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戰(zhàn)時體制下日本報界的法西斯化
本文選題:戰(zhàn)時體制 + 日本報界。 參考:《新聞與傳播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戰(zhàn)時日本報紙因其強大的宣傳和教化功能而被納入到日本國家戰(zhàn)時體制之中,演變?yōu)殪柟探y(tǒng)治階級話語權的宣傳工具,最終走上了法西斯化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報界自身的戰(zhàn)時體制也得以確立和完善。報界戰(zhàn)時體制的確立是報界對戰(zhàn)時統(tǒng)治階級政治訴求的主動回應,其推行主體包括政府、受眾和報界自身,但報界自身是起決定作用的內力。
[Abstract]:Japanese newspapers in wartime were brought into the Japanese national wartime system because of their powerful propaganda and enlightenment functions, which evolved into propaganda tools to consolidate the discourse power of the ruling class, and finally embarked on the road of fascism. In this process, the newspaper itself in the wartime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spaper wartime system is the active response of the press to the political demands of the wartime ruling class. The main body of its implementation includes the government, the audience and the newspaper itself, but the press itself is the decisive internal force.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日語系;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侵華戰(zhàn)爭時期的日本報界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1FSS009
【分類號】:G219.313;K3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力丹;論日本媒體“二戰(zhàn)”時的法西斯化[J];國際新聞界;200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積敏;張同俠;;一·二八事變期間國民政府對日政策評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李倩;;試析雙重政治體制下的傀儡政權[J];東北史地;2009年04期
3 于學仁;評述蘆溝橋事變爆發(fā)的根源[J];東北師大學報;1985年04期
4 李曄;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理論”評析[J];東北師大學報;1992年04期
5 安善花;;近代日本侵略中朝思想中的民族優(yōu)越論分析[J];東北亞論壇;2012年01期
6 涂榮娟;論日本軍部職能的加強與日本法西斯化[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7 劉繼青;;20世紀30年代儒學教育復興的內因外緣[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年02期
8 李秋紅;;河北淪陷區(qū)奴化教育的基本內容[J];飛天;2012年04期
9 高丹予,徐曉紅;南京偽維新政府及其大民會[J];民國檔案;2000年02期
10 周寒麗;;二戰(zhàn)期間泰國“自由泰運動”的興起及其活動[J];東南亞縱橫;201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華翔;國際地位與領土主權[D];復旦大學;2011年
2 魏鵬;戰(zhàn)爭與環(huán)境[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周進;北京人口與城市變遷(1853—1953)[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王云翠;日本陸軍派閥與戰(zhàn)略抉擇[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高承龍;偽滿洲國民族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寶根;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緝私研究(1931——1945)[D];蘇州大學;2004年
7 韓永利;美國“先德后日”戰(zhàn)略與中國抗日戰(zhàn)場(1941-1945)[D];武漢大學;2000年
8 陳雷;國民政府戰(zhàn)時統(tǒng)制經(jīng)濟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羅珍;歷史學視野下的中國知識界外交思想研究-1931-1945[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潘健;汪偽政府財政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艷青;抗戰(zhàn)時期侵華日軍在冀熱遼區(qū)的無人區(qū)化政策(1939-1945)[D];河南大學;2011年
2 楊炎輝;日汪條約關系研究(1940-1945)[D];南京大學;2011年
3 邵唯慧;日本侵華策略與中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肖立聰;日偽時期的王英[D];內蒙古大學;2011年
5 王會杰;日偽時期內蒙古東部地區(qū)的民眾生活(1931-1945)[D];內蒙古大學;2011年
6 李雪皎;日本佛教在青島的“海外開教”[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7 王溶;蔣經(jīng)國《新贛南家訓》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1年
8 吳冬;南岳軍事會議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周彥宇;日本“南進政策”原因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慧娟;從總務廳的設置看偽滿洲國的傀儡性質[D];吉林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正卿;;陳布雷自殺當天簽改“戰(zhàn)時體制綱領”[J];世紀;2010年02期
2 張光宇;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戰(zhàn)時體制的嬗變[J];廣西社會科學;1995年06期
3 蔣亞星;鄒芙都;;秦國戰(zhàn)時體制略論[J];中華文化論壇;2014年05期
4 張根福;汪偽戰(zhàn)時體制下的金融統(tǒng)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冷繡錦;;戰(zhàn)時體制下“關東州國家總動員令”的頒布[J];大連近代史研究;2006年00期
6 陳雷;略論國民黨的戰(zhàn)時體制[J];歷史檔案;2004年04期
7 胡曉婷;;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高等教育戰(zhàn)時體制探析[J];黑龍江史志;2009年06期
8 崔再尚;;日本殖民統(tǒng)治大連時期的“戰(zhàn)時體制教育”[J];大連近代史研究;2006年00期
9 孫繼強;;試論侵華戰(zhàn)爭時期日本報界的戰(zhàn)時體制[J];求索;2010年02期
10 許廷孫;抗日期間流蕩在蘇北的江蘇省政府[J];鐘山風雨;2002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宋成有;從性別角度研究日本侵略戰(zhàn)爭[N];光明日報;2005年
2 周天;漢高祖秦始皇比較論[N];檢察日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高艷;論戰(zhàn)時體制下偽滿協(xié)和會的助日侵華活動[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敏;論戰(zhàn)時體制下日本對東北戰(zhàn)爭資源的掠奪(1941-1945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智丹;國民黨應對憲政的政治舉措[D];吉林大學;2005年
4 廖利明;國民黨福建省各級黨部研究(1937-1945)[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733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73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