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zhuǎn)型時期英國富裕農(nóng)民財富分析
[Abstract]:Britain i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from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a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In that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what kind of powe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tarting the first cornerstone of modernization? Through combing the history of Britain in the late Middle Ages and early modern time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re is such a social and economic forc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British society,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initiator of British agricultural capitalism and the backbone of rural society. Excavating the first barrel of gold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Britain's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daily life and so on. It has provided the firs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wer for Britain to become the first industrialized country. This is the rich peasant of England. So, what are the forces that make up this group and how well-off it is? In recent years, academia has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lite groups in this group of villages.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wealth of rich farmers in Britain, the degree of wealth and so on.
【作者單位】: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天津行政學院;
【基金】:200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社會過渡時期英國富裕農(nóng)民(15—18世紀)”(09CSS004)階段成果
【分類號】:F356.1;K56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杰;英國農(nóng)業(yè)革命與家庭農(nóng)場的崛起[J];世界歷史;1993年05期
2 侯建新;;富裕佃農(nóng):英國現(xiàn)代化的最早領(lǐng)頭羊[J];史學集刊;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鏡人;;從教會事業(yè)走向國家事業(yè)——英格蘭民眾教育發(fā)展的歷史路徑探析[J];安徽史學;2012年01期
2 王洪才;論高等教育大眾化發(fā)展的四個時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3期
3 項賢明;;教室里的強國動力——教育在近現(xiàn)代世界主要國家崛起過程中的重要促進作用[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陳宇;;國外關(guān)于近代英國民眾文化水平研究述評[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 黃宇;試論徐志摩散文的“紳士風”[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6 黃宇;老舍和徐志摩的幽默風格之比較[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7 徐華娟;;社會轉(zhuǎn)型時期英國富裕農(nóng)民教育狀況探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趙紅;;近代早期英國大學的變遷及其影響[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9 王絮;;論公學的體育教育與紳士風度的培養(yǎng)[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年05期
10 張錦帆;戰(zhàn)后英國高等教育綜述[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慧;;國外高校管理機構(gòu)設(shè)置對我國高校去行政化的啟示[A];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易紅郡;;十九世紀影響英國中等教育政策的三大報告[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華程;城市與教堂:制度視野下歐洲中世紀大學的發(fā)生與演進[D];西南大學;2011年
2 趙紅;英國的大學與社會(1560-1650)[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孔凡琴;多維視閾下的英國高中教育辦學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花長友;高校內(nèi)部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模式[D];河海大學;2002年
5 曹賽先;高等學校分類的理論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6 陳振中;論教育身份[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葉們;地方高校定位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苗紅;“高等教育—經(jīng)濟”復(fù)合系統(tǒng)的復(fù)雜性及其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9 慕靜;高等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經(jīng)濟學分析[D];天津大學;2005年
10 巨瑛梅;終身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淵源、演變及現(xiàn)狀[D];北京師范大學;199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穎;英國“國家課程”政策研究(1976-1988)[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陽;英國女性高等教育的起源與發(fā)展(1848-1948)[D];南京大學;2011年
3 江玲;英國近代幼兒學校運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靜靜;文藝復(fù)興與宗教改革時期歐洲大學變遷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5 李華利;英國義務(wù)教育薄弱學校改進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曙光;西方大學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博弈[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趙文娟;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煤礦工人生存環(huán)境考察[D];遼寧大學;2011年
8 陳翠翠;試論1780-1870年的英國主日學校[D];蘇州科技學院;2010年
9 苗雪萍;洛克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尹秀芳;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性主義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章輝;英國農(nóng)業(yè)革命初探[J];世界歷史;1990年01期
