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世界歷史論文 >

美國政府與清末禁煙運動

發(fā)布時間:2018-05-05 07:53

  本文選題:清末禁煙運動 + 萬國禁煙會。 參考:《近代史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美國政府為支持清末禁煙運動,發(fā)起上海國際鴉片會議,并與中國代表一道,促使會議通過聲援中國禁煙的決議。這既與當時美國國內興起的反麻醉品運動和治理菲律賓有著直接關系,又與美國對華鴉片政策及美國擴大對華貿易有關,同時也是因為出現(xiàn)了有利于中國禁煙的國際背景。美國政府在清末禁煙運動中與中國的合作,不但有力地推動了清末中國禁煙運動和國際禁煙運動,同時也是晚清中國參與多邊國際外交活動的一個成功范例,是晚清中美特殊關系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它表明晚清中外關系除了侵略與反侵略主題之外,尚有正常的國家關系和國際合作之內容。
[Abstract]:In support of the anti-smoking movemen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launched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Opium Conference and, together with the Chinese representative, urged the meeting to adopt a resolution in solidarity with China's anti-smoking policy. This is not onl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anti-narcotics movement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Philippines, but also to the United States' opium policy towards China and the expansion of U.S. trade with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due to the emergence of an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conducive to the prohibition of smoking in China.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nd China in the anti-smoking movemen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not only promoted the anti-smoking movement in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anti-smoking movemen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ut also was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multilateral international diplomatic activiti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t shows tha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esides the theme of aggression and anti-aggression, there are normal national rel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類號】:K257;K7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蘇智良;;一九○九年上海萬國禁煙會研究[J];歷史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威烈;;中國熱點外交的機制與經驗——以多邊主義外交機制為視角[J];國際觀察;2009年01期

2 王福春 ,張學斌;淺談外交和外交思想——兼評陳樂民先生主編的《西方外交思想史》[J];國際政治研究;2001年02期

3 熊煒;;“找回外交”:理論、制度與實踐[J];國際政治研究;2009年03期

4 金正昆;對外交學研究若干范疇所進行的思考[J];教學與研究;2003年03期

5 余瑜;20世紀60年代美國毒品泛濫現(xiàn)象探析[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02期

6 曾品元;;科學與外交[J];前沿;2010年24期

7 徐振偉;;19-20世紀之交美國對遠東的鴉片政策[J];齊魯學刊;2006年04期

8 劉增合;清末鴉片禁政與新政改革之契合[J];史學月刊;2003年08期

9 黃金祺;論“外交”新定義的理論特色——對《世界外交大辭典》“外交”條目的評介[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10 黃梅英,白海霞;“光輝孤立”探析[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陶莎莎;海外中國公民安全保護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張蕾蕾;社會身份理論視域下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史曉東;論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國家職能[D];吉林大學;2012年

4 陳征平;云南早期工業(yè)化進程研究(1840—1949)[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張華騰;北洋集團崛起研究(1895-1911)[D];復旦大學;2005年

6 余育國;人民政協(xié)對外交往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唐斌;禁毒非營利組織及其運作機制研究[D];上海大學;2006年

8 黃全勝;環(huán)境外交綜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9 熊偉;關于議會外交的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10 高f^;德貞與中國醫(yī)學早期現(xiàn)代化[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龍飛;隱現(xiàn)二百年[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易中梅;民初外交部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徐晨馨;國家主權豁免的最新發(fā)展[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4 黃芳芳;晚清民國時期西南鴉片流毒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5 張彥飛;從《申報》報道看上海十年禁毒(1927-1937)[D];安徽大學;2011年

6 陳妙閩;林則徐禁煙公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紅心;中國和平發(fā)展視野下的鄧小平對日外交思想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夏穎;嬉皮士與美國反主流文化運動[D];蘇州大學;2011年

9 張志勇;清末禁煙運動研究(1906—1911)[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張艷蓓;1960—1999年美國治理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政策演變及效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景旺,李會龍;略論近代史上的鴉片問題[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7年01期

2 陳秀霞;陳輝;;斯諾與中美關系[J];世界知識;2007年19期

3 董海鵬;;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與美國關系的演變[J];黨史文苑;2009年18期

