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運動今昔論
本文關鍵詞: 圈地運動 馬克思理論 時代 出處:《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圈地運動,是英國歷史上發(fā)生的一次歷史持久、影響深遠的土地變革運動。這場運動,改變了土地財產權,改變了土地使用和耕作方式,改變了村莊的布局和面貌,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認為,使勞動者與他的勞動條件的所有權分離,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開始的前提,而圈地運動,迫使小農失地破產、成為雇傭工人的歷史過程,正好滿足了資本主義生產實現(xiàn)的條件,是原始積累的一種途徑。在圈地運動的最后歷史過去百年之后,對其進行的研究和解讀變得日益復雜,這既反映了研究角度的變化,也反映了新時代賦予歷史研究的闡釋需求,發(fā)人深省。
[Abstract]:The enclosure movement, a long-lasting and far-reaching movement of land change in British history, changed land property rights, land use and farming practices, and the layout and appearance of villages. Marxist theorists believe that the separation of workers from the ownership of their working conditions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beginning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and that the movement of land enclosure forces smallholder farmers to go bankrupt.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employing workers, which meet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is a way of primitive accumulation. After a hundred years of the last history of the enclosure movement, the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of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This not only reflects the change of research angle, but also reflects the interpretation demand of historical research entrusted by the new era, which is thought-provoking.
【作者單位】: 天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F356.1;K561.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登德;;《富國策》著譯者考釋[J];安徽史學;2006年06期
2 于民;;圈地運動與英國農業(y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典型性問題新論——兼與國內學術界某些流行性觀點商榷[J];安徽史學;2009年02期
3 賴凡;;論英國衰落之福利因素[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4 張長有;;基于理論和實踐的農民養(yǎng)老保障方案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7期
5 方芳;;馬克思世界歷史性思想的公正維度[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6 李煒;;海盜與1588年英西海戰(zhàn)[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7 李義中;;英國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論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0期
8 王延濤;;廖仲愷的經濟思想[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Z1期
9 周章領;;生態(tài)危機的新變化及其對策探微[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10 厲以寧;美國邊疆學派“安全活塞”理論批判[J];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196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黎秀蓉;;“李約瑟之謎”的博弈論解讀[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宋寶安;張一;;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控制物價促進穩(wěn)定的基本戰(zhàn)略[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顧學寧;;當局者清——全球金融風暴、全球性經濟危機與世界的未來、中國的作為[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王漢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結果[A];陜西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0年年會“西部大開發(fā)10年”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賽依丁·賽里木江;;運用《資本論》觀點正確認識全球金融危機[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延晶津;;《資本論》與資源型城市政府引導性可持續(xù)發(fā)展探析[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暨商洛率先突破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張開;;干預分配與擴大內需——后金融危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延安經濟社會發(fā)展新思路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韓慶祥;張艷濤;;馬克思哲學的大眾形態(tài)、學術形態(tài)、政治形態(tài)及其歷史命運[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9 雷搏;;對科技教育與道德教育歷史沖突的認識[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10 雷搏;;對科技教育與道德教育歷史沖突的認識[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漢生;英國都鐸王朝的語言與文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溫美平;中國共產黨金融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凌云;“雙本位”國際貨幣體系的形成與影響[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大川;約翰·理查德·格林《英國人民簡史》史學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張靜波;女性主義視角下的宗教人格與創(chuàng)作:勃朗特姐妹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鐘明春;基于利益視角下的環(huán)境治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書藏;英國公共廣播電視體制的生成探源[D];武漢大學;2010年
