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羅多德與埃斯庫羅斯的蠻族觀念之比較
本文選題:希羅多德 + 埃斯庫羅斯 ; 參考:《史學月刊》2013年06期
【摘要】:希羅多德和埃斯庫羅斯分別是希臘古典時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與悲劇作家,由于希波戰(zhàn)爭的影響,他們的作品中均有對異族的大量描述。他們兩人在觀念中都將希臘人與蠻族視為對立的人群,只是希羅多德對蠻族的偏見較少而已。同時,他們在描述希臘人和蠻族的區(qū)分時各有特點,而在差異背后則體現(xiàn)出他們都重視希臘人和蠻族人之間文化區(qū)別的共同特征,這適應了希波戰(zhàn)爭之后希臘人構(gòu)建蠻族形象的需要,代表了古典時代希臘精英的共性。
[Abstract]:Herodode and Aeschylus are famous historians and tragic writers in the classical times of Greece .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Hiwave War , there are a lot of descriptions of the different families in their works . They all regard the Greeks and the barbarians as opposed groups in the concept , but they all have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eeks and the barbarians , which suit the need of the Greeks to construct the barbarian image after the Greek war , which represents the commonness of the Greek elite in the classical era .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K12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倪學德;古希臘文化傳統(tǒng)與希羅多德對波斯的態(tài)度[J];歷史教學;2000年10期
2 晏紹祥;早期希臘史研究的新趨向——評奧斯邦新著《希臘文明的形成》[J];史學理論研究;2002年01期
3 晏紹祥;;考古學家筆下的希臘文化史[J];博覽群書;2001年12期
4 劉小榮;希臘古典時代的歷史編纂學及其特色[J];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5 賀祥麟;;希羅多德與司馬遷[J];民主;2001年05期
6 楊俊明,付靜;評希羅多德《歷史》的結(jié)尾——兼論希羅多德的寫作目的[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1期
7 杜平;希羅多德《歷史》中的中亞史料探析[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02期
8 蔣保 ,邱文平 ,汪堂峰;重新解讀希羅多德的《歷史》[J];歷史教學問題;2001年05期
9 付曉豐;;希羅多德筆下的古代埃及[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10 劉雪飛;;希羅多德所記斯基泰部落探析[J];古代文明;201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藍琪;;絲綢之路開通前歐亞大陸中部的交通狀況[A];三條絲綢之路比較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2 楊巨平;;亞歷山大東征與絲綢之路開通[A];“絲綢之路與文明的對話”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3 陳志強;;論拜占廷文化的獨特性[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徐曉旭;;羅馬統(tǒng)治時期希臘人的民族認同[A];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編審 史青;栩栩如生的古代希臘羅馬史[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2 ;俄羅斯古代文化中的東方性(下)[N];中俄經(jīng)貿(mào)時報;2008年
3 白鋼;西方古典視野中的印度世界[N];東方早報;2010年
4 金壽福 復旦大學歷史系;法老的埃及——從想象和虛構(gòu)到一門學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清華大學歷史學系 張緒山;漢籍所載希臘淵源的“女人國”傳說[N];光明日報;2011年
6 張治;伊朗古史的“去希臘化”[N];東方早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梁小平;埃琉息斯秘儀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2 傅瓊;19世紀西方文化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3 劉婧;德爾斐神諭與古希臘城邦[D];復旦大學;2009年
4 王志超;德摩斯提尼與雅典對外政策[D];南開大學;2009年
5 郭霞;《奧克西林庫斯希臘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白春曉;苦難與偉大:修昔底德視野中的人類處境[D];復旦大學;2010年
7 劉雪飛;古代黑海北岸斯基泰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毅璋;試論希臘神話中的波塞東[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史湘潔;古典時代雅典歷法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曹劍波;神話與雅典民主的創(chuàng)建[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文俠;雅典與埃吉那關(guān)系述論(迄公元前5世紀末)[D];西南大學;2009年
5 楊揚;面具下的法典[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于琳;試論德爾斐神諭對希臘城邦政治活動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古純玉;斯巴達的興衰與色諾芬的政治思想[D];西南大學;2006年
8 劉軍;斯巴達雙王制探賾[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陰元濤;色諾芬及其《希臘志》[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任冬梅;淺析古希臘早期僭主政治[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490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4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