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在伊朗立憲革命中的作用評析
本文選題:俄國 + 伊朗 ; 參考:《西北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摘要】:20世紀初期,世界風云變幻。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亞洲被壓迫民族國家進入所謂的“亞洲覺醒”時期,1905—1911年的伊朗立憲革命正發(fā)生于這一國際大背景下。立憲革命既是伊朗現(xiàn)代政治的發(fā)端,憲法和議會在革命中首次引入伊朗,也是伊朗民族主義的發(fā)展,革命具有反對殖民主義的性質(zhì),但革命最后以失敗告終。革命失敗固然與伊朗國內(nèi)各種條件發(fā)展不成熟有關,更重要的是與外國的干涉尤其是俄國的干涉有關。爭奪世界霸權是沙皇俄國一貫追求的目標,俄國早就把奪取資源豐富、戰(zhàn)略地位重要的伊朗作為其南下爭霸印度洋和侵略南亞次大陸的一個重要步驟。自18世紀以來,俄國一直致力于通過侵占領土以及政治經(jīng)濟與軍事手段控制伊朗,伊朗承受著俄國的壓迫與奴役。伊朗立憲革命爆發(fā)后,俄國竭力阻撓革命的發(fā)展,甚至和英國合力謀殺革命。本文旨在評析俄國在伊朗立憲革命中的作用。本文認為由于俄國自身的利益關切,它在革命中發(fā)揮了很大的消極作用,尤其是俄國對革命的干涉一步步地推動著革命走向失敗。伊朗立憲革命的爆發(fā)緣于俄國因素的推動;第一屆議會的中斷有俄國的鼓動;革命第二階段初期俄國對革命的干預致使重建后的伊朗議會更加軟弱;第二屆議會時期,俄國對革命的強勢介入,最終導致伊朗議會的終結。
[Abstract]:In the early 20 th century, the world changed. The major capitali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ntered the stage of imperialism and the Asian oppressed nation-states entered the so-called "Asian Awakening" period. The Iranian constitutional revolution of 1905-1911 is taking place under this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The constitutional revolution was not only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Iranian politics,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Iranian nationalism. The constitution and parliament introduced Iran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revolution. The revolution had the nature of opposing colonialism, but the revolution ended in failure. The failure of the revolution wa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immature conditions in Iran, but also to the foreign intervention, especially the Russian intervention. Striving for world hegemony is a consistent goal pursued by the tsarist Russia, which has long taken Iran, which is rich in resources and important in its strategic position, as an important step in its struggle to dominate the Indian Ocean and invade the South Asian subcontinent. Since the 18th century, Russia has been trying to control Iran through occupation, politics, economy and military means. Iran is under Russian oppression and enslavement. After Iran's constitutional revolution broke out, Russia tried to block its development and even joined forces with Britain to murder the revolu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Russia's role in Iran's constitutional revolu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Russia has played a negative role in the revolution because of its own interest, especially the Russian intervention in the revolution has pushed the revolution to failure step by step. The outbreak of Iran's constitutional revolution was driven by Russian factors; the first parliament was interrupted by Russian agitation; the Russian intervention in the revolu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revolution made the reconstructed Iranian parliament weaker; during the second parliament, Russia's strong involvement in the revolution led to the end of Iran's parliament.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K373.44;K51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盛韻;;她們在伊朗長大[J];讀書;2008年04期
2 邵會秋;;關于草原考古的幾個問題——從庫茲米娜《印度—伊朗人的起源》一書談起[J];西域研究;2012年04期
3 孫培良;;薩珊朝伊朗述略[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4 張國偉;;初訪歸來話伊朗[J];國際展望;1990年03期
5 廣土;伊朗門交易的背后[J];國際新聞界;1992年04期
6 雪吟;;愁嫁的伊朗美女[J];旅游縱覽;2006年11期
7 鐘穗;;伊朗 一日三餐吃大餅[J];絲綢之路;2008年11期
8 Azure;李曉丹;;“我在伊朗長大”[J];商務旅行;2009年08期
9 PA;;伊朗 謎一樣的國度[J];今日民航;2009年03期
10 高瑞英;白君鶴;;七在伊朗[J];世界知識;1984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勉衛(wèi)忠;尚衍斌;;伊朗茶文化的形成及其影響[A];飲食文化研究(2006年第2期)[C];2006年
2 李文杰;;伊朗的茶俗及文化內(nèi)涵[A];飲食文化研究(2006年第2期)[C];2006年
3 葉奕良;;中國和伊朗在古代的文化交往[A];中國錢幣學會絲綢之路貨幣研討會專刊[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余靖邋翁曉鵬;增城牛仔褲 熱賣到伊朗[N];廣州日報;2007年
2 大衛(wèi)·伊格內(nèi)休斯 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曾任《國際先驅(qū)論壇報》主編;伊朗的博弈[N];經(jīng)濟觀察報;2007年
3 ;伊朗外交官探視被美關押人員[N];人民日報;2007年
4 本報專稿 陳峰;英國水兵事件:伊朗核問題小插曲[N];世界報;2007年
5 韓建軍;要和伊拉克搞合作,伊朗會觸怒美國?[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6 馬震;安理會新決議,適度加強對伊朗制裁[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7 拉赫曼·G·博安邋白瀾 譯;伊朗為什么這么倔[N];東方早報;2008年
8 方曉;美國要切斷對伊朗油氣投資[N];東方早報;2009年
9 記者 牟宗琮;伊朗擬釋放被扣美國人引各種猜測[N];人民日報;2010年
10 紀雙城 李勇 青木 李珍;伊朗?[N];國防時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瑩;近代伊朗對西方社會的初識[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6年
2 徐勁鑫;論伊朗核問題及伊朗與大國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3 納思霖;伊朗細密畫中的中國繪畫因素[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新碩;中國伊朗自由貿(mào)易區(qū)建設構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2 丁曉慶;俄國在伊朗立憲革命中的作用評析[D];西北大學;2016年
3 胡孜孜;伊拉克戰(zhàn)爭后伊朗與沙特的地緣政治博弈[D];西北大學;2016年
4 蘇君;法國介入伊朗核問題調(diào)節(jié)機制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5 張翔;禮薩·汗與伊朗教育現(xiàn)代化研究(1921—1941)[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6 李衛(wèi)杰;伊朗政治地理特征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7 楊會芳;蘇聯(lián)伊朗關系演變研究(1917-1947)[D];蘭州大學;2011年
8 郭金月;伊朗核問題上大國的合作與競爭[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趙良輝;十九世紀英俄在伊朗的爭斗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10 單維艷;美國和伊朗核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8245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2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