2 楊杰;;英國農(nóng)民家庭經(jīng)濟[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
3 侯建新;明清農(nóng)業(yè)雇傭經(jīng)濟為何難以發(fā)展──兼與英國封建晚期農(nóng)業(yè)雇傭勞動比較[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成德寧;英國前工業(yè)化時期的農(nóng)業(yè)革命及其在社會轉(zhuǎn)型中的作用[J];安徽史學;2002年03期
2 許志強;;倫敦“杜松子酒之靡”:社會轉(zhuǎn)型與酗酒問題[J];史林;2011年01期
3 江華;古羅馬社會轉(zhuǎn)型與道德失范[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05期
4 劉景華;《社會轉(zhuǎn)型中的西歐與中國》讀后[J];世界歷史;2002年05期
5 張殿清;;英國都鐸王朝財政供養(yǎng)率的一項實證考察[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6 曹盟;;19世紀吉爾吉斯民族社會轉(zhuǎn)型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7 孫詩錦;龍秀清;;試論中世紀天主教會高利貸觀念的嬗變[J];學術(shù)研究;2007年06期
8 陳新明;;俄國十月革命與社會轉(zhuǎn)型[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5期
9 張殿清;王玉亮;;社會轉(zhuǎn)型視野下的16世紀明朝財政供養(yǎng)率研究——兼與英國都鐸王朝比較[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10 孟鐘捷;;二戰(zhàn)后德國企業(yè)代表會體制的重建(1945—1952)[J];世界歷史;2009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新明;;俄國十月革命與社會轉(zhuǎn)型[A];紀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趙克;;論創(chuàng)新型社會的人軌進程——從美國早期社會轉(zhuǎn)型的完成看[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3 黃賢全;;試析美國阿巴拉契亞地區(qū)向工業(yè)社會轉(zhuǎn)型滯后的地方文化因素[A];現(xiàn)代化的機遇與挑戰(zhàn)——第八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鄭全備;;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一年英國與日美爭奪中國斗爭[A];中國現(xiàn)代史論叢(下)[C];1983年
5 施蔭昌;;英國工聯(lián)若干問題試析[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選[C];1981年
6 黃啟臣;;明清時期中國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及其影響[A];中西初識二編——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7 喬明順;;試論西屬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及其與英屬北美十三州殖民制度的區(qū)別[A];河北省歷史學會一九八○年年會論文選[C];1980年
8 陳振昌;;關(guān)于以“現(xiàn)代化”構(gòu)建世界近現(xiàn)代史學科體系問題[A];現(xiàn)代化的特征與前途——第九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張旭東;;試論殖民地時期緬甸國內(nèi)的兩次印緬沖突[A];“東南亞民族關(guān)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10 嚴建強;;“中國熱”的法國特征及其解釋[A];中西初識二編——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秋葉;英國離中國有多遠?[N];中華讀書報;2003年
2 王晉新;英國邁向近代社會的路徑及特點[N];吉林日報;2005年
3 瑪麗·安;英國婚姻的姓氏融合與聯(lián)合[N];西部時報;2006年
4 本報駐英國記者 施曉慧;與歷史會面[N];人民日報;2003年
5 記者 馬桂花;英國首都隆重紀念二戰(zhàn)勝利60周年[N];人民日報;2005年
6 朱磊;不回避日爾曼血統(tǒng),,英國女王德國尋根[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7 資中筠 學者 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前所長 前《美國研究》主編;說不盡的大國興衰[N];經(jīng)濟觀察報;2007年
8 萬小龍;就是他,把納粹研制原子彈的情報供給英國[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9 松本健一邋孫雅甜 譯 郭連友;1964年,日本移型換景[N];南方周末;2008年
10 袁朗;英間諜密謀“箭殺”納粹魔頭[N];中國國防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華;中世紀晚期英國農(nóng)民生活消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2 陳勇;13-15世紀歐洲早期銀行業(yè)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9年
3 韓賓娜;日本歷史上的遷都與社會轉(zhuǎn)型[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陳金鋒;近代早期英國書報審查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趙秀榮;1500—1650年英國商業(yè)與商人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6 王蓉霞;英國和日本在中國(1925—1931年)[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7 張穎;20世紀60年代美國對英國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許建英;近代英國和中國新疆(1840-1911)[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趙軍秀;英國對土耳其海峽政策的演變[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10 張永攀;英國侵藏的最后十年(1937—1947)[D];西北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芮;12~16世紀英國鄉(xiāng)紳階層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2 丁艷;19世紀末美國市政腐敗及其根源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高翠;英國與尼翁會議——兼論三十年代中后期英國對意大利的外交政策[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4 劉秀紅;論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英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影響[D];西北大學;2003年
5 袁波;古羅馬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婚姻制度的演變[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臧寶軍;英國商法的現(xiàn)代化[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王桂玲;中英初始現(xiàn)代化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道全;中世紀晚期英國大眾的經(jīng)濟水平與生活狀況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黃虎;近代早期英國商業(yè)精英階層來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馬亮;英國都鐸王朝宗教改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4474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44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