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夢想的主頁
本文關鍵詞:西方歷史長河的守望者,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當一個國家失去總統(tǒng)
2010-05-13 18:47
來自波蘭網民的一條微博“今夜,波蘭失去了他的兒子和女兒”,被轉發(fā)了數萬遍。
4月11日,華沙,波蘭民眾對總統(tǒng)卡欽斯基夫婦和其他空難遇難者表示哀悼。 (Sean Galup/Getty/圖)
■波蘭,一個重視民族記憶的國家
■[url=...
柏林墻倒塌與世界的變革(1)
2010-01-09 22:25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劉波 經濟觀察報:請談談在柏林墻倒塌的那一天,你得知消息后的反應與當時的感受。
施明賢:準確地說,由于我當時正居住在新加坡,所以我是稍晚才得知柏林所發(fā)生的事情的。當柏林墻倒塌時,我們正在睡夢之中。我永遠都忘不了第二天早上,我開著自己的車前往德國駐新加坡的使館,在經過一個報亭時,我看到新加坡 《海峽時報》在頭版上用大號字寫著“BERLINWALLDOWN”(柏林墻倒了)。我當時的心情是你無法想象的。我趕快踩了剎車,奔向那個報亭,拿起報紙,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件事也說明,雖然當時東德已經連續(xù)幾個月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抗議游行,但東德政...
:《中庸》與儒家的“天下”觀念
2009-06-23 19:42
關鍵詞:中庸,天下觀念,制度,以人治人
內容提要:
在全球化的時代,如何尋求一種處理國家與國家關系的模式,超越弱肉強食自然競爭而達成對于人類共同利益的體認,需要有一種新的思路。而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天下”觀念,是值得特別關注的思想資源。 ( )
在傳統(tǒng)的文獻中,“天下”無論就觀念形態(tài)還是制度現(xiàn)實,都存在著多樣化理解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天下”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理想的制度形態(tài)。這樣的形態(tài)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理解來達到,并最后建立起不同社群、區(qū)域的和諧。對此,《中庸》有一明確的表述,就是“以人治人”。同情和包容,可以看作...
《大同之路》、
2009-06-15 21:41
關于獎退退居臺灣菁山草廬、談洗本身惡性、撰述《大同之路》、提出大同世界展望,及箕窯居生活之記載:
閻1950年3月16日記:“開始撰寫《世界和平與世界大戰(zhàn)》!3月28日記:“與子志惠講孔孟成就學問的六步功夫。”4月27口記:談洗個人惡性:“有欲必有嗔。自己之欲被阻時,即時動嗔人的念。余覺著余欲上尚未去盡,故嗔仍在。不過念將起時,即能覺著要不得。(按:嗔,發(fā)怒、怪罪、不滿之意。)余五十年前求學之時,幾乎是時夕動嗔。四十年前為政之初,亦是日日動嗔。三十年前經驗較多,碰壁亦多,雖然改之,但亦不見多。二十年前挫敗之后,靜修七個月之久,洗涮不少。但亦常感嗔之痛苦。近十年來.每日在戰(zhàn)爭中助人...
國家不是信仰
2009-02-24 21:48
國家就是一個組織,而任何一個組織都是各種合約的集。因此國家里的每一個公民,都是這個國家所包含的合約的簽約人。合同的本質簽約雙方的公平性,因此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國家,不存在誰比誰高的問題。
當某個公民對合約集中的某項合約不滿意時,他可以提出來,這是任何一個簽約方的權力。至于他提出的修改合約的建議是否被采納,則要取決于解決不意見的方案。一個現(xiàn)代社會應當為產生的不同意見提供解決的方案。
難以接受,因為某個公民對合約束中的某個或某幾項合約不同意,就將之視為對所有的合約都不同意;難以接受,因為某個公民對合約提出不同意見,就要身陷囹圄甚至遭受殺身之禍;很難接受,在制定合約的過程中,賦予一部分人壓迫...
西方歷史長河的守望者
2009-02-24 21:29
埃及、兩河流域、希臘、羅馬、印度、中國……一個個古代文明宛如散布歷史長河中的顆顆璀璨明珠,又似記錄人類前行征途上的座座宏偉豐碑;厮萃,當代人類已然攀上有史以來的文明巔峰。今日的地球因交流空前頻繁而日漸變小,我們也越來越認識到浩渺宇宙的無限寬廣。在這樣一個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的時代,“太陽底下無新事”的古老信條面臨嚴重挑戰(zhàn),“鑒往事而知來者”的歷史學對世界有何作用?窮經皓首的歷史學家將何去何從?
