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婦女史研究的興起與發(fā)展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lassical women's history in western academia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describes the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ts rise and development,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tudy of western classical women's history has undergone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erms of object, approach, scope, method and scope of analysis: from research on well-known women to concern for all women, including ordinary women, from making women appear in classical history, To regard gender as the basic analysis category of women's history, and then transcend the gender, emphasize the multi-subject identity of women,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 diversity and mobility. At the same time, drawing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has become a trend of western classical women's history research.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與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心;
【基金】:上海高校一流學科建設(shè)計劃上海師范大學世界史、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批準文號:10BSS004) 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C913.68;K1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裔昭印;馮芳;;論古羅馬維斯塔貞女的性別角色和社會地位[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竹;;所多瑪?shù)谋琛獪\談同性戀與外婚制起源的關(guān)系[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2 任一鳴;“社會性別”學術(shù)研究的必要性——“昌吉學院2004女性文化論壇”總結(jié)發(fā)言[J];昌吉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黃健;;張愛玲小說中兩性軀體符號的意義指向[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王桂青;;女體世界的生死輾轉(zhuǎn)與自我拯救——《生死場》再解讀[J];東方論壇;2007年06期
5 陳駿濤;關(guān)于當代中國(大陸)三代女批評家的筆記[J];東南學術(shù);2003年01期
6 李新云;李德鳳;;流散寫作的社會性別身份研究[J];東岳論叢;2009年07期
7 才鳳偉;劉彤;;大眾傳媒中的性別意識——以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為例[J];電影評介;2007年15期
8 何佩群;德里達解構(gòu)理論與女性主義政治學[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9 黃其雄;;“稚疑”甚可愛 追問更精彩[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5年03期
10 戴雪紅;性別與階級──當代西方女權(quán)主義詮釋女性解放的兩種角度[J];婦女研究論叢;1999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王磊;王晶;;性別社會學課程實踐研究[A];第18屆中國社會學年會“改革開放30年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陳陽;;我國女性期刊中的女性形象[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shù)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3 龐明慧;;《中國婦女報》家庭暴力報道內(nèi)容分析[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素玲;;被建構(gòu)的女性:晚清至“五四”時期民族主義話語中的性別表述及其社會文化意蘊[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5 岳天明;郝世亮;;現(xiàn)代化進程中少數(shù)民族婦女社會化研究及其意義——以新疆游牧少數(shù)民族婦女為例[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溫輝;;女性的弱勢群體地位及其消除——一種平等權(quán)的視角[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楊慧;劉永青;;民族旅游與社會性別建構(gòu)——以寧蒗落水村摩梭婦女為個案[A];民族學人類學的中國經(jīng)驗——人類學高級論壇2003卷[C];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延軍;發(fā)展中的美國女性就業(yè)權(quán)平等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麗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縣長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3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吳越民;中美報紙新聞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5 劉X;晚清文學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傳統(tǒng)再構(gòu)[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軍;想象性書寫與邊緣性閱讀[D];吉林大學;2011年
7 褚艷紅;變動中的女性研究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萬笑男;從女明星到人民演員[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吳芳;西方男性學者視角下的女性主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卓惠萍;論政府對農(nóng)村性別文化的型塑與重構(gòu)[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裔昭印;從宗教看古羅馬社會的性別關(guān)系[J];世界歷史;2004年02期
2 李桂玲,胡松;論古羅馬維斯塔貞女的社會地位[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3 王悅;;古羅馬的維斯塔貞尼[J];世界宗教文化;2007年04期
4 劉文明;論羅馬古典時期的女神崇拜與女性宗教生活[J];浙江師大學報;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世瑜;關(guān)于婦女史研究的幾點思考[J];歷史研究;2002年06期
2 劉文明;“新婦女史”在中國大陸的興起[J];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01期
3 高世瑜;發(fā)展與困惑——新時期中國大陸的婦女史研究[J];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03期
4 孫麗萍;;《婦女史評論》(Women's History Review)簡介[J];史學集刊;2010年06期
5 俞金堯;;婦女的歷史是一座值得深挖的富礦——評《西方婦女史》[J];世界歷史;2010年06期
6 赫夫頓;井力;;英國婦女史研究概況[J];現(xiàn)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5年05期
7 赫夫頓;戈登;王建華;;歷史分支學科論壇:什么是婦女史[J];現(xiàn)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5年12期
8 張曉華;婦女史面臨的難題──加拿大的婦女史研究[J];世界歷史;1995年06期
9 任毅軍;一部婦女史代表之作《西方婦女史》[J];史學理論研究;1995年04期
10 張經(jīng);80年代以來的先秦婦女史研究[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98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周嬋娟;;簡帛所見婦女史史料整理與研究綜述[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2 劉佳;;清代臺灣封旌女性現(xiàn)象的時代變遷[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11年卷)[C];2012年
3 李源;;性別與權(quán)力:清代女性參與京控案再研究[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毛立平;美國的中國婦女史研究概況[N];光明日報;2009年
2 山西師大學報編輯部 暢引婷;當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的價值取向[N];光明日報;2010年
3 高世瑜;婦女史瑣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裔昭印 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婦女史興起的背景與研究路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鐵愛花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婦女史研究拓展須“寬”“深”相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曾維剛 蘭州大學文學院;婦女史研究的新視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 王燕;從邊緣走向多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8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張小溪;中國婦女史研究折射社會變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9 《宋代婦女史研究:以女性身體為視角》課題組項目負責人:武漢大學楊果;課題組成員:陳曦、鐘年、劉廣豐、柳雨春、陸溪;身體史:新視野考量古代婦女生存狀態(tài)[N];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記者 小白;婦女史研究的方向是史學的多元化[N];社會科學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褚艷紅;變動中的女性研究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獻花;近三十年來西方學者的中國婦女史研究[D];寧波大學;2009年
2 夏小娜;在新社會史與新文化史之間:戴維斯婦女史研究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3 桂濤;“花瓶”:一九三零年代職業(yè)婦女的稱謂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楊裕欣;五云深護帝王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2545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25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