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地方知識與區(qū)域秩序——“絲綢之路”的概念、話語及其超越
本文選題:絲綢之路 + 邊疆。 參考:《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展開,"絲綢之路"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界近期關注的熱點。在對絲綢之路及其周邊地區(qū)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有必要反思性地探究"絲綢之路"本身作為事件、傳統(tǒng)與名稱的三種意蘊,并注意到既有的"絲綢之路"話語本身所蘊含的歐洲知識范式與單向視角,從而在論述"絲綢之路"及其相關問題的過程中避免落入既有的地方化范式和單向視角框架當中;有必要通過將"西域"等與邊疆相關的空間引入"絲綢之路"研究,形成具有新地方性和本土化的"絲路"話語,進而將學科研究與區(qū)域研究結合起來,在區(qū)域秩序的大背景下開拓多點互動的"絲綢之路"認識視野。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elt and Road's strategy, the study of "Silk Road"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academic circles.In the course of studying the Silk Road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reflect on the three implications of the Silk Road itself as an event, tradition and name.It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existing "Silk Road" discourse itself contained in the European knowledge paradigm and one-way perspective, so as to avoid falling into the existing localization paradigm and one-way perspective framework in the process of discussing the "Silk Road" and its related issues;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space related to the border areas such as "Western regions" into the study of the "Silk Road" so as to form a "silk road" discourse with new local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combine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with the study of the reg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order, open up the vision of "Silk Road".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
【基金】: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文化走出去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重點項目“近代中國知識界對中亞諸國的認知觀念流變”(CCSIC2017-ZD03)
【分類號】:K10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巴戰(zhàn)龍;;學校教育與地方知識關系探究——基于一項裕固族鄉(xiāng)村社區(qū)民族志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2年01期
2 趙林;;地方知識與文化形構——20世紀陜西文學、區(qū)域文化研究的一種思路[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3 楊翊;另一只眼看中國[J];民族藝術;1999年01期
4 劉小新;;華文文學批評:總體性思維與地方知識路徑[J];華文文學;2006年05期
5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霍俊明;;最后的“江南漢語”和“地方知識”——潘維詩歌話語的精神征候與啟示[A];“中生代與新世紀詩壇的新格局——兩岸四地第五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昕;地方知識產權保護長效機制漸成[N];國際商報;2012年
2 記者 馮愛琴;澳門學為具有全球意義的地方知識[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3 周麗華邋徐曉紅;地方知識產權戰(zhàn)略應務實、有效、特色鮮明[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8年
4 崔靜;中國9省區(qū)市頒布實施地方知識產權戰(zhàn)略[N];中國貿易報;2009年
5 本報評論員 劉洪波;自信是一種家園熱愛[N];長江日報;2014年
6 本報實習記者 秦韻;地方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卓有成效[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9年
7 記者 梁曉亮;已有9省區(qū)市頒布地方知識產權戰(zhàn)略[N];經濟日報;2009年
8 深圳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 劉應力;全社會、全方位、全過程推進地方知識產權戰(zhàn)略[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8年
9 實習記者 崔靜思 記者 劉伶伶 通訊員 張曉燕;地方知識產權戰(zhàn)略工作顯特色[N];中國知識產權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趙建國;明確導向,強化地方發(fā)展支撐作用[N];中國知識產權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巴戰(zhàn)龍;人類學視野中的學校教育與地方知識[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490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ydyl/1749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