宇宙的歷史要以億年為單位計算,相比之下,300萬年的人類歷史、6000年的人類文明史可謂微不足道,而歷史學和歷史學家出現(xiàn)的歷史更是只有區(qū)區(qū)兩千多年。就此種意義而言...
精彩:溫總理在美國演講 悲情中透著力量
2008-09-26 15:57
溫家寶說,我擔任六年總理的生涯,可說是多災多難。從SARS的爆發(fā),到冰雪災害和特大地震,從煤礦事故到食品安全事件的發(fā)生,這些都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也使我們在困難中學會了新的東西!罢裎医洺Kf的,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失去的,總會由進步來補償”。
這是溫家寶訪問美國時在美國發(fā)表演講的一部分內容。讀罷這篇感人肺腑而又悲情濃濃的演講,我們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同時,在感嘆總理真情、為民操勞無限的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一股民族進步的力量之核心,從悲壯中提升、從悲情中升華的精神力量和進步方式。
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失去的,總會由進步來補償。這用民間語言說就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體會總理在美國...
《中國的經濟制度》中譯版
2008-09-09 13:11
《中國的經濟制度》中譯版(之十二)
《中國的經濟制度》中譯版(之十一)
《中國的經濟制度》中譯版(之十)
《中國的經濟制度》中譯版(之九)
《中國的經濟制度》中譯版(之八)
《中國的經濟制度》中譯版(之七)
《中國的經濟制度》中譯版(之六)
...
中國的改革陷阱
2008-08-05 22:08
中國的改革陷阱(新聞周刊)
自由市場的改革削弱了北京對其經濟的控制力。
撰文∕大衛(wèi)・維克托
今年 2 月,當中國人慶祝新春佳節(jié)時,他們點的蠟燭要比往常多上許多。當時,中國中部和南部地區(qū)多次斷電,特別是許多電廠都沒有足夠的庫存燃...
秋風:檢討計劃生育政策的經濟學依據
2008-07-28 22:13
(2008年7月8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與學術中國共同舉辦“人口問題的政策透視”政策對話會上的發(fā)言)
大家下午好!我接著興元的報告談一點自己的看法,集中在檢討計劃生育政策的經濟學依據。總的看法是,所有關于計劃生育的、貌似能夠支持計劃生育或者被學者、政府拿來支持計劃生育政策的理論或經濟學理論都是不成立的。
首先從馬爾薩斯說起。馬爾薩斯說過,人口如不受抑制,會以幾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資料以算術比率增加。請大家特別注意一點,馬爾薩斯在這個地方說的是,人口若不受抑制,假如人口不受抑制。仔細閱讀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會發(fā)現(xiàn),其后面所有的論述都建立在人口會被抑制基礎之上的,比如預防性抑制...
共56篇日記
輸給時間,贏得歷史——生命最終時刻的蔣經國
2008-06-20 15:13
輸給時間,贏得歷史——生命最終時刻的蔣經國
載 《先鋒國家歷史》
資料共享版目錄(080617初編)
2008-06-20 11:53
資料共享版目錄(080617初編)
?tid=4664
歷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54年至2008年)
2008-06-20 11:30
歷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54年至2008年)
1954年
[url=http://www.chinaorg.cn/zlzx/zlzx/2008-01/24/content...
國務院發(fā)布決定:市縣推行重大決策聽證制度
2008-06-19 21:55
據新華社電 國務院近日發(fā)布《國務院關于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就加強市縣兩級政府依法行政的相關問題予以明確規(guī)定。新華社18日發(fā)布了決定全文。
決定要求,完善市縣政府行政決策機制。要完善重大行政決策聽取意見制度;推行重大行政決策聽證制度;建立重大行政決策的合法性審查制度;堅持重大行政決策集體決定制度;建立重大行政決策實施情況后評價制度;建立行政決策責任追究制度。
決定指出,要改革行政執(zhí)法體制,適當下移行政執(zhí)法重心,減少行政執(zhí)法層次。對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直接相關的行政執(zhí)法活動,主要由市、縣兩級行政執(zhí)法機關實施。繼續(xù)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
控制政府——章士釗的思想遺產
2008-06-11 17:06
控制政府——章士釗的思想遺產
張洪彬
按照馬克斯·韋伯的界定,國家是一個壟斷了合法暴力的機構。為什么國家能夠壟斷合法暴力呢?這即是國家的正當性問題。如何判定、如何保證國家使用的暴力是合法的呢?這涉及到政府權力使用的合法性問題。
關于國家的正當性問題,章士釗的答案...
