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世界歷史論文 >

史景遷的歷史敘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25 08:45
【摘要】:“史景遷的歷史敘事”這一研究對象其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歷史敘事、史景遷的歷史敘事,而這兩個問題無論哪一個都是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對于中國史學界來說,其爭議更是格外大,原因在于歷史敘事在當前中國史學寫作中并不占據(jù)主流地位,相關的研究也大都剛剛起步。 敘事是西方史學自發(fā)源時期起便占據(jù)主流地位的體例風格,敘事史學在中國也曾長期占據(jù)主流地位,在進入十九世紀后,原來以敘事、講故事為主流的西方史學開始逐漸向科學靠攏,史學的表述方式逐漸由敘述走向了分析。20世紀70年代以來,伴隨著對社會史的反思,出現(xiàn)了一批重要的歷史敘事著作,重新強調(diào)敘事的重要性,出現(xiàn)了“敘事的復興”,但是對敘事“求真”“求規(guī)律”能力的質疑一直持續(xù)不斷,歷史敘事也經(jīng)常被指責與歷史小說難以區(qū)分。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歷史哲學對敘事的青睞,20世紀分析的歷史哲學集中探討了歷史敘事的解釋功能,隨后,海登·懷特為代表的后現(xiàn)代主義史學理論將文學批評的相關概念引入歷史哲學中,對歷史文本進行分析,由于強調(diào)歷史的文本性,海登·懷特對敘事的“形式的內(nèi)容”的研究也對實證史學標榜的“客觀性”造成了沖擊,歷史的“求真”壓力減輕,甚至極端的后現(xiàn)代主義認為一切歷史都是建構的文本,都是敘事的。海登·懷特等人的理論也被稱為敘事主義歷史哲學,并被視為西方史學界繼批判的、分析的歷史哲學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但是,這種割裂文本和本體意義上的“過去”的做法很難得到史學家的真正認同。20世紀末以來,西方史學理論界出現(xiàn)了走出敘事主義歷史哲學的努力,除了安克斯密特提出“歷史經(jīng)驗”范疇外,“在場”“見證”等理論對記憶的強調(diào),都顯示出超越文本,回歸人類生存經(jīng)驗本體的努力。不過,正像后現(xiàn)代主義歷史學家指出的那樣,語言和文本“是小鎮(zhèn)上唯一的游戲”,人類的生存經(jīng)驗最終也只能通過語言、文本、敘事來加以表達,至于什么樣的敘事才能完成這一任務,還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才能有望找到答案。 在史學實踐中,自“敘事的復興”以來,出現(xiàn)了一批從事歷史敘事寫作的史學家,他們的作品進行了各種大膽的嘗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也引發(fā)了無窮的爭議。其中史景遷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個案。 在過去的30多年中,史景遷寫下了十余部有關中國明清和近現(xiàn)代的歷史敘事作品,這些作品受到了美國眾多讀者的喜愛,也為他贏得了很多榮譽,他還一度榮任美國歷史學會會長,體現(xiàn)了美國歷史學界對他的肯定。近年來,隨著其作品在海峽兩岸陸續(xù)翻譯成中文,史景遷也逐漸引起了兩岸歷史學界的關注。當然,一個無須諱言的事實是,對其作品的質疑一點兒也不比贊譽少。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海峽兩岸,這種質疑都是相當尖銳的,尤其是相當一部分批評者指責史景遷不是一個“合格”的史學家,還有些論者引用錢鐘書的話,認為史景遷只是-個“失敗的小說家”。 史景遷的作品之所以引起很大爭議,主要原因就在于他的作品采用了“敘事”的形式。圍繞這一寫作形式,支持史景遷的意見認為這種歷史作品文筆優(yōu)美、細節(jié)感人、富有人文關懷、寫作題材和形式均有創(chuàng)新、對中國歷史有獨到的理解、讀者眾多等等;批評者提出的主要問題是:史景遷是在“講故事”,還是在寫歷史?這個設問的潛在答案是:史景遷只會“講故事”,不是一個“合格”的歷史學家,他們的具體論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史景遷的史學基本功不過關,在史料運用上存在著嚴重問題。如:漢語不過關,基本史料理解有誤;史料的選擇有問題;引用的多是二手史料;將文學作品當作史料使用。2、史景遷的敘事作品中摻雜著“想象”、“虛構”,這些因素不應在歷史作品中出現(xiàn)。3、史景遷的作品以“講故事”的敘事形式為主,這早己不是史學寫作的主流,敘事作品作者的主觀因素太強,難以寫出客觀的作品。4、史景遷的敘事作品沒有深度,不能回答歷史問題,缺乏對歷史的深層思考,沒有對歷史進行深度闡釋,作品缺乏學術創(chuàng)見。5、迎合普通讀者,一味求奇,對歷史的把握有失偏頗。 當前,對史景遷的研究才剛剛起步,上述兩種意見大都體現(xiàn)在書評和一般性的介紹中,基本上都是自說自話,缺少正面交鋒的機會,因而大都浮于表面的泛泛之談。 應該看到,簡單的標簽式的研究,對于理解史景遷并沒有意義,因為不論是他的史學觀點,還是他的敘事歷史寫作方式,都是相當復雜的問題。