累累[N];中國旅游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玉淵;東盟決策模式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2 唐盛堯;中國—東盟農業(yè)比較優(yōu)勢與合作戰(zhàn)略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8年
3 肖斌;一致與沖突:東盟與歐盟經濟政治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4 甘振軍;澳大利亞對東盟國家關系研究(1967-2007)[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鄭磊;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6 陳奕平;依賴與抗爭[D];暨南大學;2006年
7 彭文平;經濟安全與東盟區(qū)域經濟合作[D];暨南大學;2010年
8 麻昌港;中國—東盟經濟一體化的效應、進程及影響機制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9 王作成;馬來西亞與東盟:外交政策與地區(qū)主義[D];復旦大學;2004年
10 徐善寶;建構共同利益:中國—東盟關系研究的新視角[D];暨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蘇浩;東盟地區(qū)主義下的中國—東盟關系及其延展[D];暨南大學;2008年
2 王勇;冷戰(zhàn)結束前后日本與東盟國家合作特點之比較[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3 張彥;東盟認同建構和變化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4 劉江韻;論東盟對中美的對沖戰(zhàn)略(1997~2008)[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9年
5 朱曉瑩;冷戰(zhàn)后日本對東盟政策的調整及其影響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6 黃鉞;東盟安全共同體的建設及其制約因素分析[D];云南大學;2010年
7 楊永紅;中國與東盟主要國家產業(yè)內分工探討[D];廣西大學;2005年
8 樊核力;冷戰(zhàn)后中國與東盟關系的現狀與前景[D];延邊大學;2006年
9 李鏡池;減免東盟關稅對中國宏觀經濟和產業(yè)的影響[D];湖南大學;2006年
10 劉志強;越南在東盟中的地位與作用[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9203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ydyl/92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