中國經濟史的現(xiàn)狀與未來
2008-06-07 16:12
中國經濟史的現(xiàn)狀與未來
梁捷
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史研究從最熱門話題逐漸淪為經濟研究的邊緣學科,被絕大多數學者所冷落,主流的經濟期刊上極少再出現(xiàn)經濟史的研究論文。不僅中國如此,世界范圍內也是一樣,幾乎沒有一流經濟學家會撰寫經濟史論文。所以,經濟史的衰落既有客觀的原因,也必定有它本身范式的局限。這幾年,不少有識之士開始倡導恢復經濟史的研究。不但整理出版了大量經濟史的經典書籍,還試圖為其注入新方法、新視野、新目標,于是經濟史范式的總結和討論的需要就變得更為緊要。
學界公認,上世紀50年代以后,西方經濟學迅速形成一種“主流范式”。它建立在追求一般均衡的...
一個真實的周朝——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的歷史
2008-06-07 15:35
一個真實的周朝——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的歷史
世界市場不是中國的可靠糧倉
2008-04-22 15:58
早在1998年華人學者許靖華尖銳地指出,也許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不是用計算機拉模擬溫室效應對全球氣候的影響,而是進行水利和農業(yè)研究以確保不斷增長的人口的糧食供應。世界糧食危機驗證了這一遠見。
早在2006年11月,設在華盛頓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先生就大聲疾呼:爆炸性的美國乙醇生產用糧需求,將威脅世界糧食安全和政治穩(wěn)定。遺憾的是,布朗的這一擔憂今天已得到驗證。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日前宣稱,全球糧價大幅上漲,已經在36個國家內誘發(fā)糧食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是警告:“糧價繼續(xù)上漲會引發(fā)戰(zhàn)爭。”
1、糧價上漲的速度驚人
世界糧價上漲速度驚人。以大米價格為例,泰國、越南...
商鞅變法的決策思考
2008-04-16 19:55
劉文瑞
決策中的不同意見哪怕是反對意見,是對決策的幫助還是對決策的阻撓?這一判斷,是實現(xiàn)決策科學化的前提。
————————————————————————
商鞅變法的故事眾人皆知,然而,變法前的那段爭論,更值得引起管理者在決策時的注意。
為了保證變法的進行,堅定變法的信念,商鞅向秦孝公反復強調,不能疑惑,不能討論,即所謂“疑行無名,疑事無功”。在商鞅看來,尤其不能讓下層老百姓參與關于變法的決策。因為智者和愚民不在一個檔次上!坝拚唛溣诔墒,知者見于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彼裕罢撝恋抡卟缓陀谒,成大功者不謀于眾!北M管朝廷大臣中有甘龍、杜摯同商鞅爭論,但是,這種爭論對...
城市化與貧民權利
2008-04-14 21:47
都市化過程中出現(xiàn)大量城市新移民,如何讓他們在城市住下來,最終融入城市?在民主時代,或者允許貧民“自由”解決住房而容忍“貧民窟”,或者以福利國家方式消除貧民窟,成為兩種基本選擇,而普遍趨勢是自由與福利兼有,盡管這些做法各有利弊,但今天的共識是:既不給自由也不給福利的做法已為人道的底線所不容。
A
真問題并非“貧民窟”而是拆毀“貧民窟”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城...
共56篇日記
朱學勤:文化討論的百年輪回
2008-04-14 21:33
朱學勤:文化討論的百年輪回
2008年04月14日 09:41南方網【大 中 小】 【】
文化討論在中國有多么頑強,百年間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歸:文化普遍主義者以此論證制度變革還有更深層面,文化相對主義者則同樣以文化干脆反對制度變革。只...
改革記述(8)1985年的通脹及其辯論
2008-04-14 20:00
改革記述(8)
1985年的通脹及其辯論
改革以后,除了1979年的物價有上漲之外,應該說中國經濟的宏觀局勢在1984-1986年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這是第一次由這個轉型中的經濟體制內部生成嚴重通貨膨脹的時期。有人說,因為政治上的熱情,這個時期的通貨膨脹是必然的。所謂政治上的熱情,是指這樣幾件政治上的大事:一是1983年9月,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確定了到20世紀末工農業(yè)生產總值“翻兩番”的戰(zhàn)略目標和戰(zhàn)略步驟;二是1984年9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確立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改革目標。最后一件大事當然是指1984年10月...
改革記述(9) 中國早期通貨膨脹的理論貢獻
2008-04-14 19:59
[02/02] 改革記述(9) 中國早期通貨膨脹的理論貢獻
改革記述(9)
中國早期通貨膨脹的理論貢獻
張軍
盡管“巴山輪會議”對政府處理1985年的通貨膨脹的思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是之后中國經濟還是經歷了1988和1993兩次更嚴重的通貨膨脹。有意思的是,產出與通貨膨脹之間為正的相關關系在其它轉型經濟里很少出現(xiàn)過。例如,在俄羅斯和中東歐,總產出的下降與通貨膨脹在經...