事實上,在史景遷30多年的學術生涯和歷史寫作中,在他身上體現(xiàn)了多種史學流派的影響:社會史、新文化史、微觀歷史、女性史學、后現(xiàn)代主義、敘事詩學等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影子;而他作為美國中國學研究的重鎮(zhèn),自然也離不開美國中國學研究大環(huán)境的影響;由于他既曾師事中國學者房兆楹,又敬仰司馬遷,中國傳統(tǒng)的治史理念對他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他的敘事歷史作品中,既有西方傳統(tǒng)歷史敘事作品的影響,也有司馬遷紀傳體史書的影響,更有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的影響,還有史景遷的獨到創(chuàng)新。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具體而深入的分析,才有可能真正認清史景遷的價值和缺陷所在,并進而有助于我們思考歷史敘事作品的意義和局限,思考文史之間、歷史與科學之間的復雜關系,并對將來的歷史寫作有所裨益。 圍繞“史景遷的歷史敘事”這一研究對象,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考察: 首先,將史景遷放入具體的學術脈絡中,分析他的學術歷程,他與美國中國學、歷史敘事復興的關系,并提出其創(chuàng)新所在:即治學重心從確認事實轉移到描述事實。 其次,將對歷史敘事的興衰及理論論爭做一下梳理,對歷史敘事邊緣化、復興過程及原因,以及史學界圍繞歷史敘事的兩個核心爭論——歷史敘事能否完成“求真”“求規(guī)律”任務,歷史敘事與歷史小說如何加以區(qū)分——進行探析,在此基礎上,討論后現(xiàn)代主義史學理論對敘事價值的新挖掘,以及敘事與安克斯密特“經(jīng)驗”理論的關系。 然后,在接下來的三章,對史景遷歷史敘事的內(nèi)容、形式、觀念和思想三面進行細致分析。在內(nèi)容部分,重點探討其對人物、環(huán)境與故事的偏重和選題的獨特性,同時論述他對環(huán)境、生存經(jīng)驗和史料的重視,充分展示他在傳統(tǒng)史學家法和各種新史學思潮中的選擇和堅守;在形式部分,借助文學敘事學的相關理論,分析其作品在語言、視角和結構方面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新;在觀念和思想方面,將重點討論其獨特的治史理念、學術觀點,并從敘事主義歷史哲學和經(jīng)驗范疇兩個理論視野對史景遷進行觀察,從而進一步厘清他的史學思想。 在結語部分,將簡要探討史景遷歷史敘事寫作的意義,以及其治學態(tài)度給我們的啟示。 不論是從史學實踐還是從史學理論來看,敘事都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意義,對于這一點,中國的史學理論家早有認識,章學誠認為:“整輯排比,謂之史纂。參互搜討,謂之史考。皆非史學”,余英時先生在《史學、史家與時代》的演講中指出,各種歷史學術研究論文,如果沒有人把它們加以綜合和融會貫通,這些論文就只是歷史研究而不是史學,“除了分析以外還要有綜合工作,否則,歷史的知識是死的(并不是說沒有用),就只能擺在圖書館里!雹贇v史敘事做的正是綜合的工作,是熔鑄著史學家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與理想的一種寫作形式,在這方面,史景遷的歷史敘事作品是一個可資借鑒的對象,對其創(chuàng)新點進行分析認識,并從理論高度進行把握,有助于增加對歷史敘事的研究深度,對史學理論的發(fā)展也有一定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K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寶祥;;《王氏之死》中的《聊齋志異》[J];蒲松齡研究;2008年02期

2 李寶祥;;史景遷和蒲松齡的“緣識”——以《王氏之死》為中心[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7年09期

3 馬敏;耶魯怪杰史景遷[J];讀書;1997年06期

4 邢天添;;太過真實的歷史[J];讀書;2007年09期

5 王學典;論歷史研究的客觀性問題[J];東岳論叢;2004年01期

6 陳峰,王海濤;后現(xiàn)代語境中的歷史“客觀性”問題[J];東岳論叢;2004年03期

7 吳效剛;論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J];甘肅社會科學;2001年02期

8 賈金玲;;國外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歷史進程及主要理論成果概述[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1年04期

9 馬金生;;美國漢學家史景遷的治史觀——美國史學界對史景遷著史風格的不同認知[J];國外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10 王霞;;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王氏之死》[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譚旭虎;看與被看——史景遷的中國圖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雷錦;史景遷的康熙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76959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76959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9c6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