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國家起源問題的三類歷史書寫
發(fā)布時間:2021-07-06 22:29
20世紀關于中國國家起源問題的歷史書寫主要有三種類型:其一,有關"黃帝建國"的歷史敘述,編纂者既堅守"信史"的學術立場,于傳說中探尋歷史的真實,同時兼顧教化民眾的現(xiàn)實訴求,使得作為歷史符號的"黃帝建國"敘事帶有濃厚的政治性色彩;其二,馬克思主義史家對國家起源的闡述,雖在"歷史分期"的敘述體系內展開,但他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其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探究,倡導理論范式與實證材料相互參證的理路;其三,考古學者不僅將國家起源的標志具象化,而且努力用考古學文化譜系論析從氏族到國家的演進過程,用本土的考古新發(fā)現(xiàn)還原中國國家起源的方式、路徑和特點,不斷豐富國家起源這一世界性問題的內涵。三種歷史書寫分屬于不同的歷史敘述體系,但有共同的內在價值旨趣,即"可信性"的求真訴求與強烈的現(xiàn)實關懷意識。系統(tǒng)分疏不同流派史家對中國國家起源問題的認知和撰述,對國家起源問題本身的研究、中國特色古史觀知識體系的理論建構均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文章來源】:天津社會科學.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黃帝建國”的歷史敘述及其符號性象征意義
二、理論與實證相參證:馬克思主義史學視域
三、本土化探索:考古學視野下的國家起源新探
余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五朵金花”問題再審視[J]. 張越. 中國史研究. 2016(02)
[2]中國早期國家時期的邦國與方國[J]. 袁建平. 歷史研究. 2013(01)
[3]邦國、王國與帝國:先秦國家形態(tài)的演進[J]. 王震中.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4)
[4]西周為早期國家說[J]. 趙世超. 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04)
[5]關于重建中國史前史的思考[J]. 蘇秉琦. 考古. 1991(12)
[6]遼西古文化古城古國——兼談當前田野考古工作的重點或大課題[J]. 蘇秉琦. 文物. 1986(08)
[7]中國文明的起源[J]. 夏鼐. 文物. 1985(08)
[8]簡論夏代國家的形成——從二里頭遺址看夏代國家的出現(xiàn)[J]. 李民. 歷史教學. 1979(11)
[9]二里頭文化探討[J]. 殷瑋璋. 考古. 1978(01)
[10]從二里頭類型文化試談中國的國家起源問題[J]. 佟柱臣. 文物. 1975(06)
本文編號:3269092
【文章來源】:天津社會科學.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黃帝建國”的歷史敘述及其符號性象征意義
二、理論與實證相參證:馬克思主義史學視域
三、本土化探索:考古學視野下的國家起源新探
余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五朵金花”問題再審視[J]. 張越. 中國史研究. 2016(02)
[2]中國早期國家時期的邦國與方國[J]. 袁建平. 歷史研究. 2013(01)
[3]邦國、王國與帝國:先秦國家形態(tài)的演進[J]. 王震中.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4)
[4]西周為早期國家說[J]. 趙世超. 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04)
[5]關于重建中國史前史的思考[J]. 蘇秉琦. 考古. 1991(12)
[6]遼西古文化古城古國——兼談當前田野考古工作的重點或大課題[J]. 蘇秉琦. 文物. 1986(08)
[7]中國文明的起源[J]. 夏鼐. 文物. 1985(08)
[8]簡論夏代國家的形成——從二里頭遺址看夏代國家的出現(xiàn)[J]. 李民. 歷史教學. 1979(11)
[9]二里頭文化探討[J]. 殷瑋璋. 考古. 1978(01)
[10]從二里頭類型文化試談中國的國家起源問題[J]. 佟柱臣. 文物. 1975(06)
本文編號:32690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2690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