改革記述(10) 分灶吃飯
2008-04-14 19:58
[02/23] 改革記述(10) 分灶吃飯
[折疊]
改革記述(10)
“分灶吃飯”
張軍
在1978年的農村土地承包制開始以后不久,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也很快進入到了一個以“包干”為特征的過渡體制!鞍伞被蛘摺俺邪倍质侵袊耖g對一種簡單的合約形式的俗稱。長期以來,私人產權的所有制是中國經濟改革中的一個意識形態(tài)“禁區(qū)”,而“包干”的含義不僅通...
晚清的兩次行政改革
2008-04-08 13:54
政治體制是治理國家的基本制度,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狀況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時,政治體制也要相應改革,不然就會制約和延緩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然而,由于政治體制改革是統(tǒng)治者的“自我改革”,尤其涉及統(tǒng)治者的重大利益,所以阻力巨大、困難重重。面對這種局面,改革者的策略往往會“先易后難”,總想以非根本性的行政體制改革代替根本性的政治體制改革,以多少彌補明顯已不合時宜的政治體制之弊。這種思路自有其合理之處,不過,晚清兩次裁撤無用政府機構與冗員、將功能相近的部門合并成幾大部門的“行政改革”,并冀此代替政治體制改革的實踐,卻以你死我活的政壇惡斗——先是光緒被囚、康有為逃亡,后是袁世凱幾被圍毆、慈禧甚至想要跳湖—...
商界“女二號”
2008-03-07 15:17
商界“女二號” 2008年03月06日 14:51 《中國企業(yè)家》雜志
一個成功的男企業(yè)家背后,往往有一個很好的女性事業(yè)伙伴。比如楊綿綿之于張瑞敏,孫亞芳之于任正非,董明珠之于朱江洪,劉偉之于史玉柱。中國企業(yè)領導層“男女搭配”是中國區(qū)別于西方獨特的管理現(xiàn)象,也是中國30年來女性進步最顯著的標志之一。
編輯 | 丁偉 李岷
采寫 | 本刊記者 雷曉宇
主文:你好,女士!
[font=楷體_...
國務院機構設置
2008-03-06 20:20
國務院機構設置
中國國家有28個部級單位(包括委員會、部和中央人民銀行)
中紀委,以及中宣部、中組部(中央組織部)等是共產黨的機關。
國務院又發(fā)展改革委員會、國防科技工業(yè)委員會等幾個委員會,國防部、公安部、財政部、外交部、交通部、鐵道部、民政部、人事部、教育部、衛(wèi)生部、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商務部、農業(yè)部、信息產業(yè)部等部,還有中央人民銀行。由國務院管轄。
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下...
我對《資本論》的理解和認識
2007-12-12 20:38
資本主義是人類慣性思維的產物,馬克思主義是人類理性認識的飛躍,而且是否定之否定的兩次飛躍: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的學說否定的是剝削;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學說否定的是勞動的價值觀。這顯然是不同步的兩次飛躍。由此便產生了《資本論》那非同一般的特殊論證方法。
《資本論》的論據大都來自于馬克思所熟知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而結論則往往是共產主義或帶有共產主義傾向的結論。這種從現(xiàn)實到必然的論證方法本身沒有錯,它實際上也是自然科學家們經常采用的推論方法。然而,在否定之否定的論證環(huán)境里,這樣的推論就具有了非同一般的特殊性。因此,在運用這些理論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
評析一篇文章
2007-12-12 20:36
道德文章只是在每年的宣傳月才能見到,雖然我們是道德文化最悠久的國家,但因為道德一直在政治的掩映下,沒有自己獨立的社會地位,實際上對于道德科學或者說道德文化的研究,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因此,想通過賞析順風《制度•道德•人性•社會學的未來》一文,談談自己對于道德以及道德與法律、與政治、與社會化大生產關系的看法。
原文:《制度•道德•人性•社會學的未來》
賞析:1、“制度•道德•人性•社會學的未來”。制度...
改革認知與中國體制轉型
2007-11-03 19:49
改革認知與中國體制轉型
「內容摘要」 在中國基于政府主導改革邏輯的漸進主義制度轉型或制度變遷中,如若忽略諸如國際影響因數之類的場外變量,則政府、精英階層與社會民眾即一直是天然參與其中的利益博弈主體。就政府而言,其處于改革主導的天然優(yōu)勢,并擁有對制度存續(xù)與終結的合法權利束,但改革卻并非系由如此簡單主導邏輯出發(fā)的直線延伸。在改革實踐中,我們可以輕易發(fā)現(xiàn),精英階層常;谄涓髯該碛械闹T如知識能力、社會聲望、貨幣資源與組織網絡優(yōu)勢之類的各種資源稟賦而具有很強的政治庇蔭與經濟榨取能力。
。ㄒ唬
正因于此,在相關制度約束短缺或制度配置不當的制度變遷或利益格局調整中,精...