4 庫爾特·坎貝爾;理查德·韋茲;;美國人眼中的1999年炸館危機 “壓艙石”穩(wěn)住中美關系[J];文史參考;2010年06期

5 程早霞;;美國中央情報局在中國與中美關系[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6 張殿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中美關系及啟示[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7 戴雯婷;杜毅;;論1942-1943宋美齡訪美之影響[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8 蘇智良;劉效紅;;中國禁毒先驅唐國安[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趙可金;;用美國方式培訓美國政府官員[J];對外傳播;2010年06期

10 趙學功;肯尼迪政府與1962年臺灣海峽危機[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強;;解讀鄧小平發(fā)展中美關系大局思想[A];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C];2009年

2 楊吉平;;權力轉移與20世紀的英美關系——對中美關系的啟示[A];國際關系研究:新領域與新理論——2010年博士論壇[C];2010年

3 陳一飛;;美國INTERNET的密碼政策展望[A];第十一屆全國計算機安全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4 袁盈;;論中美關系的發(fā)展與鄧小平的對美戰(zhàn)略思想[A];紀念鄧小平(下卷)——北京市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倪世雄;潛旭明;;中美關系60年:回顧、啟示、展望[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6 仇華飛;;對抗與妥協(xié):《望廈條約》與早期中美關系[A];中國近代(第十七輯)[C];2007年

7 許冠亭;;試析中美商會交往與中美戰(zhàn)略關系的發(fā)展[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7年

8 楊婉蓉;;1947年魏德邁使華與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變[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8年卷)[C];2009年

9 苗建寅;;抗戰(zhàn)時期宋慶齡對中美關系的推動和發(fā)展[A];宋慶齡與二十世紀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0年

10 章百家;;抗日戰(zhàn)爭結束前后中共對美政策的演變[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宮秀川;冷靜看待中美關系[N];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

2 記者 歐陽亮;菅直人組閣完畢 尋與中美關系平衡[N];第一財經日報;2010年

3 特約記者 孫卓;華盛頓智囊三巨頭縱論中美關系[N];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呂巖松 吳綺敏;“著眼中美關系第二個三十年”[N];人民日報;2008年

5 肖楓;別把“復雜”的問題看“簡單”了[N];學習時報;2010年

6 王沖;中期選舉后中美關系向何處去[N];國際商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江瑋;駱家輝上任:淡化分歧談合作[N];21世紀經濟報道;2011年

8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張國慶;黃!巴饨弧保赫芜是經濟[N];中國經營報;2010年

9 叢玫;中美關系有很強連續(xù)性[N];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

10 駐京記者 張全 本報記者 林環(huán);駱家輝:“開始一次冒險和挑戰(zhàn)”[N];解放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巧榮;APEC與中美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2 郭永虎;美國國會與中美關系中的“西藏問題”研究(1987-2007)[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曾軍;中美經濟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4 宋國友;國家沖突陰影下的貿易增長:一種社會—國家的分析[D];復旦大學;2006年

5 宋俊芳;中美關系的政治經濟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張屹峰;肯尼迪政府的“中國觀”與對華政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瑞杰;美國國會與中美知識產權問題研究(1989-2005)[D];復旦大學;2007年

8 余萬里;美國跨國公司與九十年代的中美關系[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李增田;鮑大可及其中國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李艷輝;政治經濟的互動與中美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卓坤;冷戰(zhàn)后美國防擴散政策與中美關系[D];外交學院;2006年

2 田穎;論中美關系中的西藏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紀文宇;論非對稱性相互依賴下的中美關系[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5年

4 袁云初;9·11后美國對外政策的調整與中美關系[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5 王創(chuàng)峰;歷史沒有終結[D];河南大學;2003年

6 周三華;改革開放以來美國跨國公司在中美關系中的作用[D];蘭州大學;2007年

7 曹峻;探尋中美在亞太安全領域共同利益促進中美關系改善[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王婷;冷戰(zhàn)后中美關系中的經濟因素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9 王t ;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陳艷;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美關系的發(fā)展演變與戰(zhàn)略選擇[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84684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4684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e8f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