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世界歷史論文 >

簡論世界近現(xiàn)代史上的軍備控制與裁軍問題

發(fā)布時間:2018-07-12 08:48

  本文選題:世界近現(xiàn)代史 + 軍備控制與裁軍; 參考:《湖北社會科學》2014年05期


【摘要】:軍備控制與裁軍是世界近現(xiàn)代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是處于轉(zhuǎn)折時期或國際局勢非常緊張時期國際政治中的突出問題。它涉及到相關國家的外交與軍事政策選擇,關系到國家的安全,也關系到國際社會局勢的穩(wěn)定,對之進行研究具有現(xiàn)實、理論意義,可以豐富歷史研究的內(nèi)容。本文以德國為例,探究軍備控制與裁軍的作用與經(jīng)驗教訓。
[Abstract]:Arms control and disarma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It involves the choice of foreign and military policy, the security of the countr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situation. The research on it is of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can enrich the content of historical research. Taking German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and lessons of arms control and disarmament.
【作者單位】: 淮北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分類號】:K14;E1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德剛;;國際原子能機構(gòu)及其核查效能研究——以該機構(gòu)在中東核查為例[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6期

2 賈韶罡;;“比薩拉比亞問題”研究[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3 趙永倫;;十九世紀中期俄國的黑海海峽政策[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4 趙耀;張汪洋;;試論《核不擴散條約》的歷史意義[J];大家;2010年03期

5 崔茂東,李華;美國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J];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shù);2004年06期

6 張金勇;;國際原子能機構(gòu)的困境與未來[J];當代亞太;2011年03期

7 劉建偉;;中國核不擴散政策和行為變化——一種規(guī)范合法性的解讀[J];當代亞太;2011年04期

8 楊和平;維也納體制與歐洲和平[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王雅潔;;國際水道環(huán)境保護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9年19期

10 劉華平;美國軍控單邊主義對美歐安全關系的影響[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志堅;邢鴻飛;;國際河流法芻議[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曹龍興;;法國政府對西屬美洲獨立運動的政策演變[A];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會第17屆年會暨“紀念拉美獨立200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0年

3 劉建偉;;中國核不擴散政策和行為變化——一種規(guī)范合法性的解讀[A];中國國際關系理論的建設:借鑒與創(chuàng)新——2011年博士論壇[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燕軍;二戰(zhàn)后中東地區(qū)的軍備競賽與軍備控制[D];西北大學;2011年

2 孫興杰;帝國·霸權(quán)·區(qū)域:權(quán)力邊界與東方問題的演進[D];吉林大學;2011年

3 肖洋;建立信任措施實踐研究[D];外交學院;2011年

4 顏海燕;違反國際人道法犯罪的個人刑事責任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5 李寶林;信任與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無核締約國的核政策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閆巍;軍事技術(shù)倫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7 張小枝;惰性氣體在核保障監(jiān)督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04年

8 李恒陽;美國不擴散出口管制政策分析[D];外交學院;2006年

9 李根信;中國新安全觀與防擴散政策[D];外交學院;2006年

10 張楊;冷戰(zhàn)與美國的外層空間政策(1945—1969)[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紅旗;克里米亞戰(zhàn)爭前歐洲列強的外交博弈[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2 方煒;淺析國際法在核軍控進程的地位和作用[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王文輝;中國參與國際核不擴散機制分析[D];外交學院;2011年

4 李志剛;俄羅斯核不擴散政策演進[D];外交學院;2011年

5 施文肖;冷戰(zhàn)后俄羅斯核戰(zhàn)略調(diào)整及其影響[D];遼寧大學;2011年

6 高萍;核武器擴散的倫理考量[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0年

7 段鑫佳;瑞士永久中立地位起源發(fā)展探析[D];外交學院;2012年

8 盧瀟;應對美國外空軍備發(fā)展的國際外空軍備控制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1年

9 劉巧云;1795年美西《平克尼條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10 丁英勝;20世紀20年代的英國軍事戰(zhàn)略與對歐政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清泉;;林登·約翰遜與軍備控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1期

2 邱斌;;蘇美冷戰(zhàn)期間的國際軍控制度建設[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塞穆爾·韋爾斯;樊百玉;;從歐洲導彈部署到馬斯特里赫特條約:里根—布什和密特朗的政策[J];冷戰(zhàn)國際史研究;2009年00期

4 趙璐;;美國提出中歐共同均衡裁軍原因分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程璇;;科技發(fā)展對二戰(zhàn)后兩極格局的影響探析[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刊);2010年0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燕軍;二戰(zhàn)后中東地區(qū)的軍備競賽與軍備控制[D];西北大學;2011年

2 游戰(zhàn)洪;科學家與國際政治[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2006年

3 趙恒;印度核政策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艷萍;艾森豪威爾政府軍備控制政策(1953-1956)[D];暨南大學;2008年

2 李曉峰;艾森豪威爾政府對蘇裁軍政策探析(1953-1960)[D];吉林大學;2007年

3 王廈;試析福特政府對美蘇限制戰(zhàn)略武器談判的政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杜清華;美蘇軍控外交之緣起[D];武漢大學;2004年

5 楊小梅;赫魯曉夫的下臺與美國的評估[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11661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1661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e33b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