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中尼邊界談判中的焦點:“珠峰”問題的處理
[Abstract]:In August 1955,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mal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Nepal, the settlement of the border problem left over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two countries was gradually put on the agenda. Mount Evere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oundary between China and Nepal. The settlement of its attribution affects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two countries, including national feelings. In the course of the Sino-Nepalese border negotiations, the leaders of the two countries personally held many talks, consultations, and exchanges of views on the issue of Mount Everes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ational feelings and religious beliefs of the two peoples. Finally, the thorny issue of Mount Everest was resolved to the satisfaction of both sides. On the basis of following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the methods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successfully solving the attribution problem of "Everes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still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 to us in resolving border disputes and many other problems today.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成果。項目名稱:《新中國睦鄰外交大格局中的中尼關系研究(1949~1965)》,項目編號:92326145,科研編號:13XNH145
【分類號】:K27;D823;K35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蘇禮;朱正楷;;中國在1971年南亞政治危機中的反應[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 黃民文;;新中國成立后中印領土爭端史[J];長江論壇;2011年02期
3 趙伯樂;文化交流在中印關系中的作用[J];當代亞太;2003年11期
4 黨銳鋒;曾辰;;中國的外交戰(zhàn)略格局——周邊是首要[J];東南亞縱橫;2007年08期
5 高國衛(wèi);高廣景;;中印建交的歷史考察[J];黨史研究與教學;2011年03期
6 譚云冬,張抗;中印能源合作的前景[J];國際石油經(jīng)濟;2005年04期
7 夏博;我國與西部周邊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合作與經(jīng)濟安全[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8 李渤;齊曉璇;;2011年:地區(qū)安全環(huán)境變動中的中印關系[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9 韓華;友好鄰邦還是安全威脅——中印如何看待對方[J];南亞研究;2002年02期
10 萬吉瓊;冷戰(zhàn)后中印關系初探[J];南亞研究季刊;2003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章節(jié)根;印度的核戰(zhàn)略[D];復旦大學;2007年
2 唐玉華;權力、安全、經(jīng)濟利益與冷戰(zhàn)后的美印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3 張力;冷戰(zhàn)后時期印度的外交與戰(zhàn)略安全[D];四川大學;2006年
4 陶瑩;冷戰(zhàn)時期印美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都允珠;后冷戰(zhàn)時期中國周邊區(qū)域多邊外交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6 聶宏毅;中國與陸地鄰國領土爭端問題研究(1949-2007)[D];清華大學;2009年
7 王蘇禮;中國對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8 唐金權;20世紀60年代中國國家安全政策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洪濤;尼赫魯政府的對藏政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偉;1950-1978年中國對外經(jīng)濟技術援助的歷史考察與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偉;從地緣戰(zhàn)略看冷戰(zhàn)后中國在南亞的國家利益及其維護[D];暨南大學;2011年
4 朱桃紅;印俄戰(zhàn)略伙伴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曾貝;冷戰(zhàn)時期中美巴關系初探(1947-1971)[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潤萍;新世紀印度對華政策對中印關系的影響[D];新疆大學;2011年
7 谷金;探析“藏獨”勢力的幕后推手[D];山東大學;2011年
8 孔小惠;中國周邊環(huán)境的核心地緣結(jié)構(gòu)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9 蔣英;中印關系中的“西藏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10 余勝任;冷戰(zhàn)后俄羅斯與中印關系[D];武漢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艷芬;;尼泊爾印度1950年《和平與友好條約》的后果[J];學海;2009年05期
2 ;尼泊爾報紙:毛澤東思想給了小國頂住大國壓力的力量[J];文史博覽;2011年09期
3 張小強;從中英兩國的戰(zhàn)爭目標看二戰(zhàn)期間的中英矛盾[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王艷芬;;冷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對尼泊爾的經(jīng)濟和技術援助[J];史學月刊;2007年05期
5 ;廓爾喀人:來自尼泊爾的神秘雇傭兵[J];中國經(jīng)貿(mào);2010年Z1期
6 王艷芬;;冷戰(zhàn)初期美國對尼泊爾政策評析[J];世界歷史;2011年02期
7 高永久;帖木兒與中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8 何躍,何俐;試析太平洋戰(zhàn)爭前夕英國關閉滇緬公路的原因及后果[J];學術探索;2000年05期
9 張緒山;羅馬帝國沿海路向東方的探索[J];史學月刊;2001年01期
10 何朝榮;尼泊爾種姓制度的歷史沿革[J];南亞研究季刊;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金春;;論麗元和平外交關系建立的歷史意義[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南開大學副教授 宋志勇;論東京審判[N];人民日報;2005年
2 記者 馬劍;俄舉行紀念二戰(zhàn)結(jié)束60周年大會[N];人民日報;2005年
3 秦海波;英國早期議會:加強王權的工具而非“主權屬于民族”的標志[N];中國民族報;2007年
4 徐醒生;美情報局對所謂“西藏獨立”的支持[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5 [意]希爾維奧·彭斯 意大利葛蘭西研究所所長、佛羅倫薩大學教授;田時綱 譯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葛蘭西政治及思想歷程(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二戰(zhàn)史研究在中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桂玲;中英初始現(xiàn)代化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帥艷華;國民政府參與與聯(lián)合國創(chuàng)建的動態(tài)考察[D];安徽大學;2005年
3 閆侶樺;戰(zhàn)后日本的能源安全戰(zhàn)略和對中國的啟示[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4 王國順;反法西斯戰(zhàn)爭時期蘇聯(lián)對外蒙古的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5 孫金誠;正;蟮闹性疥P系[D];鄭州大學;2007年
6 李娟;福特基金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郭新昌;戰(zhàn)爭與決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蘇黎;印度近代后期對外貿(mào)易淺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9 林春花;利奧波德二世(1865-1909)與中比關系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10 何海波;尼克松政府對華貿(mào)易管制政策的緩和[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652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6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