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中世紀西方新聞樣式特征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孫寶國;古代羅馬社會新聞史簡論[J];東北師大學報;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斌;;略論文藝副刊的文化品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2 龔維忠;試論科技期刊的裝幀藝術(shù)[J];編輯學報;1989年04期
3 來向武;;數(shù)字環(huán)境下新聞編輯工作二重性演變的新趨向[J];中國編輯;2011年04期
4 王振鐸;訊息傳播編輯論[J];編輯之友;1997年06期
5 陳力丹,朱至剛;新聞傳播學研究穩(wěn)步發(fā)展的一年——2004年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綜述[J];今傳媒;2005年05期
6 陳陽鳳,梅莉;魯訊書刊編輯思想探析[J];出版發(fā)行研究;1999年04期
7 黃春平;;漢代的信息傳播活動對古代新聞事業(yè)的影響[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8 孫寶國;古代羅馬社會新聞史簡論[J];東北師大學報;2004年03期
9 王欣;;淺析中國清末報紙副刊的消閑性[J];編輯之友;2012年09期
10 趙毅;;古羅馬新聞傳播活動簡論[J];青年文學家;2011年17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盧楠楠;新時期我國都市報副刊現(xiàn)狀及其文化使命[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孫前;《瀟湘晨報》頭版版面語言變革及意義[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李祥;近年來羊城晚報版面風格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4 劉建光;讀圖時代中國報紙新聞攝影的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蘇予燕;《中國日報》構(gòu)建我國國家形象的實證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6 陳哲;改革開放以來《新疆日報》(漢文版)文藝副刊研究(1979-2007)[D];新疆大學;2008年
7 何雨欣;“讀題時代”下體育類報紙的新聞標題[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8 汪娟;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發(fā)布制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智強;;古希臘的音樂神話傳說及中世紀的“格里戈利圣詠”[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2 閻國忠;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美學論略——《美學的“凈界”》一書結(jié)語[J];江淮論壇;1988年06期
3 ;古羅馬宮廷災難之謎[J];化工中間體;2007年03期
4 劉春華;;從歷史角度看科學與宗教之關系[J];東岳論叢;2007年04期
5 保羅·貝內(nèi)特;斯蒂芬·L·阿爾瓦雷斯;;羅馬的地下世界[J];華夏地理;2006年07期
6 許懷中;;羅馬的滄桑[J];福建文學;2007年06期
7 李長林;;古羅馬興衰時期的社會道德[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4年01期
8 宋政厚;解開古羅馬潰軍失蹤懸案──甘肅古羅馬降人安居地尋訪[J];了望;1998年36期
9 孫振民;;略論古羅馬共和國政體的法治化[J];滄桑;2007年04期
10 李永毅;李永剛;;死亡盛宴:古羅馬競技慶典與帝國秩序[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福進;;羅馬角斗文化(公元前3世紀—公元5世紀)——角斗娛樂消費階層分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2 黃福濤;;試論古羅馬對希臘教育的繼承與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王大民;;略論西方教學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孫長怡;;心肺復蘇新進展及心肺復蘇用藥[A];河南省急診護理學術(shù)會議資料匯編[C];2005年
5 許蘇;;西方早期職業(yè)教師發(fā)展特征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Horst-Werner Korf;Helmut Wicht;侯中煜;;公開的尸體解剖——單純的人體展示已經(jīng)不能把現(xiàn)代解剖的豐富內(nèi)容解釋給學生和公眾[A];山東解剖學會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5年
7 顏忠軍;;西歐中世紀學徒制教育的興衰及其對我國職教的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潘洪萱;;中國古代橋梁的概貌、特點以及對現(xiàn)今建橋業(yè)的啟示[A];200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shù)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張斌賢;;歐洲中世紀大學的歷史地位[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8)——外國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吉人;;長城保護縱橫談[A];中國青山關長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婧;各種禮節(jié)的由來[N];民主協(xié)商報;2006年
2 陳雅薇;中世紀歐洲文化的縮影[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3年
3 劉乃銀;中世紀英國女性的聲音: 第一部英文自傳《瑪格麗?坎普之書》[N];中華讀書報;2004年
4 鄧益平 郝飛;比古羅馬大道還早的劍門蜀道[N];四川日報;2005年
5 李平曄;中世紀的基督教會與歐洲文化[N];中國民族報;2002年
6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在蟲洞中回到中世紀[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7 劉春;從城邦到大國——古羅馬政治思想的視野[N];學習時報;2005年
8 黃云明;重新審視歐洲中世紀文化[N];光明日報;2004年
9 本報記者 葉飛 編譯;意大利文物警察不愧為“文化神探”[N];中國文化報;2010年
10 范利群;走進黃金 走進古羅馬[N];中國黃金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舒展;圣地亞哥朝圣之路考察[D];中國美術(shù)學院;2009年
2 李建軍;從貴婦到修女[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 喬琴生;奧古斯都文化方略探析[D];復旦大學;2007年
4 占茂華;自然法觀念的變遷[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5 陶永新;14-17世紀歐洲自然法思想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6 蘆琦;關于古代受教育資格及權(quán)利實現(xiàn)的考察與比較[D];華東政法學院;2007年
7 林志雄;修辭術(shù)與哲學之爭及“理想的演說家”[D];浙江大學;2007年
8 沈文欽;近代英國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淵源[D];北京大學;2008年
9 鄒薇;尼基塔斯·侯尼亞迪斯《記事》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10 劉雪松;公民文化與法治秩序[D];黑龍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光;黑死病與14—15世紀歐洲社會歷史的變遷[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2 閻文輝;試論中世紀教會對婚姻的規(guī)范[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3 邢姍姍;論騎士觀念中婦女地位的變化[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肖玉英;從中世紀商人法到現(xiàn)代商法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5 黃彩麗;中世紀教會管轄權(quán)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6 呂清華;熱那亞興衰原因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劉松濤;淺析基督教會在歐洲中世紀大學興起中的作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濤;中世紀英國律師職業(yè)化的歷史考察[D];河南大學;2007年
9 寧雨霏;探索中世紀雕塑之精神美[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靜;西歐中世紀克呂尼運動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5748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74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