8 曾友中;馬克思貨幣理論與當下金融危機[D];武漢大學;2010年
9 王歡;超越資本邏輯與符號邏輯[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高連福;孔子與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及其會通[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郭云英;統(tǒng)籌城鄉(xiāng)視域中的農村城鎮(zhèn)化問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3 于婷;煤炭企業(yè)跨區(qū)域擴張風險指標體系及其評價模型構建[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邵邦;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齊自琨;發(fā)展文化生產力的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武威志;我國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7 者麗瓊;英國反家庭暴力法律的歷史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黃婷;融資融券業(yè)務擔保法律制度選擇[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尚志遠;西方國際貨幣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吳玲;文化全球化影響與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之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雪松;;也談英國農民反圈地運動斗爭的性質[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2 郝承敦;試論英國農民反圈地斗爭的性質[J];齊魯學刊;1988年04期
3 李敏;中、英圈地運動之比較[J];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1期
4 王緒杰;;早期圈地運動對英國租地農場發(fā)展的影響[J];理論界;2009年08期
5 陳嵐;;圍觀和皺眉的力量[J];雜文選刊(下旬版);2011年02期
6 禹繼杰;;英國圈地運動中的三種轉變對工業(yè)革命的影響[J];學理論;2010年33期
7 韓嘯;;論圈地運動和英國下層農民的土地權利[J];法制與社會;2011年13期
8 劉錦濤;;十七世紀中英圈地的比較研究[J];農業(yè)考古;2009年01期
9 曾雄生;明清桑爭稻田、棉爭糧田和西方圈地運動之比較[J];中國農史;1994年04期
10 豐華琴;英國圈地運動與自耕農的消亡[J];殷都學刊;199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盧迪;;馬克思主義現(xiàn)代化理論及對中國的影響[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學術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2 陳學明;馬擁軍;;馬克思主義的命運——蘇東劇變后西方四大思想家走近馬克思的啟示[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二輯)[C];2001年
3 戴生岐;;回到馬克思,發(fā)展馬克思——陜西省2010年馬克思哲學學術研討會綜述[A];馬克思主義探原——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4 韓立新;;馬克思主義和生態(tài)學:馬克思勞動過程理論的生態(tài)學問題[A];馬克思主義與生態(tài)文明論文集[C];2010年
5 劉嘯霆;;重讀恩格斯——全球化背景下詮釋和發(fā)展馬克思理論的必然選擇[A];第八次哈爾濱“科技進步與當代世界發(fā)展”全國中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6 M.考林;黃陵渝;;成熟時期的馬克思的異化觀[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二輯)[C];2001年
7 蘇文菁;;閩在海中:福建的地域、族群、時代與文化的獨特性[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曲亞光;;老問題困擾新農村建設[A];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農業(yè)分會場論文專集[C];2006年
9 楊名通;;建設新農村必須保證新農村健康發(fā)展[A];2006湖南省城鄉(xiāng)規(guī)劃論文集[C];2006年
10 曲亞光;;老問題困擾新農村建設[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戴斌;2002:超速開放下的圈地運動[N];21世紀經濟報道;2003年
2 魯寧;“圈地運動”套牢農民[N];中國礦業(yè)報;2001年
3 本報記者 李祝義;汽車品牌展開“圈地運動”群雄逐鹿中國市場[N];中國企業(yè)報;2010年
4 東方爾;從“圈地運動”到“圈錢比賽”[N];中國房地產報;2005年
5 ;狙擊第三次圈地運動[N];中國建設報;2004年
6 柏舟;誰為“圈地運動”埋單[N];民營經濟報;2006年
7 肖樹臣;河南:緊急叫停非法圈地運動[N];工人日報;2004年
8 蕭雨;微博界的新“圈地運動”[N];中國文化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胡靜;“新圈地運動”[N];消費日報;2005年
10 唐穎豪;房產中介重掀“圈地運動”[N];房地產時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玉華;馬克思社會結構理論及其對和諧社會建設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江勝珍;論馬克思的公平思想[D];中南大學;2012年
3 田志亮;馬克思政治哲學及其當代價值[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4 韓澤棟;理解“晚年馬克思”[D];河南大學;2011年
5 張永紅;馬克思的休閑觀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6 劉真金;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7 涂四益;階級與憲政——從洛克到黑格爾和馬克思[D];武漢大學;2010年
8 穆方平;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及其中國化闡釋[D];復旦大學;2011年
9 肖永輝;論馬克思的共產主義世界觀[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于微;馬克思勞動論題的歷史解讀[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方;馬克思人道主義思想的實踐視域[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0年
2 趙麗;馬克思生產關系概念形成的文本分析[D];河南大學;2011年
3 王淼;馬克思理論的現(xiàn)代性意蘊及其當代啟示[D];黑龍江大學;2010年
4 胡葆蕓;馬克思的社會科學觀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5 羅昊蘇;馬克思正義觀之方法論初探[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6 劉嫻靚;馬克思歷史主體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雷;馬克思語言觀的當代闡釋[D];廣州大學;2010年
8 王慧;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賀;馬克思與生態(tài)學思想的關系及其實踐意蘊[D];河南大學;2011年
10 吳佩琦;馬克思需要理論的發(fā)展及其現(xiàn)實意義[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5487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4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