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世界歷史論文 >

美國政治史的衰落與復興

發(fā)布時間:2018-05-25 06:55

  本文選題:美國政治史研究 + 政治史的重新界定 ; 參考:《史學集刊》2013年06期


【摘要】:自20世紀初以來,美國史學在趨新求變中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而政治史則經(jīng)歷了從興盛到衰落再到尋求復興的過程。雖然政治史作為一個領(lǐng)域的地位和影響明顯衰落,但政治作為一個觀察和理解過去的維度,卻滲透到了歷史研究的各個領(lǐng)域。同時,美國政治史家始終沒有放棄捍衛(wèi)和振興其領(lǐng)域的努力。他們重新界定政治和政治史,擴大政治史的邊界,更新研究范式,重建學科自主性,力求在新的學術(shù)語境中形成某種"新"政治史。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American historiography has developed greatly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new changes, while political history has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and then to seeking revival. Although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political history as a field has declined obviously, politics, as a dimension of observ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past, has permeated every field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American political historians have never given up their efforts to defend and revitalize their field. They redefine the politic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enlarge the boundary of the political history, renew the research paradigm, rebuild the autonomy of the subject, and strive to form a kind of "new" political history in the new academic context.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2年度重點課題“美國早期政治文化的演變研究”(12ASS00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771.2;K71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李劍鳴;;意識形態(tài)與美國革命的歷史敘事[J];史學集刊;2011年06期

2 羅志田;;近三十年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變與不變——幾點不系統(tǒng)的反思[J];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06期

3 劉軍;政治史復興的啟示——當前美國政治史學發(fā)展述評[J];史學理論研究;1997年02期

4 邁克爾.朱克曼;周學軍;;美國早期史在中國:現(xiàn)實中的往昔[J];史學月刊;2008年02期

5 和衛(wèi)國;;中國政治史研究的反思[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呂一民;樂啟良;;政治的回歸——當代法國政治史的復興探析[J];浙江學刊;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洪禹;16~18世紀法國政治思想觀念的演進[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王加豐;;16—18世紀間西歐的激進思潮與近代國家的形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張云飛;;歷史學含義的五個維度[J];北方論叢;2010年05期

4 蘇熠慧;;從“失語”到“用腳投票”——農(nóng)民工階級認同的建構(gòu)[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9年04期

5 張笑宇;;索爾茲伯里的約翰與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中世紀淵源[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10年04期

6 馬俊峰;;論馬基雅維里的自由觀對反腐敗的意義[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7 李見順;;歷史語境主義:昆廷·斯金納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初探[J];船山學刊;2009年01期

8 劉泳斯;張雪松;;從基督教國家到共產(chǎn)主義——恩格斯《英國狀況》解讀[J];黨政干部學刊;2012年04期

9 胡亞軍;;《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的問題結(jié)構(gòu)[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10 楊春密;;論史學工作者的語言文字修養(yǎng)[J];黨史博采(理論);201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文娟;;共和主義自由與帝國的悖論[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夏勇;;中國憲法改革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從“改革憲法”到“憲政憲法”[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3 師文兵;;湯普森社會批判理論中的經(jīng)驗范疇分析[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劉泱育;;新聞事件“原因分析”的歷史檢視[A];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羅崗;;想象城市的方式[A];“雙三角論壇:國際大都市群理論與中國當代城市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劉建洲;;工人階級意識:從馬克思到湯普森的理論探索[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8年

7 華正新;;“結(jié)構(gòu)力量”與身份認同:私營企業(yè)中的技術(shù)工人群體——一種農(nóng)民工研究視角的轉(zhuǎn)變[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8 嚴霄云;;新產(chǎn)業(yè)工人階層視角下的杭州農(nóng)民工研究[A];“關(guān)注省情民意、促進社會和諧”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9年

9 付成雙;張聚國;陳志堅;丁見民;;北美現(xiàn)代化模式簡論[A];現(xiàn)代化的特征與前途——第九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羅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國史學的片斷反思[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東;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呂利;律簡身份法考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蘇彥新;近代西歐大陸私法的歷史基礎(chǔ)[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葉一舵;臺灣學校輔導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微波;利益分析視角下的轉(zhuǎn)型期國有企業(yè)勞動關(guān)系若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6 黃達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學;2011年

7 卓立;歷史相對主義的脈絡(luò)[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褚艷紅;變動中的女性研究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吾斯曼江·亞庫甫;16至19世紀維吾爾族史學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曉非;工廠家園[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闡釋”與“史料”[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肖春平;社會的空間想象[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3 劉江;漢娜·阿倫特的公共幸福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石敬翔;工業(yè)民主析論[D];吉林大學;2011年

5 李霞;現(xiàn)實的表達 理論的建構(gòu)[D];吉林大學;2011年

6 郭婷婷;論盛極而衰時期的英國勞資關(guān)系(1880-1900)[D];南京大學;2011年

7 黃佩佩;潘恩思想對18世紀末英國工人運動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林雪霏;農(nóng)民工階級形成與權(quán)益保護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9 林茂申;馬基雅維里《君主論》之“新君主”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10 江玲;英國近代幼兒學校運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志田;發(fā)現(xiàn)在中國的歷史——關(guān)于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一點反思[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2 黃宗智;悖論社會與現(xiàn)代傳統(tǒng)[J];讀書;2005年02期

3 陸象淦;20世紀的法國史學:從“革命”到“危機”[J];國外社會科學;2000年01期

4 賴國棟;;1989年以來的《年鑒》與法國史學[J];世界歷史;2007年05期

5 趙世瑜,鄧慶平;二十世紀中國社會史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歷史研究;2001年06期

6 羅志田;見之于行事: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論與表述[J];歷史研究;2002年01期

7 高王凌;;十八世紀,二十世紀的先聲[J];史林;2006年05期

8 王希;何謂美國歷史?——圍繞《全國歷史教學標準》引起的辯論[J];美國研究;1998年04期

9 羅志田;探索學術(shù)與思想之間的歷史[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10 沈堅;法國史學的新發(fā)展[J];史學理論研究;200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朱宗震;;中國的文藝復興——本世紀初期的一個合理期望[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本文編號:193251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93251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5b0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