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共和國政治學研究
本文選題:羅馬共和制 切入點:共和主義 出處:《吉林大學》2010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本文試圖從羅馬共和國的政治實踐領域入手,闡述羅馬共和國在西方政治文明和政治文化傳統(tǒng)形成發(fā)展中承上啟下的作用,特別是其在共和主義核心價值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理論指導,運用歷史分析、比較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羅馬共和國的國家形成、政體模式、公民思想和自由理念,通過與希臘政治思想理論的比較,論述了羅馬共和國因國家建立背景和發(fā)展進程的不同而在這些方面產(chǎn)生的新的變化和獨有特點,指出盡管羅馬共和國的政治思想理念因承希臘而來,但在其發(fā)展進程中已經(jīng)形成了其獨有的內涵與道路,直接影響了共和主義核心價值基本內容的構成,奠定了共和主義理論框架的基礎,同時也影響了西方各政治思想理論流派以及政治制度的發(fā)展歷程。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begin with the political practice of the Roman Republic and to expound the role of the Roman Republic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political cultural tradition. In particula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republicanism. This paper, guided by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pplies historical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have analyzed the formation of the Roman Republic, the model of government, the idea of citizenship and freedom,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political ideology of Greece. Having discussed the new changes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man Republic in these areas aris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noting that, although the political ideas of the Republic of Rome have come from Greece,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it has formed its unique connotation and road, which has directly affect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core value of republicanism, and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republicanism.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schools and political system.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1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葛琮源;;西方海盜史的審美漫談[J];美與時代(下);2011年06期
2 孫力;;羅馬復興[J];中華少年(DK少年百科);2011年09期
3 楊俊明;;勤奮耕耘 勇于拓荒——評宮秀華著《羅馬:從共和走向帝制》[J];世界歷史;2011年02期
4 劉坤輪;;追夢人生 讀江平先生《沉浮與枯榮》一書有感[J];中國審判;2011年04期
5 蘇振華;李行;;關于胎兒權利保障的膚淺認識[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6 晏紹祥;;18世紀歐洲關于古典世界歷史的學術[J];史學理論研究;2011年03期
7 馬嘯;;元老院與古羅馬的兩次政體演變[J];慶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8 華建忠;;華建忠:歷史上的商業(yè)模式(1)[J];深圳特區(qū)科技;2010年Z2期
9 徐延昭;;淺析中世紀晚期西歐官吏階層的產(chǎn)生[J];史學集刊;2011年04期
10 柴榮;;基督教進入英國法律的路徑[J];河北學刊;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俊;張?zhí)旖?;試析羅馬法在法律行為制度產(chǎn)生過程中所起的作用[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2 馬旭東;;試論羅馬法對伊斯蘭法的影響[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龔鵬程;;由法律看西方對中國文化的認知[A];《國學論衡》第三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論文集[C];2004年
4 劉力鋒;;確定性之美:羅馬法對萊布尼茨法哲學思想的影響[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5 陳磊;周宏斌;;論醫(yī)療糾紛的舉證責任分配[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6 陳磊;周宏斌;;論醫(yī)療糾紛的舉證責任分配[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7 王有志;石少俠;;民商法關系論[A];中國商法年刊創(chuàng)刊號(2001)[C];2001年
8 汪洋;;羅馬法上的“集體土地”制度——從氏族集體土地到市鎮(zhèn)集體土地[A];2011年第二屆全國民商法學博士生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朱慶;;“商人”本質的反思:一個身份的視角——兼論我國制定“商事通則”的必要性[A];中國商法年刊(2007):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商法建設[C];2007年
10 方曉東;;西塞羅教育思想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滌宇 黃美玲;立足國情科學借鑒羅馬法[N];人民日報;2011年
2 晏紹祥;民主:古代的,現(xiàn)代的[N];南方周末;2010年
3 陳夏紅;中國“羅馬法的活字典”[N];法制日報;2004年
4 吳晨光;“老兵不會死去,只會默默地消逝”[N];南方周末;2004年
5 華東政法學院 朱淑麗;羅馬法的特質[N];人民法院報;2005年
6 記者奚平;羅馬法已成中國民法法典化重要參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劉金林;物權法建構應充分吸納羅馬法原理[N];檢察日報;2005年
8 湖南省長沙縣人民法院 李少葵;元首制時期走向繁榮的羅馬法[N];人民法院報;2010年
9 秋風;究竟什么是法治[N];深圳商報;2004年
10 彭艷艷;法國民法典[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曉;羅馬共和國政治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田甜;羅馬城區(qū)歷史別墅園林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3 王洪;合同形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4 孫曉光;羅馬法與近代民法的倫理基礎[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覃遠春;民法自然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6 王茂祺;給付障礙體系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7 王鶴;羅馬軍隊與西部行省羅馬化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季境;論民法上的占有[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9 張永華;民法的自然法學基礎[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10 楊佳紅;民法占有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春梅;羅馬共和國時期公民婦女的社會地位[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方向昆;論土地制度與羅馬共和國的興衰[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趙晶晶;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愛國精神[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菲莉;羅馬共和國時期家庭文化初探[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5 齊玉鳳;羅馬共和國末期婦女地位的提高及原因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孔金鋒;社會轉型視野中的羅馬帝制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付曉倩;“光榮與偉大”;公元前3—2世紀希臘與羅馬的接觸及其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8 岳政坤;論羅馬法對中國近代民法體系形成的影響[D];黑龍江大學;2005年
9 劉冰雪;試論羅馬法對蘇格蘭的歷史影響[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李珂;論羅馬共和國的騎士階層[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294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2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