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沿線歐洲諸國旅游開放度研究
本文選題:一帶一路 切入點:歐洲 出處:《經濟地理》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開放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旋律,而衡量各國旅游開放度并探究其驅動因素是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旅游合作、擴大旅游規(guī)模的重要前提。選取"一帶一路"沿線歐洲諸國為研究對象,測算各國旅游開放度,借助相關空間計量模型檢驗旅游開放的空間效應,并探究其驅動因素,數據分析顯示:(1)"一帶一路"沿線歐洲諸國旅游開放度總體水平較高,其與世界旅游活動互動較為頻繁。(2)空間相關性檢驗顯示"一帶一路"沿線歐洲諸國旅游開放度存在較為顯著的空間效應,且空間效應呈現增強趨勢。塞浦路斯、希臘等國是旅游活動的熱點區(qū)域,而俄羅斯、波蘭等國是旅游活動的相對沉寂區(qū)。(3)人力資本水平、社會治安、經濟發(fā)展水平和交通便利化水平是影響旅游開放度的主要因素,而產業(yè)結構和人口密度對旅游開放度的正向提升作用并不明顯。
[Abstract]:Opening up is the main them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 and the driving factor of measuring the tourism openness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exploring its driving factors is to realize the tourism cooperation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of "Belt and Road". This paper selects European countries along "Belt and Roa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lculates the tourism openness of various countries, tests the spatial effect of tourism openness with the help of relevant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 and probes into its driving factors.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tourism openness in European countries along "Belt and Road" is relatively high.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test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patial effect in the tourism openness of European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of Belt and Road, and the spatial effect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Cyprus, Greece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hot spots in tourism activities, while countries such as Russia and Poland are relatively quiet areas of tourism activities. Th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social secur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nsport facilit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gree of tourism opennes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density on tourism openness is not obvious.
【作者單位】: 華僑大學旅游學院;華僑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旅游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5BGL119)
【分類號】:F125;F5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娜;伍世代;代中強;王強;;擴大開放與環(huán)境規(guī)制對我國產業(yè)結構升級的影響[J];經濟地理;2016年11期
2 陳威;潘潤秋;王心怡;;中國省域對外開放度時空格局演化與驅動機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6年03期
3 謝婷婷;郭艷芳;;“一帶一路”視域下我國省域經濟開放度提升的實證研究——基于空間面板模型的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6年04期
4 陳升;潘虹;;中國省域開放度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1998-2012年省際面板數據的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5年06期
5 李如友;黃常州;;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對區(qū)域旅游發(fā)展的影響研究——基于門檻回歸模型的證據[J];旅游科學;2015年02期
6 林峰;;省際貿易開放、凈出口與財政支出外溢[J];財貿研究;2015年02期
7 申亮;董千里;李毅斌;劉睿君;;交通基礎設施門檻、對外開放與制造業(yè)生產效率[J];經濟與管理;2015年01期
8 季劍軍;;服務業(yè)開放度與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宏觀經濟管理;2015年01期
9 郭鵬;董鎖成;李澤紅;李宇;程昊;袁靚;;絲綢之路經濟帶旅游業(yè)格局與國際旅游合作模式研究[J];資源科學;2014年12期
10 何昭麗;孫慧;王雅楠;;中國旅游開放與對外經濟開放關系實證分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時中;孫陽貫南;占沁嫣;;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基礎設施發(fā)展水平評價實證——來自30個省份2007—2016年面板數據[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4期
2 袁小玉;湯文霞;;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五省旅游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思考[J];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3 殷杰;劉雅芳;楊東旭;鄭向敏;;“一帶一路”沿線歐洲諸國旅游開放度研究[J];經濟地理;2017年06期
4 鄒永廣;;“一帶一路”中國主要節(jié)點城市旅游的經濟聯系——空間結構與合作格局[J];經濟管理;2017年05期
5 王軍;;“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甘肅省冰雪體育旅游資源開發(fā)策略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8期
6 張絢蕾;;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以茶文化產業(yè)園建設為例[J];福建茶葉;2017年04期
7 孫文燕;王敏;張志光;鄭元;;“一帶一路”人文與地質旅游資源分布特征及其發(fā)展模式[J];地質論評;2017年S1期
8 柴正猛;劉彩云;任波;;云南省財政支出與私人投資關系的實證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17年06期
9 李冰心;韓增林;彭飛;;克強指數視角下的中國旅游經濟效應空間分異及優(yōu)化研究[J];旅游論壇;2017年03期
10 伍鳳蘭;馬忠新;;“一帶”與“一路”沿線18個省區(qū)市對外開放度的比較研究[J];云南社會科學;2017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興華;鐘業(yè)喜;李建新;黃潔;;長江流域區(qū)域經濟差異及其成因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5年03期
2 徐敏;姜勇;;中國產業(yè)結構升級能縮小城鄉(xiāng)消費差距嗎?[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年03期
3 趙曦;吳通宜;李磊;馬慧敏;;中部地區(qū)六大城市群對外開放度比較分析[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1期
4 申亮;董千里;李毅斌;劉睿君;;交通基礎設施門檻、對外開放與制造業(yè)生產效率[J];經濟與管理;2015年01期
5 李青;黃亮雄;;中國省際開放度的經濟指標體系與政策走向[J];改革;2014年12期
6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課題組;;絲綢之路經濟帶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探析[J];中國國情國力;2014年10期
7 鄧力平;林峰;;中國財政支出對貿易平衡的動態(tài)沖擊效應分析[J];財貿經濟;2014年09期
8 申亮;董千里;張林;;交通基礎設施門檻、物流業(yè)與制造業(yè)獲利能力[J];中國流通經濟;2014年08期
9 徐冉;;基于VAR的對外開放度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以中國中部地區(qū)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14年03期
10 李子倫;;產業(yè)結構升級含義及指數構建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國際比較[J];當代經濟科學;201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潘雄鋒;張維維;;基于空間效應視角的中國區(qū)域創(chuàng)新收斂性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13年01期
2 熊靈;魏偉;楊勇;;貿易開放對中國區(qū)域增長的空間效應研究:1987—2009[J];經濟學(季刊);2012年03期
3 張軍濤;畢樂強;紀昭君;;東北三省區(qū)域外部性空間效應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0年10期
4 馮等田;沈體雁;;中國省區(qū)投資驅動型經濟增長及其空間效應[J];開發(fā)研究;2009年03期
5 郝瑩瑩;智瑞芝;;歐盟R&D政策及其空間效應[J];中國科技論壇;2007年02期
6 周婧雅;;陜西省縣域經濟空間效應分析[J];商業(yè)時代;2011年26期
7 陳得文;陶良虎;;中國區(qū)域經濟增長趨同及其空間效應分解——基于SUR-空間計量經濟學分析[J];經濟評論;2012年03期
8 馬麗梅;張曉;;區(qū)域大氣污染空間效應及產業(yè)結構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4年07期
9 趙良仕;孫才志;鄒瑋;;基于空間效應的中國省際經濟增長與水足跡強度收斂關系分析[J];資源科學;2013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熊靈;魏偉;楊勇;;貿易開放對中國區(qū)域增長的空間效應研究:1987—2009[A];經濟學(季刊)第11卷第3期[C];2012年
2 許德友;;國際產業(yè)轉移的空間效應——兼論“雙轉移”下的廣東區(qū)域發(fā)展[A];市場經濟與轉型升級——2011年廣東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仉培宏;特殊經濟功能區(qū)的城市化空間效應[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夏露;城市化對中國居民收入的空間效應研究[D];南昌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6254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ydyl/162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