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國家排外運動共性研究 ——以19世紀晚期到二戰(zhàn)的排猶運動和二戰(zhàn)后的排華運動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4-20 18:12
猶太人和華人都是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單獨論述歐洲排猶運動和東南亞排華運動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把這兩場發(fā)生在不同地域與時空的排外運動放在一起,通過對當時僑居國特殊的國內(nèi)環(huán)境和特定的國際環(huán)境進行分析,理清兩次排外運動發(fā)展的脈絡,我們會發(fā)現(xiàn)二者在發(fā)生原因、特點和影響等方面有相似之處。本文擬從政治﹑經(jīng)濟﹑宗教文化、民族關系、國際關系等幾個方面分析這兩次排外運動發(fā)生的內(nèi)在規(guī)律。不難看出,人類自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出現(xiàn)以來,各國都積極開展工業(yè)化,無論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東南亞地區(qū),逐漸從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社會向現(xiàn)代的工業(yè)社會過渡轉(zhuǎn)變,由于整個社會處于轉(zhuǎn)型時期,缺乏相應的制度支撐,社會矛盾錯綜復雜,貧富分化嚴重,猶太人和華人由于經(jīng)濟地位突出,成為眾矢之的,加之傳統(tǒng)歷史偏見和宗教文化對立及當時復雜的國際關系的影響,從而導致震驚世界的排猶運動和排華運動,猶太人和華人都成為了社會的替罪羊和降壓閥。通過對比分析,我們不難看到排外運動對猶太人和華人所造成的傷害,同時也認識到對當時歐洲和后來的東南亞各國都產(chǎn)生了較大負面影響。當然,有著兩千年歷史的排猶運動和有幾百年歷史的排華運動,不可能在一...
【文章來源】: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意義
1.3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4 研究方法
1.5 創(chuàng)新之處
2. 反猶與排華運動的表現(xiàn)及其特征
2.1 暴虐性
2.2 制度性限制、歧視
2.3 普遍性
2.4 有組織,有計劃
2.5 反復性
3 反猶與排華運動造成的影響
3.1 給猶太人和華人造成巨額財產(chǎn)損失
3.2 人口外遷
3.3 對猶太和華人的民族與文化影響
3.4 對當?shù)孛褡尻P系的影響
4. 反猶和排華運動原因分析
4.1 歷史上形成的偏見
4.2 宗教和文化的不兼容
4.3 經(jīng)濟上的不平衡
4.4 狹隘民族主義的泛濫
4.5 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矛盾突出
5.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作者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興起初探[J]. 鄭玉珠. 黑龍江史志. 2009(09)
[2]德雷福斯事件與法國政治方向的轉(zhuǎn)變[J]. 溫智勇.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9(01)
[3]透析反猶主義背后的猶太自身因素[J]. 殷得元.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8(11)
[4]論印度尼西亞排華問題[J]. 侯俊瑋.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8(04)
[5]拉瑪六世的民族主義與排華思想及其影響[J]. 黃瑞真. 南洋問題研究. 2008(02)
[6]論印尼華人企業(yè)集團的經(jīng)濟轉(zhuǎn)型與新進展[J]. 吳崇伯. 東南亞研究. 2008(02)
[7]印尼排華問題再探——對部分華人大企業(yè)集團問題的反思[J]. 龐衛(wèi)東. 世界民族. 2008(02)
[8]從恐猶癥到大屠殺——《德國反猶史》[J]. 王寶民. 南方人物周刊. 2007(24)
[9]文化“達爾文”現(xiàn)象——排猶主義與猶太民族精神鑄造[J]. 姜煥文. 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3)
[10]20世紀初期爪哇排華運動探析[J]. 施雪琴. 南洋問題研究. 2006(03)
博士論文
[1]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尼棉蘭的華人社團與社團領袖[D]. 楊宏云.廈門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納粹政府的反猶政策研究[D]. 袁征.華中師范大學 2009
[2]近代俄國政府對猶政策的演變(1772-1917)[D]. 譚靜.廣西師范大學 2008
[3]印尼排華經(jīng)濟政治因素探析[D]. 胡堯瑤.廈門大學 2007
[4]印尼族際關系中華人的困境[D]. 郭婕妤.廈門大學 2007
[5]阿道爾諾論反猶主義[D]. 徐希冕.山東大學 2007
[6]東南亞地區(qū)國際關系中的民族因素[D]. 雷春斌.暨南大學 2000
本文編號:3150160
【文章來源】: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意義
1.3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4 研究方法
1.5 創(chuàng)新之處
2. 反猶與排華運動的表現(xiàn)及其特征
2.1 暴虐性
2.2 制度性限制、歧視
2.3 普遍性
2.4 有組織,有計劃
2.5 反復性
3 反猶與排華運動造成的影響
3.1 給猶太人和華人造成巨額財產(chǎn)損失
3.2 人口外遷
3.3 對猶太和華人的民族與文化影響
3.4 對當?shù)孛褡尻P系的影響
4. 反猶和排華運動原因分析
4.1 歷史上形成的偏見
4.2 宗教和文化的不兼容
4.3 經(jīng)濟上的不平衡
4.4 狹隘民族主義的泛濫
4.5 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矛盾突出
5.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作者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興起初探[J]. 鄭玉珠. 黑龍江史志. 2009(09)
[2]德雷福斯事件與法國政治方向的轉(zhuǎn)變[J]. 溫智勇.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9(01)
[3]透析反猶主義背后的猶太自身因素[J]. 殷得元.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8(11)
[4]論印度尼西亞排華問題[J]. 侯俊瑋.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8(04)
[5]拉瑪六世的民族主義與排華思想及其影響[J]. 黃瑞真. 南洋問題研究. 2008(02)
[6]論印尼華人企業(yè)集團的經(jīng)濟轉(zhuǎn)型與新進展[J]. 吳崇伯. 東南亞研究. 2008(02)
[7]印尼排華問題再探——對部分華人大企業(yè)集團問題的反思[J]. 龐衛(wèi)東. 世界民族. 2008(02)
[8]從恐猶癥到大屠殺——《德國反猶史》[J]. 王寶民. 南方人物周刊. 2007(24)
[9]文化“達爾文”現(xiàn)象——排猶主義與猶太民族精神鑄造[J]. 姜煥文. 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3)
[10]20世紀初期爪哇排華運動探析[J]. 施雪琴. 南洋問題研究. 2006(03)
博士論文
[1]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尼棉蘭的華人社團與社團領袖[D]. 楊宏云.廈門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納粹政府的反猶政策研究[D]. 袁征.華中師范大學 2009
[2]近代俄國政府對猶政策的演變(1772-1917)[D]. 譚靜.廣西師范大學 2008
[3]印尼排華經(jīng)濟政治因素探析[D]. 胡堯瑤.廈門大學 2007
[4]印尼族際關系中華人的困境[D]. 郭婕妤.廈門大學 2007
[5]阿道爾諾論反猶主義[D]. 徐希冕.山東大學 2007
[6]東南亞地區(qū)國際關系中的民族因素[D]. 雷春斌.暨南大學 2000
本文編號:31501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1501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