共56篇日記
十五年之后日本回來了》之一)
2007-10-25 14:34
“人們又回到銀座了!”
富士通(株式會社)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朱炎感慨道,12月的東京盡管大雨滂沱,但未能阻擋東京銀座人流穿梭,各家餐館人滿為患!叭毡酒髽I(yè)有花公款吃喝玩樂的陋習,由此而孕育了銀座。而經濟蕭條時,這里地價驟降,并殃及餐飲業(yè)”。
日本內閣府在去年11月22日發(fā)表了最新的經濟形勢報告,公布從2002年2月開始的景氣上升已經持續(xù)了4年零10個月,超過了“伊扎那歧景氣”,(日本古代神話故事中出現(xiàn)的名字。1965年11月-1970年7月,共4年零9個月)。日本經濟目前處于歷史最好水平,成為戰(zhàn)后最長的景氣上升時期。
去年以來,日本各地已經出現(xiàn)人手不足,部...
經濟學的趣味何在?(之二)
2007-10-25 10:57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是經濟學的黃金時期,名家輩出。單從驗證假說的興趣衡量,當時主要的經濟學系是芝加哥與我就讀的洛杉磯加大。二者皆被認為是維護市場的「保守」派。芝大經濟系的名氣比我母校高很多。然而,從經濟解釋的角度看,當時的母校有兩方面不弱于芝大。其一是科學驗證方法的教導:卡爾納普(R. Carnap)任職于該校的哲學系,教的有一科是本科入門,說是深入淺出,其實不淺,我們經濟系的一組研究生趕著去旁聽。其二是價格理論:有艾智仁把關,當年的洛杉磯加大實在強。赫舒拉發(fā)無疑是個中高士,但其它名校也有...
袁東:過度競爭 日本的前車之鑒
2007-10-24 12:27
將主要精力與財力置于“煉金術”的必然結果,便是在被稱為“平成蕭條”的這十幾年里,經濟泡沫越“煉”越大。
◎袁東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過度競爭與“煉金術”式經濟增長的嚴重后果
日本半個多世紀以來由高速經濟增長到泡沫經濟再到蕭條經濟的過程,告訴了我們一個有關反壟斷效率低下的同時卻存在過度競爭并最終走向“煉金術”的故事。對正興奮于高速經濟增長的中國人來講,其中實在有太值得多個角度經常性玩味的經驗教訓。
帶著當時被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思想洗禮的反壟斷理想,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占領者1947年主導制定了日本第一部《反壟斷法》,禁止企業(yè)間的任何聯(lián)合,并將原有財閥企業(yè)解散。
可日本人并不買...
十七大前的中國國情(FT2007中國報告之一)
2007-10-22 14:08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有人把2008年北京奧運會稱為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亮相舞會,為中國提供一個舞臺,讓它重新得到“世界強國之一”的稱號。但實際上,對于一個已真正找回全球重量級影響力的國家而言,奧運會只不過提供了一種高規(guī)格的政治風光。
經過近30年的持續(xù)經濟增長以及連續(xù)5年兩位數的產出增幅,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發(fā)動機,還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
為了吸納每年數以百萬計流入城市的農村人口,中國進行了城市改造和新城市的建設,這轉化為對資源的巨大需求,推高了銅、鎳和鐵礦石等大宗商品...
中國:21世紀的矛盾敘述(FT2007中國報告之四)
2007-10-20 21:29
在位于北京市區(qū)的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34層大樓里,乘坐臨時電梯上升,人們可以看到中國首都的驚人變化。這座在建的標志性建筑是中央電視臺的新總部,矗立在林立的摩天大樓之中,占地面積幾乎與美國五角大樓相當。該建筑由兩幢快要碰到一起的傾斜塔樓組成,兩者由一條鋼和玻璃結構的通道相連,是大膽建筑構思與工程實力的結合,令人驚嘆。
我上次到北京是在1999年。如今,感覺這座首都城市就像一只破繭而出的蝴蝶,有點兒像柏林墻剛剛倒塌之后的柏林。區(qū)別在于,奧運會前夕的北京,正在用驚人的效率抹掉過往的痕跡,使嶄新的絢麗景象展示著誘人的前景,而非某種既定的現(xiàn)實。
中國的經濟增長奇跡無法回避。中國...
