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世界歷史論文 >

殖民地時代北美東部林地印第安人與白人禮物互贈活動及其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8-03-09 17:35

  本文選題:禮物交換 切入點:文化 出處:《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交換禮物是印第安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美殖民地時代,隨著印第安人與白人文化交流的深入,雙方創(chuàng)造出一些彼此都能夠接受的禮儀,賦予其"共同意義"。印第安文化中的禮物贈予習俗逐漸為殖民地白人接受,成為雙方交往的重要禮節(jié)。這種禮物互贈活動不僅有助于雙方文化交流規(guī)模的擴大,而且對雙方關系后來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Abstract]:The exchange of gifts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dian culture. In the colonial era of North America, with the deepening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Indians and whites, both sides created some manners that were acceptable to each other. The custom of giving gifts in Indian culture gradually became accepted by white colonies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courtesy for their exchanges. This kind of gift exchange not only contributed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he two sides, It also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11SSXT113)
【分類號】:K7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潤堂;;牛馬征服美洲[J];大科技(百科探索);2006年03期

2 卡洛斯·毛里西奧·維加;徐世澄;;哥倫比亞帕埃斯人的生活和斗爭[J];世界民族;1983年02期

3 朱世廣;試論美洲印第安人淪為被奴役地位的歷史教訓[J];拉丁美洲研究;1999年06期

4 李志榮,黎天麗;《加拿大民族志》評介[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韓琦;西屬拉美歷史上的委托監(jiān)護制[J];史學月刊;1991年04期

6 劉潤堂;;毒品維系的印加帝國[J];大科技(百科探索);2007年11期

7 余華;;500年前的一次全球化[J];書摘;2008年12期

8 阮西湖;;加拿大土著民族走向自治——加拿大民族政策的第二個轉折點[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3年02期

9 喻冰峰;;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的“全面同化”政策述論[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10 陳文林;;歷史唯心主義的標本——評蘇聯(lián)史學家對西班牙傳教士拉斯·卡薩斯形象的美化[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文堪;;古代世界的文化聯(lián)系和交流——三本中英文論著讀后[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C];2005年

2 徐世澄;;玻利維亞的民族關系與民族政策[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王文仙;;論殖民地時期墨西哥大莊園和印第安村社的不平等依存關系[A];"發(fā)展中國家現(xiàn)代化模式"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5年

4 喬明順;;試論西屬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及其與英屬北美十三州殖民制度的區(qū)別[A];河北省歷史學會一九八○年年會論文選[C];1980年

5 林士民;;北洋航路拓展與朝鮮半島制瓷文化的交流[A];中外關系史論叢(第四輯)[C];1992年

6 葉奕良;;古代中國伊朗文化關系略論[A];中外關系史論叢(第四輯)[C];1992年

7 黃啟臣;;明清時期中國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及其影響[A];中西初識二編——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8 曲玉維;;徐福與哥倫布[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9 拜根興;;《三國遺事》所見羅唐關系關聯(lián)內容的新考察[A];唐史論叢(第九輯)[C];2006年

10 韓琦;;論克里奧爾民族主義的形成及其局限性[A];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會第17屆年會暨“紀念拉美獨立20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蓉霞;我讀“五月花號”[N];文匯報;2007年

2 劉蘇里;美利堅的立國是一連串事件[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3 胡錦山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同化與自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徐翼;記憶中的印第安人[N];發(fā)展導報;2004年

5 徐翼;記憶中的印第安人[N];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

6 嚴慶;阿拉巴馬——庫沙塔:一個傳統(tǒng)漸遠的印第安部落[N];中國民族報;2009年

7 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董經(jīng)勝;曲折的拉美革命[N];經(jīng)濟觀察報;2011年

8 趙大新;拉丁美洲:歷史的另一種書寫[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9 丁見民 南開大學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中心;二戰(zhàn)后加拿大土著民族政策的演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10 特約記者 李國榮;中美最早的觸貿易——“中國皇后號”[N];中國檔案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蔣有亮;近代中加文化交流史——一曲傳教士的悲歌[D];復旦大學;2010年

2 王克平;朝鮮與明外交關系研究[D];延邊大學;2009年

3 田瑾;十八、十九世紀奧斯曼帝國與歐洲文化交往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4 張來儀;帕米爾宗教文化初探[D];暨南大學;2005年

5 姜清波;入唐三韓人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6 鄭信哲;在日朝鮮人歷史及其現(xiàn)狀研究[D];延邊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牛健;美國新聞署:產(chǎn)生的理由 消失的根據(jù)[D];吉林大學;2007年

2 寧宇;美國印第安政策與印第安人有限政治權利探討[D];外交學院;2011年

3 郭琦;論美國內戰(zhàn)中的印第安人[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宋政華;格蘭特的和平政策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喻冰峰;19世紀中葉后美國印第安人政策的演變及其對印第安人的影響[D];四川大學;2004年

6 朱柯冰;加拿大印第安人歷史及其與主流社會的撞擊融合[D];天津理工大學;2011年

7 曾慶安;薩卡佳維雅—從“蠻族婦女”到“傳奇英雄”[D];復旦大學;2010年

8 陳璐一;日本遣唐使研究述論[D];鄭州大學;2007年

9 王穎玨;楊百翰時期美國摩門教會印第安人政策研究(1851-1857)[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梁立佳;易洛魁人哈德薩姆·雷克宗教運動原因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58955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8955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1c8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