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國記略》作者考
本文選題:瑞典 + 游歷使 ; 參考:《清史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正數(shù)年前,辛德勇發(fā)現(xiàn)了一部名為《瑞典國記略》的清末珍貴寫本,該書是晚清時期一名官員赴瑞典考察后根據(jù)親身觀察所撰寫的進呈本考察報告,辛德勇稱其在中國認識瑞典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并專門撰寫《中國對瑞典國最早的全面記述——述清末寫本〈瑞典國記略〉之歷史由來》①一文介紹了此書的內容。略為遺憾的是,由于該書沒有署名,辛德勇就作者究竟為誰做了幾種推測,但尚未得出結論。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及與他書對比,對《瑞典國記略》
[Abstract]:Just a few years ago, Sindyong discovered a precious late Qing Dynasty book called Sweden's Alphabet. The book is an advance report written by an officia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fter visiting Sweden on the basis of his own observations. Sinde Yong claims that he is of milestone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understanding of Sweden, and has written "China's earliest comprehensive account of Sweden"-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book "A brief account of Sweden"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which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of this book. Unfortunately, since the book was not signed, Sindyong has made several speculations about who the author really is, but has not yet come to a conclusion. By referring to relevant materials and comparing with other books, the author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Sweden.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K532;K25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曉秋;晚清中國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舉——1887年海外游歷使初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歐陽躍峰;周桃正;;張蔭桓:戊戌變法的幕后策劃者[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王開璽;;清代的外交禮儀之爭與文化傳統(tǒng)[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王蓮英;;張蔭桓與甲午中日戰(zhàn)爭談判探微[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鄭焱;楊慶武;;30年來中國近代旅游史研究述評[J];長沙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5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掀開歷史人物的面紗——讀《張蔭桓日記》有感[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11期
6 梁建;;張蔭桓與中美限禁華工談判[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7 劉嶺峰;;張蔭桓在維新變法時期的作為及與康有為之關系[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8 劉嶺峰;;廣州府“桑園圍”歷史文化價值淺論[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9 劉嶺峰;羅長斌;;梁士詒與清帝遜位[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段曉彥;俞榮根;;“陪審”一詞的西來與中譯[J];法學家;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胡其柱;;晚清“自由”語詞的生成考略:1820~1900年代[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時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陸玉芹;庚子事變中被殺五大臣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李嵐;行旅體驗與文化想象[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肖宗志;候補文官群體與晚清政治[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趙治國;晚清兵制變革思想及實踐[D];復旦大學;2008年
6 李元鵬;晚清督撫與社會變革[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高德罡;晚清軍工企業(yè)管理機制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路鵬程;晚清言論自由思想的肇始與演變(1833-1911)[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9 程天芹;王先謙的外國史地著作述論[D];復旦大學;2009年
10 楊波;晚清旅西記述研究(1840-1911)[D];河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經興;容閎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江靜;晚清駐外公使與清政府教育改革[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姚翠翠;梁誠外交思想與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春香;清末礦務鐵路總局[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珊珊;論赫德在晚清四大借款中的作用(1894-1898)[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薇;崔國因外交思想及實踐[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高照亭;晚清昭信股票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8 金蓓;李鴻章護僑思想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9 溫娟;早期華裔美國詩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10 蔡雅紅;郭嵩燾筆下的英國形象[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嘉潔;;中立國與均勢的穩(wěn)定——以冷戰(zhàn)時期的“北歐平衡”為例[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年02期
2 汪朝霞;瑞典的社會救助制度[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埃爾瓦德爾;任友林;;瑞典政治學研究概況和當今瑞典政治中的主要問題[J];江蘇社會科學;1982年11期
4 周衛(wèi)民;今日瑞典[J];國際音樂交流;2000年06期
5 代明;瑞典何時曾耽于戰(zhàn)爭[J];世界文化;1995年03期
6 李建彬;試論瑞典的經濟起飛[J];世界歷史;1993年06期
7 徐金德;;法國元帥改寫的瑞典王室歷史[J];上海集郵;2011年04期
8 潘培新;瑞典模式:社會民主黨的一種探索[J];炎黃春秋;2004年01期
9 陳安全;評二戰(zhàn)時期瑞典的“中立”[J];軍事歷史研究;2005年01期
10 丁松虎;;晚清英國對華傳播地位的生成[J];新聞愛好者;2009年2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楊艷瓊;;從秘魯華工案看晚清海外華人政策的演變[A];浙江史學論叢(第一輯)[C];2004年
2 邊文鋒;;英國與晚清中日琉球交涉[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曹兵武;中瑞對話:文化遺產政策及相關問題[N];中國文物報;2004年
2 鐘瑞海;瑞典東印度公司的鴉片走私[N];財經時報;2006年
3 雪珥;羅馬角斗士劍斷遠東[N];中國經營報;2010年
4 陳肇祥;合成石油工廠騙局 終讓納粹戰(zhàn)車癱瘓[N];北京日報;2008年
5 石衛(wèi)兵 肖衛(wèi)平;潛艇突擊——引發(fā)三國被兼并[N];中國國防報;2008年
6 雪珥;野蠻傳說:日耳曼人的戰(zhàn)爭陰謀[N];中國經營報;2010年
7 張劍鋒;勝利的教訓[N];學習時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鄭雪飛;戰(zhàn)時中立國海上貿易權利之爭的歷史考察[D];南京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業(yè)圣;歐盟第四次擴大及其影響[D];武漢大學;2005年
2 李卓華;晚清時期美國對華政策研究(1840-1911)[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孫培培;卡爾馬聯(lián)盟的歷史演進(從14到16世紀)[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裴芝榮;二戰(zhàn)初期英國對德國經濟戰(zhàn)研究(1939.9-1940.6)[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5 程秋棠;北歐薩阿米人及其歷史變遷[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常樂;朝日《江華島條約》簽訂與清政府“勸告”質疑[D];延邊大學;2006年
7 曹國偉;日本游記中的晚清中國印象[D];暨南大學;2008年
8 張慧娟;論清朝對日本圖謀朝鮮的反應[D];山東大學;2010年
9 郭寧寧;論近代“中朝”關系的演變(1840-1881)[D];揚州大學;2010年
10 鄭麗;試論英國艾德禮政府的福利國家政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1088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0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