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紀末拜占廷貴族勢力失控現(xiàn)象論析
[Abstract]:Byzantine aristocrats lost control at the end of the 12th century. Fundamentally, this phenomenon occurred in Byzantine's highly centralized imperial autocracy, which required powerful figures to control the imperial power. There would be a fierce battle for the throne. The loss of aristocratic power at the end of the 12th century wa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mpropriety of Andreas: in 1182, when Andreas came to power, he killed Aleke II and his closest relatives. Byzantine lost the core of unity within the ruling class, intensified the battle for the throne; he slaughtered the military aristocracy, caused the aristocracy to resist; he destroyed the Komunin system, resulting in the loss of the aristocracy. The loss of aristocratic influence had serious consequences for Byzantine. The runaway aristocrats plotted or launched a rebellion, engaged in power struggle with civilian bureaucrats, accelerated the decline of Byzantine, the former Prince Aleke sews even led the crusader invasion, brought a fatal threat to the declining empire; The runaway aristocrats could not unite against foreign enemies and eventually led to the Latin capture of Constantinople in 1204 and the fall of a large number of Byzantine territories.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
【基金】:中南大學201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青年教師助推專項“1081—1261年拜占廷貴族研究”(2012QNZT190)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課題“早期拜占廷帝國文化轉型研究”(10YJC770124)
【分類號】:K1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羅春梅;;1180—1203年拜占廷諸皇帝的迷信活動影響淺析[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8年10期
2 陳志強;拜占廷皇帝繼承制特點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俊芳;;拜占廷古典文化傳統(tǒng)論析[J];北方論叢;2010年06期
2 徐家玲,崔艷紅;論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J];東北師大學報;2001年06期
3 尹忠海;;論羅曼努斯與934年新律[J];古代文明;2008年02期
4 王翹;李強;;拜占庭《農(nóng)業(yè)法》譯注[J];古代文明;2011年04期
5 馬鋒;;從戴克里先到查士丁尼時代的軍事變革[J];古代文明;2012年04期
6 韓玲;劉偉;;淺析拜占廷文化的尚古傾向[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7 陳志強;;我國拜占庭文化研究的新動向[J];世界歷史;2007年06期
8 田明;;試論公元1—7世紀埃及基督教的特性[J];世界歷史;2009年03期
9 董曉佳;;淺析拜占廷帝國早期階段皇位繼承制度的發(fā)展[J];世界歷史;2011年02期
10 陳陽;;試析君士坦丁與基督教的特殊關系[J];華章;2011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曉佳;帝國秩序的重建[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日元;公元4至9世紀拜占廷帝國基督教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趙康英;凱撒利亞的尤西比烏斯及其《基督教會史》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顧蓓;圣母崇拜的歷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5 楊翠紅;俄羅斯東正教會與國家政權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崔艷紅;普羅柯比《戰(zhàn)記》研究[D];南開大學;2003年
7 郭云艷;中國發(fā)現(xiàn)的拜占廷金幣及其仿制品研究[D];南開大學;2006年
8 張俊芳;14-16世紀拜占廷學者與意大利文藝復興關系研究[D];南開大學;2007年
9 鄒薇;尼基塔斯·侯尼亞迪斯《記事》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10 武鵬;奠基與轉型時代[D];南開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施志楊;政治籠罩下的宗教紛爭[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賈連港;宋代內(nèi)禪政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許寅;貝利撒留與哥特戰(zhàn)爭[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周霞;查士丁尼時期君士坦丁堡建筑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林海蘭;拜占庭音樂初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賈繼玉;早期拜占庭(4-6世紀初)紫衣女性地位評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毛晨嵐;拜占廷與羅斯關系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8 郭蘇星;君士坦丁一世與早期基督教[D];內(nèi)蒙古大學;2005年
9 盛肖霞;14-17世紀俄、中寺院經(jīng)濟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10 向麗麗;哈扎爾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徐家玲,崔艷紅;論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J];東北師大學報;2001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洪英;11-13世紀拜占廷皇室婦女地位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志強;拜占廷皇帝繼承制特點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01期
2 肖牛;;歐洲文化史上的重要一環(huán)——論拜占廷文化對歐洲文化發(fā)展的貢獻[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3 陳志強;;拜占廷對西歐文化的影響——兼與吳長春同志商榷[J];歷史教學;1991年02期
4 王三義;阿拉伯文明與拜占廷文明的碰撞與融合[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M·B·列甫欽柯;用石;;一四五三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以及這一事件的歷史后果[J];歷史教學;1956年11期
6 李麗;拜占廷圣像破壞運動的影響[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7 李麗;圣像破壞運動時期拜占廷帝國的軍事和外交[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0年05期
8 蔡鴻生;;七至九世}\0拜占廷的保羅派運動[J];歷史教學;1965年04期
9 ;拜占廷帝國[J];歷史教學;1965年04期
10 陳志強;帕列奧列格王朝外交政策研究[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石云濤;;蠶種故事與中西初識——三至六世紀西方文獻中的“賽里斯”[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徐曉旭;;羅馬統(tǒng)治時期希臘人的民族認同[A];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陳志強;拜占廷學發(fā)展趨勢[N];光明日報;2000年
2 秦海波;英國早期議會:加強王權的工具而非“主權屬于民族”的標志[N];中國民族報;2007年
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古代巴爾干地區(qū)國家、民族、宗教問題研究》課題組;現(xiàn)代巴爾干半島分裂原因植根于半島古代歷史[N];社會科學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鄒薇;尼基塔斯·侯尼亞迪斯《記事》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2 張日元;公元4至9世紀拜占廷帝國基督教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董曉佳;帝國秩序的重建[D];南開大學;2010年
4 崔艷紅;普羅柯比《戰(zhàn)記》研究[D];南開大學;2003年
5 趙陽;社會中的城堡[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洪英;11-13世紀拜占廷皇室婦女地位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崔艷紅;論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D];東北師范大學;2000年
3 汪鑫;拜占庭對俄國文化影響研究[D];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2011年
4 代成兵;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后的東地中海世界[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5 包曉強;伊凡三世與俄羅斯統(tǒng)一國家的形成[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6 王小愛;從《秘史》看查士丁尼時代元老貴族地位[D];鄭州大學;2010年
7 周靜;19世紀中期—20世紀初俄國貴族與地方機構改革[D];蘇州科技學院;2011年
8 朱亞麗;維多利亞時代英國貴族女性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9 張立可;11-14世紀小亞細亞突厥化原因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蒲慧;漸進、妥協(xié)、保守[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2544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254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