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在近代歐洲的科學化歷程探究
[Abstract]:History science was born in Europe in the 19 th century. Here, positivism, romanticism, objectivism, historicism and Marxist historiography schools are various,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and perfection of modern history science system.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science system is the result of the natural integration of many historical schools. In this process,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s of various historical schools are different, among which Romantic historiography has expanded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objectivism historiography has mainly contributed to the methods of drawing materials and criticiz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school of historicism provides a kind of speculative historical epistemology, while Marxist historiography finally completes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scientific system because of the scientific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ory.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globalization,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all kinds of postmodernism, it is necessary to review the scientific course of historiography in modern Europ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cademic history and defend the scientific position of historiography.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
【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第五期)“近代現(xiàn)代中國社會史”(J50106)的資助
【分類號】:K50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譚英華;;試論博克爾的史學[J];歷史研究;1980年06期
2 格奧爾格·伊格爾斯;歷史主義的由來及其含義[J];史學理論研究;1998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1期
2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驗的預設”與“預設的經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華;;略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動力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4 稅尚軍;;正視問題 突出重點 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剛;;保障農民主體地位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7 鄧宏烈;;論康德哲學的批判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8 李銀兵;;淺析馬克思自由觀的科學含義、基本特點和基本內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9 白立強;;唯物史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10 胡豐順;;略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四個堅定不移”的辯證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東紅;王國壇;;奧林匹克精神與和諧社會的契合[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2 高國希;;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3 晏輝;;在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之間:傳統(tǒng)倫理的現(xiàn)代境遇[A];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一)[C];2007年
4 劉建榮;;公共秩序——人類德性與理性之維[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5 謝軍;;倫理意義上的“公共文明”淺探[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6 陳進華;;中韓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較研究[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7 楊明;張偉;;也談社會公共倫理——基于個體社會角色的一種思考[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8 朱金瑞;全榮花;;企業(yè)安全發(fā)展的倫理意蘊[A];第16回韓中倫理學國際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陳春萍;葉幸男;;中華民族精神與民族經濟發(fā)展[A];“傳承人文奧運精神,,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科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10 湯海艷;;禮儀與和諧社會的構建[A];倫理視野下的社會發(fā)展——第17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任雪萍;企業(yè)管理價值生態(tài)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李曉霞;中國基層公務員素質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馮世明;公元前3世紀—公元4世紀匈奴國家形態(tài)的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劉宇輝;高等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10 蘇彥新;近代西歐大陸私法的歷史基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6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7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8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孫德茹;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胡志明;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劍平;;中國共產黨與歷史科學的發(fā)展[J];史學理論研究;2011年03期
2 章劍鋒;;史學泰斗劉起戧之“悲”[J];東西南北;2011年11期
3 朱凌佳;;歷史學及其研究角度[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4 吳紅;;科學史與歷史學:對話及其可能[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李艷玲;;歷史研究所紀念孫毓棠先生誕辰一百周年[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11年04期
6 Marta Brunelli;齊童巍;;歷史在線:一個歐洲項目(EVC伊拉茲馬斯分項目——終生學習計劃,2007—2009)[J];中國兒童文化;2009年00期
7 周兵;;娜塔莉·澤蒙·戴維斯與新文化史[J];史林;2011年04期
8 賈鵬濤;;論約恩·呂森的維度理論[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韓璐璐;;淺談魯濱遜的史學思想[J];黑龍江史志;2011年11期
10 左公i
本文編號:23504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5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