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穆史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3 05:58
【摘要】:張穆(1805-1849)是清朝嘉道年間的一位著名學者,學問淵博,在小學、輿地、金石、歷算諸多領域皆有造詣,其成績最著者,則在史學領域。約略言之,張穆的史學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邊疆史地、歷史地理、學術(shù)史及其他方面。嘉道年間,清朝社會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危機,學術(shù)研究也緊扣這一時代主題,張穆正是這一大潮中的一員,對張穆的史學成就作一鳥瞰式梳理是十分有必要的。筆者梳理了張穆一生的治學歷程,分門別類對各方面的史學成果作了一番探討。緒論部分,敘述了選題緣起及其意義,回顧了學界的研究成果,介紹了張穆的生平。第二部分是邊疆史地研究。邊疆史地在嘉道年間成為一門顯學,張穆在這一領域辛勤耕耘,收獲頗豐。發(fā)掘整理了多種文獻資料,幫助前輩學人、師友校訂整理著述、其研究之集大成則是撰成《蒙古游牧記》一書,縷述其過程并分析了價值意義所在。第三部分從歷史地理研究方面概述張穆的治學成果,筆者爬梳各種史料文獻,對《魏延昌地形志》一書稿本散佚過程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從殘本亦可窺見其價值所在。張穆參與了徐松《唐兩京城坊考》一書的校注、并促成其刊印,筆者梳理了全書,一一檢出張穆所作條目,使其隱沒之成果得以彰顯。第四部分主要論述其在學術(shù)史上之成果,張穆分別為兩位先儒編撰了年譜,對于其編撰過程、年譜內(nèi)容、價值與意義分別做了闡述。張穆對于水經(jīng)注趙、戴相襲案亦有所發(fā)明,對其詳細過程做了論述。第五部從其他方面概述了張穆在先秦史及金石學上的成果。余論部分,總結(jié)了張穆一生的治學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重考據(jù)的治學方法和經(jīng)世致用的治學宗旨。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K092
本文編號:2710756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K0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惠榮;;位卑未敢忘憂國——《蒙古游牧記》著述年代考[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0年01期
2 郭麗萍;道光朝西北史地學人學術(shù)交游述略[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3 李峰;張穆與道光朝經(jīng)世實學的復興[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齊榮晉;張穆的學術(shù)準備及思想走向——兼論清朝西北輿地學[J];晉陽學刊;2003年03期
5 郭麗萍;“學精”與“學新”之間:張穆的學術(shù)思想[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6 哈斯達賴;點校本《蒙古游牧記》述評[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1997年03期
7 張要紅;張穆的愛國思想[J];晉中師專學報;1996年01期
8 寶日吉根內(nèi);清朝《藩部要略》稿本探究[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6年02期
9 瞿林東;深沉的民族覺醒意識──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的邊疆史地研究[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10 蔡家藝;淺論《蒙古游牧記》[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1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段志強;顧祠會祭研究(1843-1922)[D];復旦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亞洲;張穆及其《蒙古游牧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7107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7107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