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后印度文官制度與政治現(xiàn)代化
本文選題:印度 切入點:文官制度 出處:《山西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英國殖民者為了加強對印度的殖民統(tǒng)治,掠奪財富,在印度建立了文官制度。1947年印度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獲得了獨立,在繼承了英國殖民者遺留下的文官制度的同時,印度政府對現(xiàn)有的文官制度進行了民族化的改造,使它成為促進印度實現(xiàn)國家政治現(xiàn)代化,服務于印度國家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建設的國家公務員制度。本文試圖運用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的相關理論,并且結(jié)合印度獨立以來的歷史發(fā)展,進而通過發(fā)掘獨立后印度文官制度對國家政治的穩(wěn)定發(fā)展、政府權(quán)力的現(xiàn)代化以及印度官制的現(xiàn)代化的作用,來探究獨立后印度文官制度與政治現(xiàn)代化之間的關系。 論文圍繞獨立后印度文官制度在印度政治發(fā)展中發(fā)揮的主要積極作用,力圖反映其在印度政治現(xiàn)代化中的地位,揭示其與印度政治現(xiàn)代化的關系。論文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從保證國家政策實施的穩(wěn)定性和削弱國家內(nèi)部各種勢力的政治離心力論述了獨立后印度文官制度對于維護國家政治穩(wěn)定發(fā)展的積極作用。第二章主要從加強政府權(quán)力的制度化、理性化和世俗化三個方面論述了獨立后印度文官制度對于推動政府權(quán)力現(xiàn)代化的積極作用。第三章主要從文官制度有利于官吏管理的科學化、有利于官吏選任的民主化及有利于官吏隊伍的高效化論述了獨立后印度文官制度對于實現(xiàn)官制現(xiàn)代化的積極作用。 獨立后印度文官制度的實行促進了印度政治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但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其不可否認的缺陷,印度的文官制度同樣也是如此。例如,目前印度的文官機構(gòu)過于龐大,加重了國家財政的負擔;在文官中“長官意識”比較濃;文官法規(guī)非常繁多且不統(tǒng)一等,這些問題還需通過日后進一步的改革加以解決。
[Abstract]:From 18th century to the middle of 19th century, British colonists established a civil service system in India in order to strengthen its colonial rule over India and plunder its wealth. In 1947, India gained its independence from British colonial rule. While inheriting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left over by the British colonists, the Indian government reformed the existing civil service system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India's national politics and serve India's national politics and econom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pply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combine with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ndia since independence. By exploring the role of Indian civil service system in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olitics,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ment power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Indian official system after independ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n civil service system and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after independence is explored.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main positive role of Indian civil service system in Indian political development after independence, and tries to reflect its position in Indian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dian civil service system after independence from the aspects of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national policy and weakening the political centrifugal force of various forces within the country.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strengthening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government power.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positive role of Indian civil service system in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ment power after independence. The third chapter is main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that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Indian civil service system in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official system after independe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dian civil service system after independenc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dia's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but nothing can be perfect, and there will be undeniable defects in it. The same is true of the Indian civil service system. For example, At present, India's civil service institutions are too large, which has increased the burden of national finance; among civil servants, the sense of "chief officer" is relatively strong; the civil service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very numerous and not uniform, and so on, these problems still need to be solved through further reform in the future.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3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行;翟永冠;;試論新中國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與我國政治現(xiàn)代化的進程[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2 姚梅琳;;北洋時期的關稅自主運動[J];上海海關高等?茖W校學報;1999年03期
3 邢來順;;近代以來德國貴族政治特權(quán)的延續(xù)及其原因[J];世界歷史;2011年02期
4 周一平;黃信遠;;近十年來辛亥革命研究的新進展[J];河北學刊;2011年04期
5 安俊杰;;我國公共政策中公民參與的問題與對策[J];文學教育(中);2011年08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松松;;中國政治現(xiàn)代化中的政黨因素——基于辛亥革命歷史的分析[A];現(xiàn)代化的特征與前途——第九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劉德林;;政治現(xiàn)代化與黨的領導[A];現(xiàn)代化的特征與前途——第九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廖大偉;;刺宋案與民初政治現(xiàn)代化嘗試的夭折[A];近代中國(第十三輯)[C];2003年
4 郭德宏;;什么是現(xiàn)代化?[A];五十年社會變遷與中國現(xiàn)代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劉志山;;論深圳特區(qū)的現(xiàn)代化[A];2002中國經(jīng)濟特區(qū)論壇: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體制問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孫欲聲;;論新中國的政治現(xiàn)代化[A];五十年社會變遷與中國現(xiàn)代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7 王金洪;;藏區(qū)公民的政治參與:藏區(qū)政治現(xiàn)代化的動力[A];“西藏和其他藏區(qū)現(xiàn)代化道路選擇”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8 文紅玉;涂志明;;試論新中國成立后劉少奇的政治現(xiàn)代化觀[A];中國共產(chǎn)黨與現(xiàn)代中國[C];2001年
9 鄒臘梅;李和平;;社會進步、政治民主、民族振興——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現(xiàn)代化之路[A];中國共產(chǎn)黨與現(xiàn)代中國[C];2001年
10 尹書博;;鄧小平對中國政治現(xiàn)代化的貢獻[A];五十年社會變遷與中國現(xiàn)代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張春;泰國政治現(xiàn)代化邁入新階段[N];東方早報;2011年
2 劉云 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土耳其的軍隊與政治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安徽大學 陳義平;政治文化是政治現(xiàn)代化的內(nèi)在支撐[N];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者 張春;平衡泰國的現(xiàn)代化陣痛[N];東方早報;2010年
5 陸昀;北京率先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時間應有所調(diào)整[N];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
6 高兆明;政治視域中的行政[N];光明日報;2007年
7 韓磊;什么是政治發(fā)展[N];學習時報;2005年
8 王富香 作者單位為忻州市煤運公司;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重要意義[N];山西政協(xié)報;2006年
9 夏昌奇(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市民社會的三種話語[N];長江日報;2005年
10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 王占陽;漸進性民主化具有歷史的合理性[N];社會科學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旭紅;新民主主義政治文明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付育;清末政治改革的法律路徑[D];吉林大學;2006年
3 宋林霖;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能力建設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賈國華;冷戰(zhàn)后塞繆爾·亨廷頓國際戰(zhàn)略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5 李云霞;中印現(xiàn)代化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菊香;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中國現(xiàn)代化[D];復旦大學;2008年
7 王瑩;憲政主義、絕對主義與現(xiàn)代伊斯蘭主義[D];南開大學;2008年
8 劉濤;當代中國政法委員會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許和隆;沖突與互動:轉(zhuǎn)型社會政治發(fā)展中的制度與文化[D];蘇州大學;2006年
10 饒義軍;多元現(xiàn)代性與政治發(fā)展[D];浙江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飛;獨立后印度文官制度與政治現(xiàn)代化[D];山西大學;2010年
2 張小鵬;中國政治現(xiàn)代化的因素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3 張瓊;德意志帝國政治現(xiàn)代化的自反性特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喬志龍;論當代中國政治現(xiàn)代化的實現(xiàn)[D];內(nèi)蒙古大學;2004年
5 楊麗梅;論中國政治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設[D];河北大學;2004年
6 孫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7 萬紹紅;論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設路徑[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史杰;當代中國政治現(xiàn)代化目標論析[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9 郭貴銀;職業(yè)化、非職業(yè)化[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10 李飛;政治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輿論監(jiān)督[D];東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442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4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