中國制造業(yè)開始“長征”?(FT2007中國報告之六
2007-10-25 11:40
中國制造業(yè)開始“長征”?(下)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湯姆•米切爾(Tom Mitchell)、杰夫•代爾(Geoff Dyer)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相對于潛在的成本壓力來說,中國價格幾乎沒多大變化,這種情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那些駐華出口商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最初幾年利潤是何等豐厚——這些公司多為香港、臺灣和其它海外投資者所有。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駐上海經濟學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最近走訪了香港附近城市深圳的幾位制造業(yè)客戶。他指出...
中國:“污染型增長”何時了(FT2007中國報告之七)
2007-10-24 13:27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雅米爾•安代利尼(Jamil Anderlini)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曾說過,如果中國和印度立志學習西方的消費文化,兩國人民將像蝗蟲般迅速將世界掠奪一空。
如今,中國國有的能源及礦業(yè)巨頭在全球搜尋原材料,為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提供動力,滿足致富心切的中國民眾日益增長的胃口。中國不僅是從微波爐到軟糖豆等各色商品的全球最大生產國,它還剛剛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盡管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已脫離貧困,但中國污染嚴重而且浪費的經濟增長模式使中國大片土地遭到毀壞,連...
中國經濟奇跡“尋根”(FT2007中國報告之九)
2007-10-23 15:59
作者:黃亞生(Yasheng Huang)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在規(guī)劃未來5年經濟政策的過程中,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明智地向一個人請教。那些上世紀90年代剛成年的人,幾乎沒聽說過這個名字。他就是萬里,現(xiàn)年91歲,但思維仍很清晰。
萬里是上周中共17大開幕式上的特別嘉賓。在使中國走上正軌方面,他所發(fā)揮的作用比任何其他與會人士都要大。上世紀80年代,萬里是主管農業(yè)的副總理,在此之前,他曾擔任貧困省份安徽的省委書記。
安徽是真正的中國奇跡的發(fā)源地。1978年12月,小崗村的18位農戶作出了分田承包的秘密決定。由于擔心遭到報復,...
2007-10-23的日記
2007-10-23 14:51
趙教授言之有理.流動性過剩對經濟發(fā)展是空前的利好!而有些人卻之視為洪水猛獸簡直是荒謬至極!只有實體經濟出現(xiàn)問題,才真是值得憂郁的問題!
“流行的謬誤”與世界經濟的真相
2007-10-23 14:45
“流行的謬誤”與世界經濟的真相
來源: 中國經濟網 進入趙曉貼吧 共 24 條 黑馬推薦
趙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世界銀行-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趙曉
――大多數人包括政界.商界和學界的許多著名人士均相信:在全球化時代,國家之間如同公司之間一樣面臨激烈競爭,“競爭力”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政府為了提高競爭力有必要實行產業(yè)政策以及進行其他干預。
――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提出:美國像“世界經濟中的一個大公司”,政府鼓勵創(chuàng)造高工資的工作。
――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存在著一場發(fā)生在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
共56篇日記
經濟學較真“假日經濟”
2007-10-23 14:42
經濟學較真“假日經濟”
2007-08-14 18:24:32 來源: 中國經濟網 進入趙曉貼吧 共 24 條 黑馬推薦
趙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世界銀行-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趙曉
原計劃著老夫老妻浪漫一下,賞春光無限,不曾想人堆人、人擠人
所謂“假日經濟”,“假日”二字沒有任何問題,至于“經濟”,卻值得大大探討一番。它顯然不是經濟學所說的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概念,也不是談“計劃經濟”、“市場經濟”時所指的“經濟形態(tài)”或者“經濟機制”之類的概念。它是什么,不知道——盡管它已是中國“造詞運動”中最新、“上鏡”頻...
三個中國挑戰(zhàn)物價統(tǒng)計
2007-10-23 14:28
三個中國挑戰(zhàn)物價統(tǒng)計
來源: 《中外管理》 進入物價貼吧 共 450 條 黑馬推薦
無怪乎糧、肉、蛋價的上升會引起如此強烈的社會反響,還有人提出了要將房價考慮在物價之內的奇怪要求。其實真正的問題在于:缺乏分層的總量性物價指數不能反映出不同收入階層的真實感受。
文/趙曉
缺乏分層的總量性物價指數,已不能反映出中國不同收入階層的真實感受。
前幾天,我寫“沒有高燒的高溫”的博客,討論中國經濟是否過熱。很快,網友點擊近百萬次,評論500多條,反響可謂熱烈。但絕大部分網友關注的卻是物價。
網友的強烈反應讓我感悟到:人們對宏觀的感覺是間接而漠然的,對物價的感覺卻是直接...
