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世界歷史論文 >

17世紀東亞海權爭奪及對東亞歷史發(fā)展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8-09-11 08:43
【摘要】:17世紀以來,為了主導高額利潤的凍亞貿易,荷蘭人與英國人與先期掌握東亞貿易先機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及東亞本土的中國、日本、東南亞海商展開激烈爭奪,揭開了東亞海權爭奪的序幕。到17世紀后期,荷蘭憑借其雄厚的海上武力,在東亞海權爭奪中最后勝出。東亞海權和主要貿易利潤落入歐洲人之手,決定性地改寫了東亞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導致此后200多年東亞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
[Abstract]:Since the 17th century, in order to dominate the frozen Asian trade with high profits, the Dutch and the British have engaged in fierce competition with the Portuguese and the Spaniards, as well as China, Japan, and Southeast Asian merchants, who had taken the lead in East Asian trade. It opened the prelude of East Asia's sea power competition. By the end of the 17 th century, the Netherlands won the East Asian maritime power by virtue of its strong maritime force. East Asian sea power and major trade profits fell into the hands of Europeans, which decisively changed the trend of East Asia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led to the colonization and semi-colonization of East Asia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際華人移民協助、趨勢和居住國政策” 教育部委托項目“東亞華人軟實力”成果
【分類號】:K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鴻亮;;關于16—17世紀中國佛郎機火炮的射程問題[J];社會科學;2006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鮮三國關系初探[J];安徽史學;2005年04期

2 葛志毅;中國近代化的民族文化思潮[J];北方論叢;2001年01期

3 郭立珍;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海外貿易對東南亞華僑社會的影響[J];八桂僑刊;2005年02期

4 劉紅;;印尼華僑與土著的融合——以17~18世紀印尼華僑社會為例[J];八桂僑刊;2010年02期

5 謝美華;;清代前期中國海外移民的主要類型[J];八桂僑刊;2010年03期

6 李繼華;魏淑麗;;《李大釗全集》注釋本第一卷有關日本問題探究[J];北京黨史;2011年06期

7 趙曼婷;;日本鎖國時期與外部世界交流的舞臺——出島[J];才智;2011年35期

8 牛汝辰,林宗堅;明末清初我國測繪科技的人文社會背景分析——傳教士與中國測繪科技的發(fā)展[J];測繪科學;2001年01期

9 牛汝辰;清代測繪科技的輝煌及其歷史遺憾[J];測繪軟科學研究;2001年04期

10 疏仁華;略論利瑪竇與儒學[J];池州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洋;;明代青花瓷外銷分期研究[A];明史研究論叢(第七輯)[C];2007年

2 易惠莉;;日本漢學家岡千仞與王韜——兼論1860~1870年代中日知識界的交流[A];近代中國(第十二輯)[C];2002年

3 徐翠紅;;明末清初鄭氏三代與日本貿易[A];論閩南文化:第三屆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5年

4 馮之余;;明代“隆慶開放”與海上貿易發(fā)展[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周志明;;福建海洋文明與多明我會首次入閩[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李金明;;明代福建的海外移民與海洋文化[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鄒小站;;略論明清間中國人對西學的迎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8 鄒小站;;華夷天下的崩潰與中國近代思想的變遷[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9 李金明;;明代福建的海外移民與海洋文化[A];中華文化與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20年論文選集[第二卷][C];2011年

10 李德霞;;近代早期中國絲綢文化在海外的傳播與影響[A];海洋文化與福建發(fā)展[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萌;族群意識與歷史書寫[D];山東大學;2011年

2 張曉川;從新知到常識[D];復旦大學;2011年

3 石圓圓;日本夢與中國鄉(xiāng):論周作人對風物的“寄情”書寫[D];復旦大學;2011年

4 卜奇文;清代澳門與廣州經濟互動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5 何新華;夷夏之間:對1842—1856年清政府西方外交的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6 石元蒙;明清朝貢體制的兩種實踐(1840年前)[D];暨南大學;2004年

