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全球價值雙環(huán)流研究
[Abstract]:"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rategy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t the present stage. This initiative is not only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China, as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to fulfill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great powers. "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n 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latform with strong openness and aims to provide a fairer and more inclusive cooperation and win-win system for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framework of double circulation of global value,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latform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the aspects of necessity,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connotation,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hina is in the position of connecting the previous and the next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rough the division of trade with developing economies and developed economies, it has led to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larger regions, which has brought new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especially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 The deepening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initiative will further strengthen this role and promote deepe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國家開發(fā)銀行與北京大學合作項目“全球價值雙環(huán)流下中國與亞非拉協(xié)同機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1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入世”使我國處于國際分工有利地位[J];重型機械;2002年02期
2 張二震,安禮偉;國際分工新特點與我國參與國際分工的新思路[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年12期
3 金芳;國際分工的深化趨勢及其對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的影響[J];世界經濟研究;2003年03期
4 李圭寅;;中、韓、日、美四國國際分工率之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6年15期
5 金芳;;產品內國際分工及其三維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6年06期
6 沙漢英;;當代國際分工深化的新特征及其形成機理[J];商訊商業(yè)經濟文薈;2006年04期
7 呂靖;覃陽;;論當代國際分工的新發(fā)展[J];才智;2008年19期
8 高鶴;;新形勢下提升我國國際分工地位的對策[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董晉宏;;深度融入國際分工,謀求更大的發(fā)展[J];中國商界(上半月);2009年09期
10 楊丹丹;侯夢薇;;淺析中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朱文暉;;新經濟、國際分工重構與中國的機遇[A];新經濟與兩岸四地經濟交流協(xié)作——第六屆“中華經濟協(xié)作系統(tǒng)”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劉玉;孫文遠;;產品內國際分工的工資效應:基于中國工業(yè)行業(yè)面板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成立30周年暨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3 馬先仙;;國際分工與我國企業(yè)對美國直接投資[A];21世紀初世界經濟格局與中美經貿關系:全國美國經濟學會會長擴大會議暨“21世紀初世界經濟格局與中美經貿關系高級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程新章;;中國—東盟國際分工中的合作——基于中國對外貿易的實證研究[A];和諧世界 和平發(fā)展與文明多樣性——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6年
5 劉玉;孫文遠;裴育;;產品內國際分工的收益分配:基于Stackelberg競爭博弈分析[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李亞敏;皇甫海蓉;王浩;;國際分工、模塊化與CIBS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一個新的分析方法[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7 張二震;馬野青;;當代國際分工新特點與馬克思國際價值理論新發(fā)展[A];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集萃——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21次會議論文(2007)[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明棋;從深化國際分工中獲得更多發(fā)展機遇[N];中國經濟導報;2013年
2 李恩昌;醫(yī)藥行業(yè)如何爭取國際分工[N];健康報;2002年
3 記者 劉志巍 通訊員 王燕群 文e鹐,
本文編號:24833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ydyl/248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