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與紐約城市發(fā)展
本文選題:移民問題 切入點:新阿姆斯特丹 出處:《城市問題》1999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移民對紐約建設和發(fā)展的影響是巨大的、深刻的。但要公正地評價移民與紐約城市發(fā)展的關系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都不是孤立的。移民對紐約城市發(fā)展的積極作用,,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移民是紐約城市化的重要推動力移民對紐約地域的擴展和城市人口...
[Abstract]:The impact of immig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York is enormous and profound. But it is not easy to fairly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migrants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New York. The positive effect of immigration on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New York is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immigration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urbanization in New York.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F299.7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向劍君;三峽“熱”什么[J];山區(qū)開發(fā);1996年01期
2 ;誕生于街頭[J];中國海關;2004年05期
3 唐文正;借移民之水 行開發(fā)之舟[J];中國農(nóng)村信用合作;1994年03期
4 劉濤;;移民銀行[J];世界博覽;1996年09期
5 ;舊金山——移民大家庭[J];山東對外經(jīng)貿(mào);1997年Z1期
6 楊起;困惑于楓葉國度的中國移民[J];中國經(jīng)貿(mào)導刊;2002年07期
7 程希;移民與發(fā)展:南北問題的視角[J];中國發(fā)展;2004年04期
8 李德元;淺論明清海岸帶和陸島間際移民[J];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2004年03期
9 王瑩;;近代移民對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發(fā)展的影響[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10 何敏波;;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與中華文化在當?shù)氐膫鞑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S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江都;;關注移民村(點)的小康社會文化建設[A];中國群眾文化學會全國群眾論文評獎論文集[C];2003年
2 陳曉明;;圍繞建立水電支柱產(chǎn)業(yè)而產(chǎn)生非自愿移民的問題與對策[A];水庫經(jīng)濟論文集(二○○三年)[C];2003年
3 黃英湖;;五緣文化與海外華僑華人社團組織[A];五緣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緣文化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張彩霞;;從閩臺物緣看福建移民及其影響[A];五緣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緣文化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杜華山;;立足搬遷著眼發(fā)展高起點建設移民新城[A];水庫經(jīng)濟論文集(二○○三年)[C];2003年
6 李湘黔;;妥善處理庫周剩余土地資源維護庫區(qū)社會的長期穩(wěn)定[A];水庫經(jīng)濟論文集(二○○三年)[C];2003年
7 徐琪;;再談三峽庫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與移民遷建[A];生態(tài)安全與生態(tài)建設——中國科協(xié)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8 陳鳳艷;;對我國現(xiàn)行國籍管理制度的思考[A];21世紀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白南生;盧邁;;中國農(nóng)村扶貧開發(fā)移民方法和經(jīng)驗[A];中國扶貧論文精粹[C];2001年
10 徐紅罡;崔芳芳;;西遞旅游移民的遷移特點[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慧卿;移民企業(yè)家何以對紐約趨之若鶩[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7年
2 段亞兵;倫敦何以成億萬富翁最多的國際大都市[N];深圳商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王朝霞;移民村的村支書[N];甘肅日報;2006年
4 陳青峰邋鄧國云;南豐浙江移民成為創(chuàng)業(yè)帶頭人[N];江西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王俊;趙麗宏:移民城市蘊藏著偉大故事[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6 馮競;重慶江津:實現(xiàn)移民安穩(wěn)致富[N];科技日報;2004年
7 謝紅斌;上饒縣5000移民告別貧困[N];上饒日報;2006年
8 本報評論員 錢飛鳴;國際化深圳需要“世界移民”[N];深圳商報;2006年
9 本報評論員 錢飛鳴;先鋒氣質(zhì) 移民品格[N];深圳商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馬堅兵 特約通訊員 崔松良;移出新天地[N];運城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廣;移民與紐約城市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翁定軍;沖突的策略[D];上海大學;2005年
3 施祖留;水利工程移民管理理論框架構建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4 張詠;認同與發(fā)展——一個邊疆漢人移民社區(qū)的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5 翟晶;邊緣世界[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6 于珍;近代上海同鄉(xiāng)組織與移民教育研究(1843-1949)[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雷紅波;上海新移民的語言社會學調(diào)查[D];復旦大學;2008年
8 薛政超;湖南移民史研究(618-1279年)[D];南京大學;2006年
9 孫潔瓊;社會對抗與美國革命的激進性[D];南開大學;2009年
10 王新祝;水電旅游城發(fā)展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冠輝;美國古巴移民融合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何慧珠;移民,文化適應與文化價值:在美國出生的華人和他們移民父母的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黃薇;“老紐約”社會中的新女性[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4 陶蓓玲;跨國現(xiàn)象:一個研究移民的新框架——理論剖析與華人案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5 王進;電影《刮痧》中的移民文化身份問題[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6 王來剛;清代內(nèi)蒙古地區(qū)的漢人移民史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7 袁茜;1845-1849年愛爾蘭大饑荒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8 夏真芳;重慶三峽庫區(qū)居民生活質(zhì)量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4年
9 崔文霞;國際大都市紐約的城市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劉偉;澳大利亞多元文化政策述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587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5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