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油氣資源分布格局及其與中國合作中的相互依賴關系
本文選題:“一帶一路” 切入點:油氣資源 出處:《地理研究》2017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油氣資源合作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油氣資源的分布格局,并采用保障度、依賴度、相互依賴度等指標,對2000年以來中國與沿線國家油氣合作中的相互依賴關系進行解析。研究發(fā)現:沿線國家的油氣資源在空間上形成了以俄羅斯和中東為雙中心的分布格局,區(qū)域上主要集中在西亞、北非19國和蒙俄地區(qū),國別上的前三位分別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伊朗、俄羅斯、卡塔爾;石油合作中,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對中國的保障度較高,而蒙古、阿曼、也門則極度依賴于中國,除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外,其他國家均處于相對被動地位;天然氣合作中,土庫曼斯坦在對中國高保障度的同時也極度依賴于中國,而除卡塔爾與俄羅斯外,其他國家均處于相對被動地位。由此,中國應采取差異化策略、借力亞投行平臺、加強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打造油氣合作共同體等方式以促進沿線油氣合作。
[Abstract]:Oil and gas resources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elt and Road's initiati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road, and adopts some indexes, such as degree of guarantee, degree of dependence, degree of mutual dependence,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dependence of oil and gas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since 2000. It is found that 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have formed a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with Russia and the Middle East as the dual centers. The first three countries are Saudi Arabia, Iran, Iraq and Iran, Russia, Russia, Russia, Saudi Arabia, Saudi Arabia and Saudi Arabia in oil cooperation. Russia has a high degree of security for China, while Mongolia, Oman, and Yemen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China. With the exception of Saudi Arabia and Russia, other countries are in a relatively passive position. Turkmenistan is also heavily dependent on China for its high degree of security, and other countries, except Qatar and Russia, are in a relatively passive position. As a result, China should adopt a differentiated strategy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AIIB platform. Strengthen the interconnection with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and build a petroleum cooperation community to promote oil and gas cooperation along the route.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中國西南地緣環(huán)境與邊疆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171097,41401157) 云南師范大學中國西南地緣環(huán)境與邊疆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開放課題
【分類號】:F125;F416.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林松;中國有80%的油氣資源尚待勘探[J];海洋石油;2002年02期
2 盧林松;亞洲油氣資源豐富[J];海洋石油;2002年04期
3 高巖;;“油氣資源小資料”[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7年04期
4 ;中國石化西部油氣資源前景解讀[J];油氣地球物理;2009年01期
5 李志剛;譚祖雪;李學林;;油氣資源所在地政府構建和諧油地關系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09年12期
6 ;中國油氣資源正形成西部接替東部格局[J];中亞信息;2014年01期
7 李德生;;科技、人才、油氣資源[J];石油科技論壇;2001年Z1期
8 劉光鼎;;中國的油氣資源[J];群言;2001年10期
9 秦瞳;史訓知委員談五大戰(zhàn)略確保油氣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J];勘探地球物理進展;2002年02期
10 俞志華;由“東勝模式”看盤活低效油氣資源[J];石油企業(yè)管理;200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車長波;楊虎林;張道勇;;油氣資源管理30年回顧與展望[A];地質工作體制改革30年座談會文集[C];2008年
2 何小超;王嫻;楊海軍;衛(wèi)軍;王攀;李長亮;;南海深水油氣資源的開發(fā)現狀[A];第十五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C];2011年
3 李金蓉;方銀霞;朱瑛;CHEN Xiaoshuang;;南海南部U形線內油氣資源分布特征及開發(fā)現狀[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13年卷第1期[C];2013年
4 周昌范;張海啟;;我國南海北部深水區(qū)油氣資源前景展望[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5 ;樁西采油廠[A];第四屆勝利油田北部油區(qū)疏松砂巖油藏開發(fā)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丁鋒;;全球油氣資源形勢與發(fā)展趨勢[A];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青年分會2006年學術交流論文匯編[C];2006年
7 張毅祥;;中國南沙海區(qū)油氣資源研究[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8 陳建文;;我國海域油氣資源區(qū)域評價戰(zhàn)略研究[A];“十五”重要地質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礦成果交流會材料二——“十五”地質行業(yè)獲獎成果資料匯編[C];2006年
9 ;油氣資源研究室SCI論文首頁[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度學術論文匯編[C];2010年
10 李學杰;姚永堅;楊楚鵬;陳振林;汪俊;;北極地區(qū)地質構造特征與油氣資源[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2境外礦產資源勘查研討會分會場[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證券時報記者 許巖;中國鼓勵外商來華開發(fā)油氣資源[N];證券時報;2012年
2 記者 柳文華;力爭更多油氣資源實現就地加工[N];巴音郭楞日報(漢);2013年
3 殷賅;伊朗擬邀巴西開發(fā)里海油氣資源[N];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
4 景東升;歐美諸國油氣資源監(jiān)管機制掃描[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8年
5 劉楠 王珂;油氣資源將催生渝石化產業(yè)群[N];中國化工報;2009年
6 記者 丁全利;我部部署開展全國油氣資源儲量利用調查[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9年
7 劉姍;琿春擬引進境外油氣資源[N];吉林日報;2010年
8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zhàn)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岳來群;尋找我國未來油氣資源突破口[N];中國石油報;2012年
9 王少勇;做引領油氣資源調查的排頭兵[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2年
10 王林;希臘選擇兩財團勘探本國油氣資源[N];中國能源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曉龍;中國油氣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2 吳巧生;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油氣資源安全系統(tǒng)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4年
3 李杰;新疆油氣資源型城市產業(yè)接續(xù)與對策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1年
4 門廉魁;我國海外鉆井在中亞地區(qū)的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東來;我國油氣改革背景下產業(yè)支持政策及民營油服企業(yè)發(fā)展空間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2 徐中強;伊朗油氣資源投資環(huán)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3 章穎;中國與東盟油氣資源合作開發(fā)研究[D];廣西大學;2016年
4 李強;基于多源數據的南海油氣平臺檢測及油氣資源安全態(tài)勢評價[D];蘭州交通大學;2016年
5 龍小菊;我國低品位油氣資源評價與可持續(xù)開發(fā)[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6 趙光;油氣資源形勢分析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7 劉崇恩;勝利油田進入國際油氣資源市場的策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8 夏穎;陜西油氣資源優(yōu)勢向產業(yè)優(yōu)勢轉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1年
9 崔利勇;油氣資源國際合作環(huán)境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10 曾金芳;基于熵權法的油氣資源投資環(huán)境綜合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本文編號:15646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ydyl/156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