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全球戰(zhàn)略與澳門——以1816年阿美士德訪華為中心
本文選題:阿美士德使團 切入點:英國全球戰(zhàn)略 出處:《廣東社會科學》2013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19世紀初,英國政府派出阿美士德使團前來中國,希圖通過外交渠道緩解越來越嚴重的中英貿(mào)易沖突,擴大對華貿(mào)易。澳門作為當時中西交往的前沿陣地,在此次英國使團的準備和使華過程的不同階段發(fā)揮了多種不同的作用。圍繞澳門所發(fā)生的中英交涉深刻體現(xiàn)出在以西方勢力為主導的全球化進程初期,西方游戲規(guī)則并非處處適用,澳門在中國外交體制從"華夷之辨"到所謂"平等外交"的艱難轉變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耐人尋味的。
[Abstract]:In early 19th century, the British government sent Amestor missions to China in an attempt to ease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Sino-British trade conflicts and expand trade with China through diplomatic channels. Macao was the frontier of Sino-Western exchanges at that time.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British mission and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rocess of bringing China to China, many different roles were played. The Sino-British negotiations around Macao were deeply reflect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dominated by Western forces. The western rules of the game do not apply everywhere, and the role of Macao in the difficult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diplomatic system from "the debate of China's foreign affairs" to the so-called "equal diplomacy" is intriguing.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歷史系;中山大學廣州口岸史重點研究基地;
【基金】:澳門基金會資助 澳門科技大學主持的“澳門在全球化和東西文化交流中的歷史地位、獨特作用與現(xiàn)實意義研究”項目的子課題“澳門在中西方文化交流過程中的緩沖與屏蔽作用”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561;K249.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昭明;鴉片戰(zhàn)爭前后澳門地位的變化[J];近代史研究;198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利;鄧建鵬;宋思妮;;法律、帝國與近代中西關系的歷史學:1784年“休斯女士號”沖突的個案研究[J];北大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2 劉芳;;清禁教時期湖廣天主教的傳教情況[J];船山學刊;2010年04期
3 李慶新;;明代屯門地區(qū)海防與貿(mào)易[J];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4 劉澤生;;回歸十年澳門研究的回顧與思考——以澳門歷史研究為中心[J];廣東社會科學;2009年06期
5 譚世寶;;乾隆十四年《澳門約束章程》碑新探[J];廣東社會科學;2010年02期
6 陳文源;;明清時期廣東政府對澳門社會秩序的管理[J];廣東社會科學;2012年06期
7 程美寶;;澳門作為飛地的“!迸c“機”——16-19世紀華洋交往中的小人物[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8 寧嶺晏;澳門市政制度的演變與前瞻[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9 張廷茂;16—17世紀澳門與葡萄牙遠東保教權關系的若干問題[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10 陳偉明;;明清澳門內地移民的發(fā)展類型與人口構成[J];暨南史學;2002年0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孝忠;明清香山縣地方志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張衛(wèi)明;晚清中國對國際法的運用[D];復旦大學;2011年
3 卜奇文;清代澳門與廣州經(jīng)濟互動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4 馬永明;論外部性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以香山籍歸僑為例[D];暨南大學;2004年
5 石元蒙;明清朝貢體制的兩種實踐(1840年前)[D];暨南大學;2004年
6 趙樹廷;清代山東對外貿(mào)易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7 趙殿紅;清初耶穌會士在江南的傳教活動[D];暨南大學;2006年
8 王巨新;清朝前期涉外法律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劉冉冉;1651-1849年清朝政府對澳門的管治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賓靜;清代禁教時期華籍天主教徒的傳教活動研究(1721—1846)[D];暨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閻銘;明清士大夫與耶穌會士譯著[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康寧;明中后期下澳通夷問題及其司法實踐[D];西南大學;2011年
3 李晉華;清代澳門娼寮章程初探[D];暨南大學;2011年
4 李寧艷;眉額帶歷與澳門[D];暨南大學;2011年
5 練成圳子;清前期中英刑事法律沖突透視[D];復旦大學;2011年
6 魏霞;傳統(tǒng)中的抗爭——清前期廣東女性角色探析[D];暨南大學;2002年
7 弭友海;清朝順康雍時期對澳門的政策與管理[D];山東大學;2005年
8 劉文霞;清代粵商對弱勢群體的關注[D];暨南大學;2005年
9 朱俊芳;明清時期澳門人口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10 鐘百紅;雍正朝觀風整俗使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敏之;簡論葡占澳門[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劉素萍;凡兵;;太平洋戰(zhàn)爭期間 日軍為何不進攻澳門[J];學習月刊;1999年03期
3 ;二戰(zhàn)時日本為什么不占領澳門[J];四川統(tǒng)一戰(zhàn)線;1999年12期
4 ;二戰(zhàn)中日本為何沒占領澳門[J];陜西審計;1999年03期
5 任光敏;葡萄牙在澳門的苦力貿(mào)易[J];湖北三峽學院學報;1999年06期
6 劉繼興;;二戰(zhàn)時日本為何唯獨不敢侵略澳門?[J];芳草(經(jīng)典閱讀);2011年04期
7 ;知識之窗[J];山西老年;1999年11期
8 伊莎貝爾·莫賴斯;;種牛痘與澳門葡人[J];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9 柳若梅;;歷史上俄羅斯人之認識澳門[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湯開建;《日本一鑒》中的葡澳史料[J];嶺南文史;199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艷瓊;;從秘魯華工案看晚清海外華人政策的演變[A];浙江史學論叢(第一輯)[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鐘瑞海;瑞典東印度公司的鴉片走私[N];財經(jīng)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文紅;17世紀上半葉歐洲殖民者與東南亞的海上貿(mào)易[D];廈門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994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9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