第三條道路與中國經驗
2007-10-23 14:26
第三條道路與中國經驗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廣州) 進入趙曉貼吧 共 24 條 黑馬推薦
趙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世界銀行-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特約評論員 趙曉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轉型的十字路口,以提出“短缺經濟”聞名于世的匈牙利經濟學家亞諾什·科爾內佇立于長江三峽的“巴山輪”豪華游輪上,向中國高層推薦他構想中的市場作用與政府調控相結合的所謂“II B模式”,直接影響了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政府“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yè)”的發(fā)展道路的構想。
彈指一揮間,中國的改革開放已取得極大成功。在過去的2...
邱震海:中日關系辯論從情緒到理性
2007-10-22 15:50
邱震海:中日關系辯論從情緒到理性
2007年04月04日 10:00 【大 中 小】
相關標簽[鳳凰] [邱震海] [font=Verdana...
中國泡沫一旦破裂又會怎樣?
2007-10-22 14:33
中國泡沫一旦破裂又會怎樣?
中國股市目前的市盈率是50-60倍(我們真的不知道具體數字),住宅地產的售價是平均家庭收入的15到20倍。很多人把現(xiàn)在的中國與1989年的日本和1997年的香港相提并論。但這種比較是錯誤的。
中國的城市住宅地產以及在國內外股市上市的股票,是GDP的3.5倍。而日本和香港在泡沫破裂前達到的峰值為接近10倍。我不否認中國資產市場存在泡沫。多數人將泡沫的形成歸咎于過剩的流動性。的確,中國2007年的經常賬戶盈余有可能達到GDP的10%。這么大一筆盈余現(xiàn)金可以促成泡沫。不過,政府對資產供應的控制,是造成這種荒謬估值的更重要原因。
例如,在...
日本改革命運
2007-10-22 15:00
在經歷小泉的激進的“主動改革”和安倍的“口頭改革”后,日本將進入“被動改革”期,前景似難樂觀
隨著福田康夫內閣走馬上任,前首相安倍晉三突然辭職造成的日本政治真空已得到填補。新首相將如何施政,能否有力推進經濟改革,將決定其掌舵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駛向何方,當引起海內外業(yè)界人士更多關注。
回首過往18年,日本首相更換頻繁,至福田康夫為止,已是第十二位。從宇野宗佑到安倍晉三,平均在位時間僅有608天。政爭迭起的深層次原因是日本“經濟奇跡”結束后的長期經濟震蕩,其時間跨度,恰與泡沫經濟破裂后的經濟不景氣相當契合?梢哉f,每一屆內閣上臺都帶來了應對方案,而黯然...
日本的可怕故事
2007-10-22 13:56
張五常
阿康傳來兩篇文章。一篇是史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Ronald McKinnon四月二十日發(fā)表的,內容是中國沒有「操縱」人民幣的國際幣值。他指出逼使人民幣升值不會改進美國的外貿赤字,也支持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不變。看來是刻意地安排在胡錦濤訪美時發(fā)表于《華爾街日報》,幫中國一個忙,炎黃子孫要感謝這位教授。
為中國好,McKinnon反對人民幣升值有一些日子了,這次再澄清論點。他對日本的經濟發(fā)展有深入的研究,指出日本當年發(fā)展得頭頭是道,卻給美國頻頻施壓,把日圓幣值趕上去,害得日本經濟兵敗山倒。是可怕的故事,也屬無聊:害死了日本,美國卻沒有得到好處。此君的分析角度與我的不同:他用...
日美貿易戰(zhàn)日本失敗的教訓與啟示
2007-10-22 13:47
發(fā)生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日美貿易戰(zhàn),最終以日本失敗告終。筆者有幸閱歷了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的繁榮,也見證了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以及由此帶給日本的一連串災難。站在第三者立場研判日美貿易戰(zhàn),從中應該汲取哪些教訓?如何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對中美經濟關系和中國經濟現(xiàn)狀作出另一種解釋,也許會對人們有所啟發(fā)和參考。
日美貿易戰(zhàn)日本戰(zhàn)敗的外因
任何事物發(fā)展和變化都源于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日本在這場貿易摩擦博弈中鎩羽而歸,外因是美國主導對日經濟政策強硬化,內因則是日本缺少大局觀,沒有從戰(zhàn)略角度處理當時的問題。陰謀論也好,外因論也罷,美國在日本...
汪丁丁:水知道你的罪孽
2007-10-22 13:36
來源:
汪丁。横t(yī)生、醫(yī)院、醫(yī)療體制改革
2007-10-22 13:31
來源: 進入汪丁丁貼吧 [...