7 王子怡;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8 林江;中華民族傳統醫(yī)藥產業(yè)化發(fā)展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9 管恩森;十字架遭遇龍圖騰[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10 趙殿紅;清初耶穌會士在江南的傳教活動[D];暨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牟曉林;十八世紀中國瓷繪西洋人物圖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葉蕾;謝枋得《文章軌范》綜合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邱江;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初爪哇農業(yè)地理初探(1602-1816)[D];暨南大學;2011年

4 林詩維;西爪哇華人產業(yè)分布與發(fā)展(1602—1939)[D];暨南大學;2011年

5 茹靚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李天經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6 王羿云;明清時期德化白瓷瓷塑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陳太勇;詞匯文化視域下的日本大國外交[D];遼寧大學;2011年

8 劉嫻;德川幕藩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9 王劉波;明代隆慶開放后的旅菲華僑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陳鑫磊;鼎革之變中朱明政權與耶穌會士的軍事政治合作[D];寧波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潘向明;;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西火炮技術比較研究[J];清史研究;1993年03期

2 李映發(fā);明代對佛郎機炮的引進與發(fā)展[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新華;試論中國發(fā)展海權的戰(zhàn)略[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2 師小芹;;試析19世紀后期法國“青年學派”的海權理論[J];軍事歷史;2010年01期

3 李強華;;基于中國近代海權意識嬗變?yōu)橐暯堑膶O中山海權觀探析[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陸俊元;海權論與俄羅斯海權地理不利性評析[J];世界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5 卞秀瑜;胡德坤;;從海權強國向海權霸主的轉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海權戰(zhàn)略探析[J];江漢論壇;2013年09期

6 林燦鈴;;保護,從海權談起[J];環(huán)球人物;2007年15期

7 陸儒德;;中國海權思考:馬漢《海權論》的局限與當代海權觀[J];國家航海;2013年01期

8 盛清才;;孫中山的海洋思想與實踐[J];史學月刊;2012年07期

9 李斌;李鴻章與晚清海權[J];歷史教學問題;1994年06期

10 江新國;;海權對俄羅斯興衰的歷史影響[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強華;張繼平;;歷史與現實:中日海權戰(zhàn)略之比較[A];2012年中國社會學年會暨第三屆中國海洋社會學論壇:海洋社會學與海洋管理論文集[C];2012年

2 陳偉;;國力之盛衰強弱 常在海而不在陸——孫中山海權觀及現實意義研究[A];民革中央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長 軍事理論研究室主任 時平 記者 王君策 實習記者 高悅 整理;孫中山的海權思想是近代中國海權最先進的主張[N];中國海洋報;2011年

2 記者 袁于飛;應加強“漁權”來維護海權[N];光明日報;2012年

3 張文木;試論當代中國“海權”問題[N];中國海洋報;2004年

4 倪樂雄;海權與文明的興衰[N];中國國防報;2007年

5 倪樂雄;二十一世紀看海權[N];文匯報;2007年

6 鞠天相;研究海權理論 維護海洋權益[N];人民日報;2009年

7 孟凡明 許晨光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zhàn)役教研部;海權思想的沿承與中國發(fā)展海權的辯證思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劉中民;海權與大國興衰的歷史反思[N];文匯報;2010年

9 陳宇 朱奎;借鑒他國經驗,強化海權意識[N];中國國防報;2011年

10 田一楓;爭海權要靠“哼哈二將”[N];世界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楊震;論后冷戰(zhàn)時代的海權[D];復旦大學;2012年

2 李昌新;海權與國家安全[D];暨南大學;2006年

3 孔志國;現代條件下的屯海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益華;中印海權戰(zhàn)略比較[D];暨南大學;2009年

2 高坤;中日東海海權之爭[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3 侯蘇潔;中日海權爭端及其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4 張連蓮;海權視角下中國海洋法律制度完善對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5 陳祥軍;冷戰(zhàn)后日本海權戰(zhàn)略轉型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6 陳亞東;論和平發(fā)展時期中國新型海權的構建[D];湘潭大學;2008年

7 寇艷香;海權視角下英國海灣政策及其實施(1798-1853)[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8 賀培福;歷史上的海權之爭及其啟示[D];外交學院;2014年

9 薛峰;中國崛起過程中的海權戰(zhàn)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馬少猛;以馬漢海權觀構建中國基本海權[D];湘潭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223618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23618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fe2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