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里斯:一個稱謂的文化史
本文選題:賽里斯 切入點:形象 出處:《南京大學(xué)》2011年碩士論文
【摘要】:“賽里斯”是古代西方人對遙遠(yuǎn)東方的一個早期稱謂,一般認(rèn)為賽里斯指稱的是中國。對于賽里斯的研究早已有之,國內(nèi)外的學(xué)者大多都集中在賽里斯的考證上。這類考證式的研究已取得了許多有益的學(xué)術(shù)成果,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考證研究急需突破。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以來,新文化史的出現(xiàn)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本正是基于對新文化史的認(rèn)識,試圖從新文化史的角度對賽里斯作出全新的詮釋,通過對賽里斯的表面涵義分析揭示賽里斯背后的象征意義,進而指出賽里斯包涵的文化象征意義實際上是西方人依據(jù)自身的需要建構(gòu)出來的一種“他者”形象。 賽里斯一詞源于東西方交流的原始物證——絲綢,當(dāng)西方人第一次接觸到這種輕軟、華麗的絲織物時,他們在驚奇、贊嘆之余也賦予其一個高貴的稱號——賽里斯。既然存在著一種華麗的絲織物,那么也就有生產(chǎn)此種物品的民族——賽里斯人,而在遙遠(yuǎn)的東方必定有賽里斯人居住的地方,這就賽里斯國。賽里斯在西方古典文獻中具備三種基本涵義:作為具體絲織物名稱的賽里斯,作為異域民族稱號的賽里斯和作為遙遠(yuǎn)國度的賽里斯。 賽里斯集中出現(xiàn)在羅馬共和國晚期到羅馬帝國后期的歷史時間段內(nèi),受制于歷史環(huán)境的變化,除基本涵義外,賽里斯還包含著強烈的文化象征涵義。公元前一世紀(jì)到公元二世紀(jì)是羅馬大肆擴張的時代,也是帝國迅速形成的時期,這一時期的賽里斯象征意象必定會沾染上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作為異域民族的賽里斯很自然地以被征服者的形象呈現(xiàn)在古羅馬遺留下來的各類文本之中,這實際上是羅馬帝國情結(jié)在文字上的自然流露。從公元二世紀(jì)后期起,羅馬帝國內(nèi)部發(fā)生了明顯地變化,原先顯赫一時的大帝國正變得黯淡,隱藏在羅馬社會內(nèi)部的矛盾逐漸凸顯出來,政治局勢動蕩不安、經(jīng)濟形勢江河日下、社會道德腐朽墮落,羅馬帝國開始從歷史的頂點處下滑。羅馬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也影響到羅馬人對賽里斯的集體想象,賽里斯的形象隨之轉(zhuǎn)型,從被征服者的形象變?yōu)橄胂笾械奶靽覉@。這是羅馬社會在陷入了全面危機之后,生活在其中的民眾在無奈、失望之余在腦海中幻想出的一個慰藉心靈的精神家園。賽里斯形象的生成及轉(zhuǎn)型并不是偶然的,它實際上是羅馬現(xiàn)實社會在文字上的具體反映。 羅馬帝國滅亡后,基督教擴張并統(tǒng)一了歐洲。與此同時,在中東地區(qū)興起了一種新的宗教——伊斯蘭教。伊斯蘭勢力的擴張給歐洲帶來了持續(xù)不斷的軍事壓力,西方人把關(guān)注的重點放在了伊斯蘭勢力上,賽里斯也回歸到它原初的涵義,象征意義逐漸消除。公元十三世紀(jì),隨著蒙古人對亞歐大陸的統(tǒng)一,西方人到達東方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國度——契丹,賽里斯的稱謂被契丹取代,但西方人對賽里斯的誤解并沒有消除。十六世紀(jì)地理大發(fā)現(xiàn)后,隨著西方人的不斷到來,亞洲大陸東部的神秘面紗被逐漸揭開,西方人對賽里斯的誤解也最終消除。 賽里斯形象是一種典型的“他者”形象,它是生活在羅馬帝國之內(nèi)的人們基于現(xiàn)實社會的需要在腦海中建構(gòu)起來的“他者”形象,其中必然包涵著當(dāng)時人們的主觀意愿。賽里斯想象自出現(xiàn)以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伴隨著具體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賽里斯經(jīng)歷了一個由基本涵義——象征意義——基本涵義的演變過程,在這條知識線條中,賽里斯的形象在文字上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而制約賽里斯形象變化的的則是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因此,對賽里斯的研究并不集中于賽里斯本身,而應(yīng)把重點放在賽里斯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上。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new cultural history has made a lot of beneficial academic achievements , but it is obvious that the study of the new cultural history has made a lot of beneficial academic achievements , but the shortcomings are obvious , and the traditional significance of textual research is in urgent need to break through .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cultural history , and attempts to mak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Sir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cultural history .
Siris is a source of primitive evidence of exchange in the East and the West . When the Sifang first touches the soft , gorgeous silk fabric , they are surprised and admire it as a noble title , Sith . Since there is a gorgeous silk fabric , there must be a Siris people living in the Far East , which is in the western classical literature three basic meanings : Sees as the name of the specific silk fabric , Syris as a foreign national title , and Sees as a distant country .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late Roman Empire and the late Roman Empire in the late Roman Empire , the Roman Empire had a strong cultural symbol meaning . In the second century BC , the ancient Roman Empire had changed , and the Roman Empire began to fall from the apex of history . The changes in the Roman reality social environment have also affected the spiritual home of the Romans . The 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Siris image is not accidental , and it is actually a concrete reflection of the Roman reality society in the text .
