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世界歷史論文 >

歐洲歷史中的過去和未來——簡析科澤勒克和阿爾托格的歷史時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6-13 20:06

  本文選題:經(jīng)驗領域 + 期待視閾; 參考:《史學理論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科澤勒克和阿爾托格認為,在歐洲近代史上,過去的經(jīng)驗和期待的視閾之間的關系經(jīng)歷了重大轉變。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依據(jù)阿爾托格提出的"歷史時間形態(tài)"來理解現(xiàn)代性和后現(xiàn)代,這一術語同樣涉及過去與未來的關系。在現(xiàn)代性的歷史時間形態(tài)中,經(jīng)驗空間與期待視閾之間產生了距離,未來不應是過去的延續(xù);在這種語境下,"歷史"這一概念也有著特殊的含義,它強調的是時間中呈現(xiàn)出的變革和進步。這一現(xiàn)代的歷史一時間觀,可以解釋黑格爾等人對于東方社會的某些判斷。
[Abstract]:Kozelek and Altog argu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st experience and expectations has undergone a major shift in recent European history. In a sense, we can understand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sm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time form" put forward by Altog, which also relate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In the historical time form of modernity, there is a distance between the experience space and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 and the future should not be a continuation of the past. In this context, the concept of "history" also has a special meaning. It emphasizes change and progress over time. This modern historical one-time view can explain some judgments of Eastern society by Hegel et al.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分類號】:K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弗朗索瓦·阿爾托格;黃艷紅;;一個古老名詞的未來:兼論當下主義歷史觀[J];史學理論研究;201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廣華;;走出黑格爾體系的迷宮——一個另類的解讀[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程乃勝;;論法制現(xiàn)代化研究中的歷史哲學研究范式[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3 楊元;從亞里士多德的《詩學》看文學與歷史的關系[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黃裳裳;;理解“典型環(huán)境”觀念的理性基礎及多元視角[J];安徽文學論文集;2005年00期

5 李艷娟;;淺析德國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重疊的原因[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1期

6 李傳印;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撰述中的名教觀念[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7 李義中;;英國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論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0期

8 陳聯(lián)俊;;行政執(zhí)法意識芻議[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李大維;劉志;;世界史雙語教學原版文獻資料選用[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10 凌斌;;現(xiàn)代性危機與政治實踐:托克維爾的歷史救贖[J];北大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裳裳;;理解“典型環(huán)境”觀念的理性基礎及多元視角[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2 李毅紅;;傳承與發(fā)展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點思考[A];“社會發(fā)展與民族精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呂舟;;從奧古斯都時代與路易十四時代看帝王對建筑發(fā)展的影響[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六、七合輯[C];1994年

4 張燕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功能研究[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5 徐國棟;;非洲各國法律演變過程中的外來法與本土法——固有法、伊斯蘭法和西方法的雙重或三重變奏[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C];2000年

6 唐瀚;;試論萊茵霍爾德·尼布爾的宗教認識論特征[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十輯[C];2009年

7 黃順力;;海洋文明、海洋觀念與“重陸輕!钡膫鹘y(tǒng)意識[A];中華文化與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20年論文選集[第一卷][C];2011年

8 顧曉偉;李云根;;在福建發(fā)現(xiàn)中國的海洋文化——歷史記憶與海洋文化認同[A];中華文化與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20年論文選集[第二卷][C];2011年

9 王玉鵬;;紐曼的歷史神學[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十八輯)[C];2014年

10 解光云;;古典時期的雅典城市與民主政治述論[A];都市文化研究(第1輯)——都市文化史:回顧與展望[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張大川;約翰·理查德·格林《英國人民簡史》史學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軍府;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題材小說敘事倫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溫靜;十六大以來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林國榮;馬克思《歷史學筆記》在19世紀中晚期歐洲史學傳統(tǒng)中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定位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成山;歷史與自由[D];吉林大學;2011年

7 宮瑜;交往理性與道德共識[D];吉林大學;2011年

8 賀慶國;在歷史和歷史性之間[D];吉林大學;2011年

9 孔揚;《資本論》研究方法的世界觀基礎[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孫興杰;帝國·霸權·區(qū)域:權力邊界與東方問題的演進[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成松;論1789年前后西方民主政治理論的歷史演變[D];湘潭大學;2010年

2 陳石松;刑法法益理論視角下的故意殺人罪死刑適用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3 賀團衛(wèi);馬克思恩格斯人權思想與當代中國人權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來蕾蕾;理想與現(xiàn)實的悖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趙振魯;詮釋學視域下柯林武德的問答邏輯[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旭;可持續(xù)發(fā)展矛盾分析與消解[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林碩;從《四庫全書》與《百科全書》比較透視十八世紀中歐文化差異[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坤領;代表理論的發(fā)展歷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郭春明;孤獨意識的時代凸顯與現(xiàn)實關切[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莊忠正;歷史哲學還是歷史科學[D];吉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黎贊光;;形體·內心·總體——阿爾托的表演理論及其藝術實踐[J];電影藝術;1987年10期

2 谷亦安;;阿爾托式戲劇的演出形式及風格特征[J];戲劇藝術;1989年01期

3 洪宏;論阿爾托"殘酷戲劇"理論中的三個關鍵詞[J];戲劇藝術;2004年05期

4 陳世雄;獨行者的足跡——阿爾托與現(xiàn)代主義[J];戲劇藝術;2005年05期

5 冉東平;;淺談薩特《阿爾托納的隱居者》的責任意識[J];國外文學;2009年03期

6 金柏莉·詹納龍;俞建村;;對安托南·阿爾托的使用和濫用[J];戲劇藝術;2011年05期

7 夏潛;;阿爾托及其“重影” 話劇《瘋狂阿爾托》(加拿大)[J];上海戲劇;2012年01期

8 楊云峰;;瘋狂的激情欲將戲劇引向何方——阿爾托的殘酷戲劇[J];新世紀劇壇;2012年06期

9 姜一洲;李伊;;阿爾托與有機現(xiàn)代主義——一種有別于典型現(xiàn)代主義的人性化設計[J];設計;2013年06期

10 李江;阿爾托與中國探索戲劇[J];外國文學評論;1998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芬蘭阿爾托大學校長 圖拉·泰里;大學在提升城市競爭力中的新角色[N];解放日報;2010年

2 田茗;再生家具 叢林之外的發(fā)現(xiàn)[N];財經(jīng)時報;2007年

3 羅敏;阿爾托:木材的詩章[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4 李坤;安托南·阿爾托殘酷戲劇中的形而上學思想[N];中國婦女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宋佳p堋”嘁,

本文編號:20152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152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901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