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維運清代史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05 01:13
【摘要】:杜維運先生是臺灣著名的現(xiàn)代史家。他治史一生,研究范圍主要集中于中國史學史、中西史學比較以及史學方法論領域,對于清代史學有特殊濃厚之感情。而且清代史學研究貫穿其學術生涯始終,成果也最為豐碩。所以對杜維運清代史學的研究最能窺見其學術功底和特色,也最有價值。目前學術界關于杜維運的研究成果較少,且主要集中于比較史學領域,關于其清代史學的研究更是缺乏。 比較史學是杜維運在清代史學研究中所采用的最具特色的研究方法。這一方法由馬克·布洛赫開創(chuàng),杜維運先生大力倡導,并將其應用于清代史學研究之中,傾向于中西史學方法的比較,且較同不較異。我們從中看到了清代史學堪與同時代西方史學比肩的輝煌成就,這有助于提高中國史學在世界史學中的地位,同時也提高了清代史學在中國傳統(tǒng)史學中的地位,且有助于會通世界史學。但是杜先生的比較史學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立場上偏向中國傳統(tǒng)史學,在比較中多點到為止,不作深入分析。詩文證史是另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清代史家多為詩人,留下了許多詩文作品,為詩文證史的運用提供了條件。杜先生運用這些詩文作品,反映時代背景,展現(xiàn)史家的治史精神,表達史家史學觀點和思想,乃至贊美史家的史學成就。這些都是史學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詩文作為史料為杜維運的清代史學研究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也使其在文采上增色不少。但是存在不確實之病,而且局限性較為明顯。 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倡導讀者以一種“溫情與敬意”的態(tài)度來看待本國以往之歷史,杜先生繼承了這一態(tài)度,并且在清代史學研究中得以充分的施展。表現(xiàn)為不遺余力的贊美清代史家的治史精神和治史成就,并且為錢謙益翻案。但是他在研究中過分強調(diào)這一治史態(tài)度,從而出現(xiàn)了過度贊美甚至評價標準混亂的問題。經(jīng)世思想在中國史學源遠流長,并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的傾向。杜先生深受其影響,他大贊孔子的褒貶史學,倡導史家撰寫柔美的史學,引導世人心中的柔美的情懷。他的這種經(jīng)世精神也貫徹到其清代史學研究中,表現(xiàn)在挖掘和贊美史家的經(jīng)世精神,發(fā)揚清代史學的方法和思想,彰顯中國史學的精義,希望以此來振興目前衰落的中國史學,來拯救憂患的時代。 杜維運的清代史學研究代表著目前史學史研究的發(fā)展方向,值得進一步挖掘和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092
本文編號:2741856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達人;略論歷史的比較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3期
2 范達人;農(nóng)民戰(zhàn)爭“宗教色彩”的比較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6期
3 李源濤;社會科學的方法與港臺歷史學[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4 胡逢祥,李遠濤;五十年來中國港臺地區(qū)的史學史研究[J];河北學刊;2004年02期
5 范達人;;歷史比較研究芻議[J];歷史教學問題;1984年06期
6 范達人;;歷史比較研究芻議(下)[J];歷史教學問題;1985年01期
7 陳寶良;;論錢謙益的史學[J];明史研究;1999年00期
8 朱政惠;關于比較史學研究的若干問題[J];社會科學;1993年01期
9 龐卓恒;察同察異求規(guī)律:比較史學的追求[J];史學月刊;2005年01期
10 張越,方宏;杜維運教授訪談錄[J];史學史研究;2005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瑞;杜維運及其中國史學史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418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7418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