共56篇日記
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化方為改革之道
2007-10-22 13:27
來源: 進入價格形成機制貼吧
...
郎咸平:必須重新定義第2階段的改革路徑
2007-10-22 13:12
當下應該重新探討如何定義改革路徑,什么樣的改革才能真正利國利民?
我國改革開放了27年,一方面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另一方面卻造成了嚴重的社會不安,這2種極端現(xiàn)象的同時出現(xiàn)必然對我們過去所認同的改革思維產生了極大沖擊。改革本身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我們整個社會包括我在內沒有人會反對改革,但是我想明確地指出——當下應該重新探討如何定義改革路徑,什么樣的改革才能真正利國利民?
在改革開放的第1階段,政府壟斷了民生必需品的生產和分配,使得社會經濟基本喪失了活力,其直接結果就是民生必需品的供應嚴重不足,社會整體 生活質量自然較低。經濟問題是當時社會主要矛盾的來源。因此,鄧公小平敢...
李劍閣:改革27年,我們到底想學什么?
2007-10-22 12:45
政府有了一個比較好的管理理念以后,產業(yè)政策才可能起一點點補充市場不足的作用。在這些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把產業(yè)政策作用估計過高,而且無所不包,可能要不了幾年就能看出它的錯誤,并且為此付出代價。 編者按
日前,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世界銀行、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經濟系和倫敦經濟學院經濟系共同召開的“中國經濟發(fā)展國際研討會”上,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劍閣作了發(fā)言,就一段時間以來關于中國經濟發(fā)展和市場化改革的爭論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對于中國27年的改革,到底怎么總結?既然是總結,就要分析得失,褒揚和批評都在情理之中,但是立足點很重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不能動搖。”本報編輯部認為,對于中國...
農民何時退休
2007-09-21 20:14
翻看農民的字典,心情一種沉痛,他除了與土地相聯(lián),就是與貧窮結親,沒有太多的文化,,卻暗含太多的滄桑,雖然有皇帝發(fā)明農耕文化,又教民稼穡的開始,可農民卻是他的傳承者,隨后沒有哪一個帝王再去管它的死活,教給了生產,同樣也發(fā)明了稅收,他養(yǎng)活封建的上層統(tǒng)治者,他卻被歷史遺忘,歷來只有逆來順受,官逼民反的例子,卻沒有哪一個封建教主出來說“農民辛苦了”,他們只知一味的去麻痹他們的思想和靈魂,叫他們?yōu)橹髯淤u命,實在不行了就喊“水可載舟亦能覆舟”,適當減免以哈農民的徭役,可這只是一種九牛一毛的放棄,是一種不得已的行為,有的還是不愿意,就有了后來的洪秀全、陳勝和吳廣等農民英雄,可結果也是部分人得到利益就放棄...
面對流動性過剩:日本的經驗與中國的選擇
2007-06-09 21:39
從國際經驗來看,在開放經濟下,流動性過剩大都來源于外部沖擊,即在短期內出現(xiàn)了儲備迅速增加的狀況。儲備增加的渠道不外是:經常項目下的貿易持續(xù)順差;以及資本項目下的投資、也包括短期投機資本的持續(xù)流入。伴隨著儲備增加而來的自然是央行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項的增加。當央行沖銷手段有限時,為了保持央行資產和負債的平衡,就只有增加貨幣供應。只要貨幣供給超過全社會的貨幣需求,那么就必定會發(fā)生流動性過剩的問題。
面對流動性過剩,政府管理當局通常會采取怎樣的調控措施呢?我們先來看看日本當年是怎樣來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出現(xiàn)了經濟高速增長的局面,伴隨著經濟高速增長而來的是出口增加和外...
明茨伯格:挑戰(zhàn)主流30年
2007-06-09 21:13
34年前有兩位管理學家同時出了書,一本是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的扛鼎之作,另一本則被15個出版商拒絕之后才獲機會呈現(xiàn)給世人。那個屢屢受挫的作者就是明茨伯格。
作為經驗流派的代表人物,明茨伯格長久以來隱藏在德魯克和邁克爾·波特的光環(huán)之后。這個特立獨行的管理學大師進入21世紀后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認同。
2007年5月20日, 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第八屆中國MBA發(fā)展論壇上, 這位時常語出驚人的明茨伯格獨家接受《英才》專訪, 和今天大多數學者不同的是,明茨伯格不只是有勇氣批評,他還努力開創(chuàng)一種新的管理學教育方式。
藐視經典
戰(zhàn)略管理似乎生來就是個...
共56篇日記
本文關鍵詞:西方歷史長河的守望者,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349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4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