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越南的海洋意識
發(fā)布時間:2018-02-23 04:59
本文關(guān)鍵詞: 海洋意識 海神祭拜 航海 古代越南 出處:《廈門大學》2008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越南位于中南半島東部,陸地自然生存條件優(yōu)越,東臨廣闊的海洋,既具有內(nèi)陸的封閉性,也具有面向海洋的開放性。學術(shù)界一般認為古代越南很少與海洋發(fā)生聯(lián)系、不具備海洋意識。實際上,越南在其歷史文明的演進過程中,早已開始接觸和認識海洋,與海洋有了各種聯(lián)系,海洋文明依附于陸地稻作文明而存在。 文獻著述、神話傳說和海神信仰是古代越南海洋意識得以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與宗教形態(tài)載體。古代越南文獻形成較晚,其中也有一些旁及或?qū)iT記載海洋的官、私著述,有些作品還鮮為人知!对降橛撵`集》、《嶺南摭怪》中的一些海洋神話傳說故事,折射出古代民族起源、抵御“外侵”和日常生產(chǎn)生活的史影,值得深入考察。南海龍王、天依阿那演婆、南海四位圣娘、邰陽夫人、“嘎翁”(鯨魚)作為海神,起源多樣,體現(xiàn)出多種文化的影響,成為古代越南特別是阮朝早期官方和民間涉海崇拜與祭祀的最主要對象。海洋神話傳說和海神信仰從文化和宗教層面上反映了越南古代居民對海洋的認識和思考。 古代越南所進行的海洋開發(fā)、海洋航行等活動則是其海洋意識得以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客觀社會背景和行為基礎,同時也促進了其海洋意識的發(fā)展。海洋意識形成后,也會對其海洋活動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耙越魏!焙陀痰痰男拗、海鹽的生產(chǎn)與流通、奪海墾荒和利用?诤8圻M行有限對外貿(mào)易以增加收入、滿足消費需求,形成了古代越南海洋開發(fā)活動的傳統(tǒng)。其近海?、海門的航行活動早已存在,民間流傳的針路歌謠是其反映,19世紀阮朝南、北漕海運是其重要表現(xiàn)。18世紀末和19世紀前期,隨造船航海技術(shù)進步和海洋意識的發(fā)展,越南阮氏和阮朝文武官員駕乘其帆船,頻繁前往“下洲”,也曾前往“小西洋”進行“公務”活動,遠航至東南亞海島國家和印度東部海岸,其古代航;顒影l(fā)展到頂峰期,其接觸海洋的范圍和認識海洋與世界的眼界都得到擴展。 古代越南在接觸、開發(fā)海洋過程中,封建帝王、士大夫和民間形成了多層次、多方面的海洋意識,對海洋有了諸多了解。從文獻史料考察,可見其對?诤8、島嶼沙洲和航海針路等具體記載,還有對海洋、海洋形狀、海潮大小的具體和抽象認識,以及海洋神祗、方位、財富、災害、海疆防守認識等內(nèi)容多樣的海洋意識。其中海為巨物的神秘觀念、“山金海銀”的財富思想和“水師長技”的自豪感,對于古代越南歷史文明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古代越南的海洋意識總體上表現(xiàn)出直觀多于抽象、近;顒拥挠涊d多于遠;顒拥挠涊d,自然現(xiàn)象的如實羅列多于有思想深度的論證分析,有關(guān)海洋思辨性的思想觀念幾無所見。15世紀的阮^獺,
本文編號:15261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261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