After the demise of the Roman Empire , Christianity expanded and united Europe . At the same time , the expansion of the Islamic power brought about a constant military pressure in the Middle East .
Cyril is a typical " other " image , which is the image of " other people " built up in the brain by people living within the Roman Empire .
【學(xué)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12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略昌;;論葉芝《駛向拜占庭》中的帝國形象[J];上海海洋大學(xué)學(xué)報;2011年04期
2 石任之;;營造帝國的風(fēng)向標(biāo)[J];大眾電影;2011年12期
3 吳帆;;主編手記[J];今古傳奇(奇幻版幻世繪);2011年01期
4 時殷弘;;從“朝貢和平”到?jīng)Q戰(zhàn)決勝:漢初80年的帝國對外歷程[J];文化縱橫;2011年03期
5 唐錫成;;《黑客帝國Ⅱ》全揭秘[J];人生十六七;2003年08期
6 ;傳媒帝國的竊聽風(fēng)暴[J];世界知識;2011年15期
7 步非煙;;《玫瑰花的葬禮》[J];今古傳奇(奇幻版幻世繪);2011年02期
8 ;主編手記[J];今古傳奇(奇幻版幻世繪);2011年02期
9 劉燕敏;;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J];記者觀察(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花探筆;;郝蕾:情殤之后花開更艷[J];現(xiàn)代婦女;2011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共樂;;Seres國為“絲國”說質(zhì)疑[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2 石云濤;;蠶種故事與中西初識——三至六世紀(jì)西方文獻中的“賽里斯”[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rèn)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汪行福;;《帝國》:后現(xiàn)代革命的宏大敘事[A];當(dāng)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5)[C];2007年
4 董正華;;全球化:歧義紛沓的解說與真實的歷史進程[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文化共存下的記憶與遺忘”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曾惟民;;《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中的中國形象[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包詩卿;;卜正民《困厄中的帝國:元明史》介評[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7 杜維善;;蒙古帝國和四大汗國錢幣[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四輯)[C];2003年
8 江林昌;;東西方古文明的比較[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華文明”國學(xué)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6年
9 陳學(xué)明;;評《帝國》一書對當(dāng)代資本主義的最新批判[A];當(dāng)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5)[C];2007年
10 關(guān)尾史郎;;日本的五胡十六國時代史研究——以谷川道雄的《隋唐帝國形成史論》與三崎良章的《五胡十六國的基礎(chǔ)性研究》為中心[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xué)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席來旺 吳云;紐約帝國大廈為春節(jié)亮燈[N];人民日報;2009年
2 ;《星際帝國》出口日本[N];中國計算機報;2009年
3 本報駐英國記者 何屹;“未來的帝國是頭腦的帝國”[N];科技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余德;盛大電商帝國探班[N];經(jīng)濟觀察報;2011年
5 證券時報記者 劉昆明;建立你的帝國 你就是成功的[N];證券時報;2009年
6 龐曉華;蘭精公司全力打造纖維帝國[N];中國化工報;2010年
7 浙江大學(xué)哲學(xué)系 章雪富;帝國意識下的哲學(xué)[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0年
8 威廉·恩道爾 戴健 李峰 顧秀林 譯;建立石油帝國 撒下彌天大謊[N];中國工業(yè)報;2011年
9 王安;石油帝國一聲吼[N];中國貿(mào)易報;2000年
10 舒云;從《帝國的回憶》到《我們必須了解的美國》[N];光明日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董曉佳;帝國秩序的重建[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2 毛欣欣;君士坦丁堡城市管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2年
3 張日元;公元4至9世紀(jì)拜占廷帝國基督教化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4 劉阿明;布什主義——關(guān)于美國新帝國戰(zhàn)略的一種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5年
5 彭青龍;“寫回”帝國中心[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5年
6 葉穎;普世秩序的多元表達[D];北京大學(xué);2007年
7 孫興杰;帝國·霸權(quán)·區(qū)域:權(quán)力邊界與東方問題的演進[D];吉林大學(xué);2011年
8 徐海娜;影像中的政治無意識:美國電影中的保守主義[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9 杜永豪;國家繁榮:制度、秩序與力量[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0年
10 黨為;近三十年來的美國清史研究:以新清史為線索[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冀強;賽里斯:一個稱謂的文化史[D];南京大學(xué);2011年
2 陳文濤;早期絲綢西傳若干問題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1年
3 譚順蓮;帝國時期羅馬城的空間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0年
4 蘭云飛;大一統(tǒng)帝國的立法創(chuàng)制[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09年
5 高鵬;查理五世統(tǒng)治下的帝國及其歐洲爭霸戰(zhàn)爭[D];內(nèi)蒙古大學(xué);2009年
6 劉瓊;失落與追尋[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7年
7 黨為;紙片上的帝國[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5年
8 曹龍虎;走向權(quán)力祭臺:帝制中國的告密政治研究[D];南京大學(xué);2011年
9 齊靜靜;試論羅馬教育中的希臘因素[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0年
10 何文玉;帝國途窮[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2011年
,本文編號:16856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8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